本书讲述了民国抗战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西迁至四川大后方的故事,其中包括马一浮、熊十力、叶圣陶、朱东润,、凌叔华、贺昌群、范旭东等,他们或创办教育,或著书立说,或重兴实业等,在川蜀之地留下了重要的历史印记。 作者通过查阅档案、实地走访等对这些历史人物的命运作了细致入微的探查与研究,对埋藏于历史深处的人事纠葛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梳理,再现了他们在战乱时局下跌宕起伏的命运。当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亡相遇,当厚重的历史与个人的荣辱融为一体,作者诗意的文字仿佛时代的回音,召唤我们重返历史现场,感受大时代下的因缘际会和复杂的人生况味。
《走进古田会议》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艰辛历程,全面系统地讲述了古田会议召开前后中国共产党建党建军原则确立的过程。书中阐述了古田会议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贯彻执行、丰富发展,并介绍了2014年召开的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情况,展示了古田会议精神对新时代党和人民军队建设产生的深远影响。 《走进古田会议》史料丰富,图文并茂,将深刻的道理融汇于叙事过程,解决了复杂历史过程通俗化、深奥革命道理时代化等问题,是一本融合展现古田会议和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通俗理论读物,能够满足大众快速、轻松了解古田会议历史及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需求,进而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充沛的养分。
自诞生伊始,鞋子就是人类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生活必需品,也是个人身份象征,还是时代的特殊标志。《鞋靴图文史:影响人类历史的8000年(彩印精装典藏版)》运用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详细讲述鞋子自古至今的发展变化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鞋靴演进史:从史前凉鞋,到中世纪尖头鞋、18世纪马靴、20世纪军鞋,再到现代运动鞋等; 服饰变迁史:从实用主义装饰搭配,到yin领风潮的穿着时尚,人类服饰文化伴随鞋靴发展而变迁; 技术创新史:从日常性能到工程学、美学设计,从手工制作到机械生产,制鞋技术不断进步; 行业发展史:从个体工匠、产业作坊到规模化工厂,制鞋行业历经诞生、发展、壮大等不同阶段;全书囊括10大发展阶段、20多种知识小百科、超175款特色鞋履、250余幅珍藏图片,系统描绘了8000年鞋靴发
明末以后,关于中国历史的书写,已不仅仅局限于中文世界。几乎世界各地都有有关中国历史的文献。本书旨在为掌握近代中西文化交流重要线索的学者提供一个平台,将其研究中发现的档案、照片、故事等材料,以多元的视角,用散文随笔的形式,通过实例和个案的具体研究,挖掘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人物、事件、媒介影像等材料,以重建当时的景象,阐发深层意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辛亥革命结束了一直在中国大行其道的封建帝制,让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但中国又进入了长时期的军阀混战时期。辛亥革命除了造成清政府的灭亡以外,却还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如何厘清辛亥革命的全貌?本书对辛亥革命做了一个完整梳理。本书编选了学者如杨天石、马勇、桑兵等关于辛亥革命的阐述24篇文章,从方方面面使读者从一本书即可清楚准确的了解辛亥全貌。本书虽是文章合集,但有自己独特的编排体例,即有对史事的考辨历史的复原,又有思想的阐释,更有人物的评传,并且所选文章均可读性很强,适合一般读者以一书而知历史全貌。
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便利的交通、亦农亦牧的自然环境,使这个地方成为历代重要区域,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迹。本书介绍的托克托博物馆馆藏钱币上至三代的贝币,下至民国时期的法币,形成颇为完整的序列和体系。尤其是我国历代金属铸币,在县境几乎均有所遗留。这些钱币藏品不乏精品甚至 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是这一地区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繁盛的缩影,对于中国北部边疆地区的政治、社会、文化和货币经济、金融发展史提供了 重要的实物材料。
作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主干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围绕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阐述中国人民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争取 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接续奋斗的艰辛历程。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为了帮助学生学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内容丰富且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艾萍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指导》结合相关的教学要求,按“内容概述——习题训练(含参考答案)——阅读思考”三大板块编写,以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准确地把握课程的要点、重点和难点
作者从《汉书》、《后汉书》等历史著作中摘引大量汉代婚丧材料,编成此书。可谓集汉代婚丧习俗材料之大成,其资料价值不言而喻。
这是世界军工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这是世界造船史上的一段当代传奇。 《大国起航:中国船舶工业战略大转折纪实》真实记述了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船舶战线的干部职工在面临全军覆没之际,坚决贯彻邓小平“船舶工业要打进国际市场”“一定要竞争过日本”的战略决策,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百折不挠,突出重围,顽强打进国际市场,赶超美、英、日、韩,成为世界首例造船大国,实现战略大转折的整个过程。 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波澜壮阔的民族发展史中精彩的一个篇章,同时也是一部实现中国人海洋强国梦,令整个世界震惊的民族复兴史。 《大国起航:中国船舶工业战略大转折纪实》融思想性、真实性、文学性为一炉,可读性极强,扣人心弦,催人泪下,读后令人荡气回肠。
作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主干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围绕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阐述中国人民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争取 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接续奋斗的艰辛历程。学习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为了帮助学生学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内容丰富且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艾萍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习指导》结合相关的教学要求,按“内容概述——习题训练(含参考答案)——阅读思考”三大板块编写,以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准确地把握课程的要点、重点和难点
蒙古族狩猎文化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其相关资料在各种历史文献、民俗志方面的书籍中均有记载。本书主要从野生动物生存环境、蒙古地区野生动物概况、野生动物辨别及命名等方面,梳理了蒙古人的野生动物知识;从狩猎目的、时间、地点、组织与方法等方面,揭示了蒙古人狩猎中与自然相处的智慧和生态学意义;从狩猎的准备、狩猎过程、狩猎分配及狩猎仪式等方面,了解了狩猎内容与狩猎禁忌;还讨论了狩猎作用、野生动物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本书从文化史视角,丝绸之路为主体,描述丝绸之路上的故事。 主要以具体人物及城市为对象,讲述丝绸之路“西域”“草原”“海洋”等路径上历史故事。 ——丝路开拓者张骞 ——以性命守卫丝绸之路的卫青、霍去病 ——“持汉节不失”的使者苏武 ——不畏艰险西行取经的玄奘 ——来到中国的探险家马可 波罗 ——七下西洋开拓海上丝路的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