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书稿属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 系列,本次将继续围绕中医药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和未来,强调精品意识,对《小儿推拿学》进行修订和完善,突出 经典、精炼、适应 的特点,保持中医药学科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杂病论方证捷咏》由成秉真著,作者长期从事临床和《金匮》教学工作,好用经方、治病多奇效。但正如其在序中所说. “然数十年来,凡先圣经典著作读之无一成诵者,辄叹医学之难。”有鉴于此,遂殚精竭虑,数易其稿,著成此书。将有证有方的《金匮》原文编成歌诀.使 “简要之论,及其脉证并治之方”易于成诵,“而无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之弊也”。《杂病论方证捷咏》简明精当。有校勘、注释、按语,反映了作者长期临床经验和在《金匮》方面的造诣。歌诀朗朗上口,便于记诵和临证应用是的学习经典著作的参考书。
推拿功法学是研究推拿功法的训练方式方法、机制效应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院校针灸推拿学、康复医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全书分为推拿功法发展简史、推拿功法的基本理论、少林内功、易筋经、调息筑基功、推手、延年九转法等部分,在编写中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强调推拿功法的训练,重视教材的可阅读性。教材主要内容符合推拿功法学教学大纲的知识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既使学生易学易读易练,又能方便教师的授课,并编制了以扫描二维码作为本课程学习的辅助模式,包含教学视频、学习课件、课后习题和沟通交流平台等板块,展示了推拿功法主要功种的练习要领、要求和练习方法。这是出版融合发展方面的积极创新,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和练习,推动传统推拿功法课程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本标准适用于养生保健行业的保健推拿(按摩)从业人员,可指导从业人员开展脊柱保健推拿服务工作。
本书是我国用于指导和规范传统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的规范性文件。编写和颁布本《规范》的目的在于为目前众多的保健医师与保健技师提供技术操作规程,使日趋盛行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更加规范化、更具安全性,从而使之更好地为广大民众的健康服务。 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调摄保养的方法,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体正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阴阳和谐、身心健康的*状态。
按摩又称推拿、按跷等,是中医学外治疗法的一种。穴位按摩是一种非药物疗法,无创伤,无任何不良反应,有病防病,无病强身,完全符合当今医学界推崇的“无创伤医学”和“自然疗法”的要求,而且疗效奇特,日益被医学界和社会大众所看好。 本书章介绍了穴位按摩的手法、注意事项、禁忌证等基本常识。第二章列举了一些常用的穴位、反射区的位置和功能,便于刚入门的学者识别与记忆。第三章介绍了近百种常见病症的按摩疗法,包括头部按摩、手部按摩、足部按摩、躯干部按摩,以及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第四章为自我保健按摩法。全书图文并茂,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十分适合家庭疾病的防治及个人养生保健治疗,也可作为临床医生的参考用书。
郭长青、刘乃刚和郭妍主编的《图解足反射疗法》是《轻松速学中医特色疗法丛书》之一,是一本全面介绍足反射疗法的普及读物。在概述及常用手法部分,作者简要介绍了足反射疗法的应用、特点及7种 常用的操作手法;在常用足反射区部分,全面地介绍了各反射区的位置、功用、主治及适用手法;在常用病的足反射疗法部分,详细地介绍了足反射疗法在内科、皮肤科、外科、骨科、五官科、妇科及儿科疾病中的应用,并强调了辨证论治; ,在足部诊病法部分,介绍了望足诊病、触足诊病的技巧。《图解足反射疗法》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可供临床医生及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推拿是中医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推拿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以调节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由于操作简便、疗效显著、经济安全等优点,深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欢迎。 