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修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精解》一书由李德修的小儿推拿手法、疾病治疗及临床病案分析整理而成,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等基础知识入手,由浅入深,后对李老推拿手法临床运用中的四诊、五行生克、清补法运用等中医理论依据做了全面分析;对于临床疾病,根据八纲辨证,分出主次,又根据五行生克原则选择*穴位,抓住治疗关健。在每项疾病后附有病案分析,使得整个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有理有据。全书共八章内容,分别从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基础知识、四诊特点、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特点、基本手法、穴位考订、疾病治疗及病案解析,以及脏腑推拿手法和其病案解析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李老博大精深的医学思想。体现了后人对三字经派小儿推拿的传承和发展。
推拿是中医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儿推拿又是推拿学科中的重要分支。 《海派儿科推拿(修订版)》由金义成编著,《海派儿科推拿(修订版)》介绍的“海派儿科推拿”,既传承传统推拿之精髓,保持原有小儿推拿之特征,又体现上海的海纳百川、融汇百家、兼收并蓄、扬长补短等人文精神和学术风格,不断消化旧识,不墨守,不泥古,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其内容上,改传统小儿推拿八法为新十法;在治疗上,变“痛则不通,不通则痛”的病机为“痛则通,不痛则不通”的治法;在治疗小儿慢性疾病时强调 “固本归元”,符合现时病家的自主意识和保健意识。全书介绍了55种小儿疾病的推拿治疗和5套保健操,突出实际操作手法,图文并茂。后附选15种小儿推拿歌赋,以便读者掌握和临床应用。
本书系统总结了日本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医学研究科先进汉方治疗医学原临床教授岩崎钢临床使用汉方药治疗常见老年病的经验,并介绍了相关中药复方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书中还讨论了汉方药的不良反应和临终期医疗问题,并基于《黄帝内经》的认识,对安乐死进行了深入思考。本书短小精悍、内容实用,既有科学证据,又有临床经验,适合于中西医老年病医疗工作者阅读,对从事中医药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及汉方医学爱好者也有参考意义。
作者吴鲁辉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毕业生,基本上一毕业就独立门诊工作,书不断看,所应用的理论也不断更新。看过、用过很多书,目前作者认为黄龙祥老师的针灸三大纲,即《经脉论还原与重构大纲》、《中国古典针灸学大纲》、《新古典针灸学大纲》可以解释最多的的临床现象,并能指导新问题的临床治疗。《三大纲》既难又易,难在《三大纲》之前的大量阅读,思考、总结、实践,易在我们可以拿过理论来直接应用。本书是作者践行黄龙祥老师针灸理论的临床实践之作。针灸治病“先柔筋”,柔筋或说“寻找痛症的常见应动之穴”,黄老师推荐了《黄帝针经·经筋》以及现代的《肌筋膜疼痛与机能障碍:触发点手册》等书。柔筋前后治疗也依照三大纲根据情况选用刺血通脉法、刺脉调经法、分刺法、募刺法即可。
本书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唐文富教授总结临床常用善用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经方及后世原方,为了辨析原义、服务临床、方便记忆,参考《金匮方歌括》《长沙方歌括》等书,自编方歌2000余首。所编经方方歌主要包括方名、药物组织、剂量、和主症眼目等内容,省略病机、治法,尤其重视经方的原方原剂量或者固定剂量比例,而能直接方证相应、椐证选方而快速切入临床。后世方则选择广泛,如李东垣、吴鞠通、王清任、黄元御、张锡纯等诸家常用之精华方剂都有选编;部分方剂编入了特征性脉证或病机,并与唐氏三才脉法,特别是双手诊脉交相辉映,丝丝入扣。熟读背诵这些方歌,能帮助中医临床医生拓展方剂视野,注重经方和经方剂量,提高临床疗效。
《厘正按摩要术》,又名《小儿按摩术》,清·张振鋆辑。本书是在明,周子蕃《小儿推拿秘诀》一书的基础上校订补辑而成。征引文献广博,增补内容丰富,编次条理明晰。 全书4卷。卷一辨证,包括四诊及按胸腹等儿科诊断方法;卷二立法,叙述各种按摩手法及外治法28种;卷三取穴,介绍十四经脉经穴图说、儿科推拿取穴及手法图说29种;卷四列证,叙述惊风、疳疾等24类疾病的证候及推拿法。 全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曾多次刊刻,极具临床实用价值。本次出版是以清光绪张氏述古斋医书刻本(原刻本)为底本整理而成,为便于读者学习,书前撰写导读。本书对从事中医推拿、中医儿科及临床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书精选了历来著名医家所创之方,再加之自己的见解,分析中肯,说理透彻,颇为实用。因此,本书是一部有价值的中医临床参考书,可供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以及广大的中医爱好者阅读使用。
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重点讲述头部按摩的常用穴位、按摩手法以及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的头部按摩疗法。本书写作内容通俗易懂,科学实用;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性强。书中通俗的穴位讲解和示范图片,使读者只要按照书中的方法和操作步骤,就能进行实践,做到 从零开始,看图轻松学,一看就会,会了就能用 。
