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指标作为关键工具和抓手,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持续显现,尤其是在信息支撑和循证决策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用指标指引质量改进已经在实际工作中广泛应用。截至2021年底,全国有2400余家医院通过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上报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结果研判质量问题,开展质量改进工作。帮助广大护理同仁理解和应用护理质量指标,已经成为新时期护理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先后出版了《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实用手册(2016版)》《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监测基本数据集实施指南(2018版)》(以下简称 2018版实施指南 ),受到了护理界的广泛重视与应用。随着指标应用的持续深入,业界对护理质量指标的内涵把握、应用场景、计算方法、数据采集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认识。为了与时俱进地发挥护理质量指
本书以清单式管理作为临床护理管理工具,围绕落实核心制度、加强风险管理、改善护理质量、管控质量指标、优化护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健康宣教等护理工作的热点和焦点,详细阐述临床清单管理项目、专项技术操作清单及查检表,为达到临床使用的统一性和标准化,针对每个清单、每个查检表编写了培训应用指导内容。本书检索了国内外相关前沿性文献,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强,适用于临床各级护理管理者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护理质量过程性指标、现有的护理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结构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的构建。本书介绍了国内外护理质量指标开展及存在的问题,并重点阐述了通识性护理质量指标,主要从“结构?过程?结果”三方面介绍指标的内容、质量和评价标准。同时介绍了各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的内容和质量评价标准。本书涵盖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共8大系统及专项护理操作的48个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
本书共分九篇79章。从介绍中国脊柱外科发展史开始,先介绍脊柱解剖生理学特点、脊柱结构的力学性能,再围绕脊柱外科常用诊疗技术与方法、手术技术、护理评估技术、围手术期护理、常见疾病与护理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围手术期护理按颈椎和胸腰椎两大板块,以术前、术中、术后、延续性护理为线索作为脊柱外科护理的总纲进行阐述,后续对每一种常见疾病的护理要点进行个性化的介绍。另外还介绍了与脊柱外科相关的交叉或边缘学科知识,如快速康复理论、伤口愈合理论、护理文书书写、评判性思维、护理人际沟通、科研论文概述与撰写、护理创新性思维与技巧等内容。此外,本书第九篇专门介绍了在脊柱外科临床实践过程中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旨在为专科护理人员提供实操参考。
本书共分3篇。第一篇是总论,重点介绍手术体位护理的相关理论,主要从手术体位护理技术的发展,体位设备与防护材料应用,手术体位改变对患者生命体征及人体系统的影响,手术体位并发症的风险评估与防治措施,手术体位护理质量评价方法与管理模式等进行阐述;第二篇是操作技术,重点介绍手术体位安置方法,主要从仰卧位、侧卧位、截石位、俯卧位、坐位五大手术体位操作,体位用具的选择,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撰写;第三篇是临床实践,重点介绍临床各专科手术体位安置技术的特殊性和护理要点,主要从专科及亚专科手术中体位用具的准备、手术间布局、术前体位用具的位置、具体体位安置方法、体位安置完成后图片展示、手术中体位调节角度(手术床调节)等方面进行具体描述
本书共18章,分别对手术室基础护理、仪器使用、消毒、感染、职业防护、麻醉及普外科、肝胆外科、血管外科、骨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胸科、心外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眼科、整形外科等手术的护理配合进行了系统介绍。全书集手术室基础知识、护理操作、手术配合于一体,重点围绕手术室基本护理和手术的护理配合编写。基础知识部分配有数百幅图片,使读者更直观理解和学习护理知识。手术步骤与护理配合采用表格形式说明,步骤清晰明了、层次清楚、操作规范,对临床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临床护理常规(门急诊特殊区域)》是 实用护理质量管理丛书 的分册之一,以《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及各专科指南、标准为依据,参考国内外大量的护理资料,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编写。全书分为五个部分,从门急诊之一般护理常规、特殊区域之危重症护理常规、特殊区域之手术室护理常规、特殊区域之麻醉恢复室护理常规、特殊区域之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常规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其中特别增加近年来开展的检查治疗技术的配合与护理新进展。本书内容紧跟护理学科发展前沿,契合临床,系统全面,专业性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作为临床护理工作和护理教学的规范。
本套教材将采用涵盖纸质教材、数字资源以及网络课程、平台功能融为一体的 融合教材 编写模式,坚持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应性,同时注重内容安排合理,深浅适宜,适应成人学历教育教学的需求。注重遵循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规律,体现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从理论到实践努力做到与临床接轨,坚持整体护理理念,注重教材内容的实用性。
《护理专业分册》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介绍了纳入的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的数据收集情 况。第二章包括 7节,第一节以指标解读和结果分析为框架,详细展示了我国二级及以上 综合医院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的分析结果;第二节至第六节依次展示了重症医学科综合 ICU、 神经外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和小儿综合科 5个住院病区相关指标的分析结果;第七 节为2021 2023年连续 3年均上报数据的三级综合医院的纵向分析结果。第三章总结了 我国护理专业质控管理工作情况。希望本报告能够为管理者和护理人员了解护理质量行业 发展水平提供参考,并推动医疗机构向以日常监测、客观指标、现场检查、定性与定量相 结合为特点的科学化、精细化护理质量管理模式转变。 《护理专业分册》的完成得益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的指导,得益于国家卫生健康 委医院管理研
