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功能性动作系统:筛查、评估与纠正策略(FMS、SFMA理论和应用详解)》通过生动、简洁和明确的阐述,说明了回归基础运动具有怎样的全新意义。 在《动作 : 功能性动作系统:筛查、评估与纠正策略(FMS、SFMA理论和应用详解)》中,作者格雷·库克(Gray Cook)跨越了康复、体能训练和健身的界限,为健身和康复专业人员提供了一种清晰的训练模式和沟通语言。在这种模式下,健身和康复专业人员可以协同工作。通过动作解析和观察婴儿在学习走路、跑步和爬行时所采用的自然发展方式,格雷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运动学习、纠正性训练和现代健身训练。 你将学到的发现、经验和方法: 如何检查和评估运动质量 如何通过功能性动作筛查(FMS)确定障碍模式 临床医生需要了解的关于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SFMA)的内容 何时应用纠正策略,以及如何决定使用哪
中国古代造园第一专著《园冶》,共三卷,以相地、立基、屋宇营造、园林营建为体,涉及列架、装折、栏杆、门窗、墙垣、铺地、造石、掇山、借景等诸多方面的具体内容。 全书以作者的营造经验为依托,详细论述了宅园和与之相应的园林营建的基本原理及具体手法,更以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及“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理念,为好园者指明了清新素雅、简约守拙、含蓄幽深、远逸超脱的至高的造园境界。
1928年,后藤朝太郎以旅行者的视野,写作本书。他如现代徐霞客,亲身考察中国各地,进行田野调查,做下大量珍贵的记录。本书既谈及中国的自然风景,又详述中国园林文化的特点。文字中提炼出每所庭园的看点、历史,并叙写当时的文化氛围,告诉读者看什么,怎样看,读之仿佛能沉浸于百年前的中国庭园中。无论是对东北华北大平原的描述,还是对巴山蜀水的感叹,抑或对潇湘八景和江南风情的倾心,再或者对北京北海公园、颐和园的赞叹,对西湖周边风光发自内心的喜爱,乃至对中国庭园的一些细节的关注,随处都有作者的真情流露。读来饶具意趣、古意森森、满纸烟霞。书中图片更是还原中国近代历史的珍贵图像资源。
《中国古典园林图像艺术》(全三卷)集文化性、艺术性、历史 性、研究性、资料性于一体,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系统地展现 我国古代园林图像艺术成就的系列专著。全书深入发掘、整理了 中华古代园林图像遗产,从图像的视角来阐述中国优秀古典园林 的景观艺术特征,打破了以往中国园林史著作以朝代分期为脉 络、以园林风格变化为主线的叙述方式,而是在梳理古代园林图 像相关文献资料、仔细甄别图像内容的基础上,采用专题分类模 式,以图像所表达的园林内容和性质为主线展开阐述。全书分为 “皇家园林图像卷”、“风景名胜图像卷”和“私家、寺观园林图像卷” 三卷,各卷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析 1200 余幅中国古代园林图 像的绘制内容、风格手法、媒介材料,并重点阐释、探讨图像中 所呈现的园林营造背景、空间格局,以及建筑、装饰、植被和
本书是查询中国园林名词的词典,所有条目都附有插图,与中国园林相关的常见专业词汇在书中都进行了解释。石、水、花、木、窗、廊、亭、桥,颐和园、避暑山庄、寄畅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超过800个园林词条,手绘园林局部图示,以高度专业性和独特视觉美学呈现中国园林匠心。 本书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其钧编写与绘制,精美的手绘图,深入浅出、包罗万象的中国园林艺术讲解,让您看到中国园林之美。本书以词条式编排,并辅以拼音首字母排序的索引,方便专业读者快速查询;同时,将波澜壮阔的中国园林和文化发展脉络化为简明的词条呈现,零基础也不怕,费尽心机只为让您看得懂!
说起在我国留存至今的古典园林,则不得不提私家园林;在私家园林之中,又以江南园林为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誉。“古城的守望者”阮仪三教授在书中综述了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发展历史与艺术成就,通过优美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细致赏析了现存已不多的园林实例。本书还收集了著者对园林的论述, 读者感受古人的理想和情怀,品味江南的园林,重返园林的江南。 本书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研究的经典著作,展现了 一格的中国古典生活意趣,彰显了融古贯今的中式美学品位,亦是了解江南古典之美、艺术之美、生活之美的风雅读物,可称一部园林中的中国故事。阮仪三教授以江南古典私家园林为窗口,呈现一派中国古典美学生活品位、趣味、韵味,值得品读与回味。
施奠东、刘延捷著的《世界名园胜境(Ⅲ)(精)》是极为难得的风景园林专著。作者集20多年之经历,全面介绍了世界风景园林,内容涵盖了世界70多个 的150多个经典名园和110多个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以及150多处城乡风物,对世界园林三大体系及各名园与世界遗产都做了专业阐述。共分八卷,欧洲为 卷至第五卷,美洲、大洋洲合为第六卷,亚洲、非洲合为第七卷、第八卷。全套书从作者实地拍摄的20多万张照片中遴选出7000多张精美照片,观念超前,文字精炼,对风景园林的研究、教学、设计、施工、管理都有重要参考价值。一般读者也可视之为一部直观形象的旅游指南。
中国园林美学史,是将“中国园林”物质建构诸如建筑、山水和动植物作为审美客体,将承载着各时代审美情感的帝王、贵族和文人作为园林审美主体予以美学审视和价值评判的历史。作为审美客体的“园林”,也可称之为古典园林,“古典”,指代表过去文化特色的一种正统和典范。本书首先廓清了“园林”“中国园林”及“园林美学”的概念,再审视中国园林美学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纵向考察中国园林美学历史发展进程的几个阶段,全书图文并茂、论述翔实、体例完备,对于了解中国园林美学的历史嬗变有很大帮助。
陈从周的选编的《园综》一书分上、下两册,选录了西晋至清末1600余年间有关园林艺术的作品300多篇。全书以园林的空间分布为序编排,内容以对园林景观的描述为主,兼及记述历代名园建置、兴废的有关篇章,并附有若干名园插图,大体勾勒出了我国古代园林的发展轮廓,填补了我国古典园林文化研究方面的空白。 为便于读者阅读,每篇皆对难词、人名、典故略作注解,书后附有作者小传,可为知人论世之用。所选篇章既能反映园林风貌,又文笔华美,写景如画;既是园林记叙文,亦是风景美文。综览全书,一方面能跨越时空的距离,尽情徜徉在美不胜收的古代园林世界;另一方面又能得到古代园林文学华美篇章的艺术熏陶。 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可供建筑、园林及文学爱好者阅读、欣赏。 本书为《园综》(新版)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