本书是首批加入“经方国际联盟”的成员单位于2012年在北京太申祥和山庄召开国际经方学术会议(北京)的“现场实录、原音再现”。 国医大师陆广莘、中日友好医院教授冯世纶、河北医科大学教授刘保和、韩国伤寒金匮医学会教授卢意濬、“中医之家”总干事王凤岐、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郝万山等知名经方家将自己的临床心得倾囊传授、毫无保留。 “经方国际联盟”会议现场实录,让读者通过阅读一本“现场实录”的图书,让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没会参会的读者们,相当于亲身光临了“会议现场”。 本书适宜于广大中医临床者、经方学用者、中医科研工作者、中医院校学生、中医爱好者参考和学习。
《针灸甲乙经》,亦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系魏晋时期的学者、作家、医学家皇甫谧编集,成书于魏甘露(256-259)年间。 《针灸甲乙经/中医经典掌中宝》十二卷,共一百二十八篇,论及脏腑经络、脉诊理论、腧穴部位、针灸法及禁忌、病因病理及各类疾病的证候、针灸取穴等,是我国系统性针灸学著作,影响深远。 《针灸甲乙经/中医经典掌中宝》以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统正脉》影印本为底本,汲取近年校勘出版成果,适应“掌中宝”书籍特点,力求忠于原文,保持其文原貌,以利于中医经典古籍的研习诵读。
本书简要介绍了手部按摩的基础知识,并重点介绍了手部按摩的常用穴位、按摩手法以及内科、外科、妇科、男科、皮肤科和五官科等各科常见病的按摩方法。书中内容简单,即使是初学者也可掌握。从零开始,看图轻松学,一看就会,会了就能用。
本书在简述指压疗法的基础上,重点讲述指压的基本操作手法以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五官科等各种常见病的指压疗法。从认识指压疗法开始,让读者对指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以更好的使学者能掌握指压的基本操作。从零开始,看图轻松学,一看就会,会了就能用。
《辨症玉函》为清代名医陈士铎所撰,凡元、亨、利、贞四卷,较《辨证录》更为简要,故称《辨症玉函》。首卷,识病性,辨阴阳;卷二,鉴虚实,别病类;卷三,分上下,论病源;卷四,察病本,甄真假。每证之下,先辨病因病机,再辨证型特点,并特别点明辨证的关键,每证列方剂数则。本次整理选取底本版本精良,对书中条文进行注释和精解。本书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学习中医辨证理论,对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和针灸治疗四大部分。为了方便查找、掌握和记忆,我们编写了《针灸穴位速记》一书,该书为“应考掌中宝”丛书之一分册。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十四经穴,按十四经脉流注次序,逐经逐穴,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全身361个经穴。中篇为经外奇穴,分部位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48个标准经外奇穴。所介绍穴位的内容主要包括经穴分寸歌、定位、主治、刺灸法、记忆要点以及穴位示意图,并标明国际标准化代码以及所属的特定穴。下篇为特定穴,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便于查找和记忆。本书图文并茂,去繁就简,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编排合理,是学习和记忆针灸穴位的推荐之书。本书适用于中医院校学生、临床医生和针灸爱好者。
《灸法秘传》由清代金镕抄传,雷丰重编,成书于光绪七年(1881)。全书共一卷,首列五条灸法凡例;次列常用穴正面图、背面图、指节图、灸盏图;再列灸药神方、针灸时间禁忌等;继而载述中风、眩晕等70种病证的灸治用穴,在每一病证名下,先议病,后列应灸之穴,言简意赅,切合实用;卷末增附太乙神针和雷火针法,太乙神针依次列述药方、用针法、穴道取寸法、正背面穴道证治、太乙神针正面背面穴道诗;雷火针法包括处方、制备方法、应用方法等内容,涵盖了清代特色灸法。该书首载银盏隔姜灸法,是体现清代针灸学术特色的艾灸专著,可资借鉴。本次校注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馆藏的清光绪九年(1883)刘氏刻本乐善堂藏板为底本。
石学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著名针灸学专家,从医60余年,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中风病治疗开辟了新思路。 本书由石学敏学术经验传承研究工作室成员编写,他们收集整理有关醒脑开窍针刺法案例,病种涉及内、外、妇科等多领域,总结临床经验,颇多临证心得。本书为深入学习石院士学术思想、领悟中医临床精髓提供了的参考。
《蜂刺疗法》(作者李万瑶)由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两大部分组成。上篇为基础知识,介绍了蜂刺疗法的源流、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常用穴位等。下篇为临床应用,介绍了蜂刺疗法在临床各科疾病中的具体运用。 《蜂刺疗法》内容简明扼要,内容丰富,适合针灸工作者及针灸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精选了历来著名医家所创之方,再加之自己的见解,分析中肯,说理透彻,颇为实用。因此,本书是一部有价值的中医临床参考书,可供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以及广大的中医爱好者阅读使用。
刘西建编著的这本《针灸经络腧穴歌诀白话解(第2版)》精选了针灸学体系中具有代表性、实用性的50首古今针灸歌赋,方便读者学习诵记。本书重点突出,既注重对经络腧穴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又密切联系临床实际,按内容分为经络腧穴歌诀、刺法灸法歌诀、针灸治疗歌诀和流注针法歌诀四部分,首先对重点、难点字词加以注释,后以通俗简练的白话解释,篇尾简述其学术价值。全书内容丰富、详实,密切结合临床实际,是学习针灸基础知识、提高诊疗水平很有价值的参考书,适合广大中医工作者及中医院校师生和中医自学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