本书是以*系统为基础的医学整合课程之一。特点是打破传统阶段性教育,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知识整合为一体,形成新的整合体系。整合后的教材使临床教学前移 ̄避免了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的脱节;医学问题前移在系统教学中推行临床问题为主线的系统整合教学,临床问题贯穿于教学始终;护理实践前移各系统知识的整合,使知识的连贯性更强,避免了各系统各部分知识的重复与交叉,缩短授课学时,增强对学生护理实践技能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这既是一本烧伤专科护士初入职场的指导书籍,又是一本烧伤专科护理管理者实施系统培训的教材,内容包 括专科临床护理、专科临床护理技能、应急与抢救预案、重症监护室制度、专科质量标准,以及身心并护临床护理路径和烧伤科常用各类药品的宣教篇等。专科临床护理内容涵盖烧伤基础知识和急救,从患者入院开始直至出院涉及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护理,烧伤专科疾病护理全覆盖;专科临床护理技能包括基础操作和专科操作,既有通科护理操作,也有烧伤涂药、点眼、翻身床和悬浮床使用、呼吸机和血透机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等专科护理操作,共计40项;应急与抢救预案包含了39个专科常见的病情变化和突发情况的处置流程,既有专业抢救流程,也有监护室停电、护患纠纷、患者坠床等应对策略;重症监护室制度包括收治范围、转入和转出程序、探视管
本书分为三篇九章,内容条理分明、言简意赅、图文并茂、博采众长,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涵盖了常用护理评估工具、特殊人群评估工具和常用护理质量管理工具。常用护理评估工具和特殊人群评估工具包含临床常用的各项评估,常用护理质量管理工具包含常用护理质量分析工具和常用护理质量改进方法。
《过敏医生说》作为北京协和医院百年庆典献礼,主要用于推动协和在中国过敏学界的 ,提高在百姓中的知晓率。是一本科普书,主要讲述患者 为关心的过敏的知识等相关内容。原材料取自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公众号的原创文章,内容丰富,文章众多,经过精心挑选和加工,能是一本很好的科普书。《过敏医生说》作为北京协和医院百年庆典献礼,主要用于推动协和在中国过敏学界的 ,提高在百姓中的知晓率。是一本科普书,主要讲述患者 为关心的过敏的知识等相关内容。原材料取自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公众号的原创文章,内容丰富,文章众多,经过精心挑选和加工,能是一本很好的科普书。
本本书以服务临床为编写原则,重点讲述了临床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辅助检查、鉴别诊断、治疗、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等内容。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的护理学文献,汇集了最新的操作技术和护理常规,反映了临床疾病治疗与护理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并且结合了护理科人员丰富的临床经验,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对提高护理科人员的护理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是一本集科学性、指导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护理学参考书,不仅适合临床护理人员参考使用,而且可供护理院校学生学习参考。
本书对老年人常见及关注的健康问题进行了解答,根据人体从头到脚主要分为颅脑、眼、耳、鼻、咽和喉、口腔、甲状腺、乳腺、心血管、气管及支气管、肺、胃、肝胆胰、肾、四肢及骨、皮肤、老年人常见的检查等部分,内容涉及脑出血、脑卒中、脑血栓、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关节炎、肩周炎、心衰、白内障、青光眼、乳腺癌、贫血等常见疾病,还有老年人精神心理常见的问题。 本书由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护理工作者撰写,并汇集多门学科,针对老年人常见疾病及健康问题,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供科学的解答,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素养,改善伪科普泛滥的现状,同时对医务工作者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民文化层次、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观念正发生巨大改变,生活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工作作为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角色和地位更是举足轻重。工作与患者的接触直接、连续、密切、广泛,需要主动、全面、耐心、细致的服务,不仅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服务的感受,而且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界理论与实践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工作及相关知识经验的总结势在必行。为适应工作需要,编者编写了本书,旨在对提高各级人员的理论和技术操作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本书从基础技术人手,具体阐述医院和住院环境、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患者入院的、、病情观察、舒适的、药疗技术、静脉输液与输血技术、热疗和冷疗、标本采集、危重患者的抢救、临终。全
本书从细胞生物学的视角刷新了我们对于运动和瘫痪的理解,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康复医学模型。它阐述了运动不仅仅受神经控制,还涉及细胞内部的动力机制,如马达蛋白的能量消耗和构象变化。作者强调,细胞和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这一概念挑战了传统的神经损伤和肌病后康复的观念。书中探讨了细胞间、细胞与其环境间的信息交流,并提出通过影响这些相互作用来促进功能恢复的策略。通过介绍刺激和生物学效应之间的关系,本书建立了物理治疗与细胞反应之间的桥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个结合生物力学、认知行为科学和内脏康复的综合康复方案。在宏观层面,该方案涉及神经再塑、技巧再塑、心理再塑和体能再塑四个方面,为瘫痪的成因和康复提供了多维度的视角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