本书分上篇、中篇、下篇和附篇。上篇为推拿基础,介绍了推拿的发展简史、作用原理和基本常识。中篇为推拿手法,介绍了27种成人常用推拿手法、49个小儿推拿特定穴和9种小儿常用推拿手法。下篇为推拿治疗,介绍了62种成人常见病和20种小儿常见病的治疗。附篇为推拿保健,介绍了全身各部保健按摩、强身健体自我按摩、美容按摩与减肥按摩。 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可供中医院校学生、临床推拿医生、推拿初学者以及保健按摩师使用,亦可作为家庭按摩以及按摩爱好者的学习用书。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按摩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手段,也是普通人曰常保健的手法。在人体不同的穴位,操作相应的按摩手法,对人体功能发出刺激信息,从而达到增强体质、防治疾病、消除疲劳、健美防衰、延年益寿的目的。 罗杰编著的《小病一穴灵大病一穴养》是一本单穴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养生保健科普读物,以实用性、科学性为基本原。则,在阐明单穴按摩具有良好临床效应的同时,也为广大读者呈现了简便实用的生活保健方法。
全身推拿疗法是指在全身相应部位施行相应保健推拿手法的一种养生方法,它是中医推拿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的指导下,针对健康人或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而施行的一种推拿方法。全身推拿是通过调整阴阳、补虚泻实、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及理筋整复而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具有简便易行、效果显著、施术安全及容易推广等主要特点。 本规范是基于“十一五” 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医保健推拿调治躯体疼痛性亚健康研究”而制定的。其编写和发布,对于规范全身推拿的概念及其操作规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规范规定了全身推拿的术语和定义、指导原则、准备工作、操作方法、禁忌证、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养生保健行业内的保健推拿(按摩)从业人员,指导从业人
王静主编的这本《全净通疏经罐疗学》分为上中下三篇和附录,约50万字。 上篇:罐疗学之理论认知,主要阐述罐疗学的基本理念;中篇:罐疗学之技术方法,主要说明罐疗学的主要技术内容;下篇:罐疗学之临证应用,主要介绍罐疗学的临证操作,常见病的罐疗学调治防法。 附录是一个关于与本书直接相关的系列讲座,共5讲。它系统探讨了有关绿色医学、自然疗法、新健康模式、经络健康、疾病成因、中西医关系、中医文化、养生修炼等罐疗学难以回避的诸多问题,是对罐疗学的形而上思考,也可以看作室罐疗学的观念背景和理论挖掘,是理解、把握和运用本书精髓的重要背景资料。 本书书名体现了中医理、法、方、术的基本思维逻辑。“全净通”是健康之理,“疏经”是健康之法,“罐疗”是健康之方,书中阐述的具体罐疗手法技法是健康之术,“
《幼科推拿秘书》五卷,又名《推拿秘书》,清代骆如龙撰于1691年,1784年刊行。卷一列保婴赋等歌赋,杂论儿科诊法;卷二述推拿穴位;卷三论各种推拿手法;卷四为多种病症的推拿治法;幼科药方附于卷末。推拿手法历代皆有不同发展,明代被列为专科,学术上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清时期推拿治法向其他学科渗透发展,疗效 为突出,其专科已较成熟。该书首录“保婴赋”等歌括,杂论儿科病诊法,次列推拿穴位及各种推拿手法,诸病推拿法,为中医儿科外治法之经典,可供中医临床医师借鉴。
《幼科推拿秘书》五卷,又名《推拿秘书》,清·骆如龙著于1691年,1784年刊行。卷一列保婴赋等歌赋,杂论儿科诊法;卷二述推拿穴位;卷三论各种推拿手法;卷四为多种病症的推拿治法;幼科药方附于卷末。《幼科推拿秘书(大字版)》载录儿科歌括、诊法、推拿穴位及手法,为中医儿科外治法之经典,可供中医临床医师借鉴。 本次整理以金陵四教堂重刊《幼科推拿秘书》为底本,参校1935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
《幼科推拿秘书》五卷,又名《推拿秘书》,清·骆如龙著于1691年,1784年刊行。卷一列保婴赋等歌赋,杂论儿科诊法;卷二述推拿穴位;卷三论各种推拿手法;卷四为多种病症的推拿治法;幼科药方附于卷末。《幼科推拿秘书(大字版)》载录儿科歌括、诊法、推拿穴位及手法,为中医儿科外治法之经典,可供中医临床医师借鉴。 本次整理以金陵四教堂重刊《幼科推拿秘书》为底本,参校1935年商务印书馆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