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秘方验方》: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自很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面世,至今已有约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中医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壮大,其中散落在民间的那些偏方秘方验方,更是中华医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 《偏方秘方验方》针对常见疾病收集了相关民间治病的偏方、秘方和验方,并且进行了详尽细致的介绍。内容既有民间广泛使用且行之有效的偏方,也有已经临床验证的验方,更有世不外传的秘方。同时,《偏方秘方验方》所选方剂用药常见、组方巧妙、科学准确、简明扼要、切合实际,适合广大群众参考使用。 取材简单方便: 多数方剂的取材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食材以及常见中药材。 分类科学详细: 针对常见疾病病症、病因、特点附以药剂配方、制法、用法。 方剂安全有
《霹雳大医(李可)》是《火神派著名医家系列丛书》之一。作者张存悌、卓同年广泛收集了李可老中医的著述,包括未发表的手稿,本着“理法方药,系统归纳,突出特色,注重实用”的原则,重点归纳了李可三大学术特色、九大学术观点、36首自制方、22个药对简方、10味要药心得、21种病症的临床经验、14种疑难病症诊治之思路与方法等。观点鲜明,纲目清晰,资料翔实,切合临床。 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在整理学术的同时,对李可的人文精神也进行了探讨,揭示其大医的精神世界,总结其成才之路和临证经验,对民间中医的成长具有启发作用;二是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同时,对有些问题也进行了探讨。以上是目前有关李可研究和著述中很少见到的,对于名家学术经验的总结作了有益探索。 本书不仅可以推动李可学术思想的传承,而且有助于火神派的研究和发
《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经方用药初探》探讨经方用药,即在经方理论指导下,探讨怎样临证用药,以实现有是证,用是药,以体现方药对应。通过分析161味药分别在方证中的作用,探明该药的性能、功效及适应证,探讨每一药味与方证的关系及与六经的关系,以达到正确熟练运用该药。《胡希恕经方用药心得十讲:经方用药初探》第一讲论述经方用药特点;第十讲概说六经用药;第二讲至第九讲论述经方常用药味,具体论述分以下四项为纲目:【药物基本知识】、【解析所在方证】、【解读药味特点】、【药物功用述要】。适合中医临床工作者参阅。
本书以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热病的辨证纲领,以三焦辨证作为湿热病的辨证纲领;以卫气营血辨证为“横”,论述温病传变层次;以三焦辨证为纵,论述湿热病的传变途径。全书内容提纲挈领,纵横明晰,引用文献丰富、精当翔实,理法方药赅备,附案多为著名老中医赵绍琴教授的治验,很有参考价值。
1本书是民国著名医家王雨三(字汝霖)所著,被秦伯未誉为“与耐寒《付氏三书》、肯堂《证治准绳》并垂不朽”!本书推崇“平脉辨证用方证”,提出“脉理为医者至切至要之法。倘医者不明脉理,犹船行海洋间之浓雾中”。作者给出了常用一百多个方证的“脉诊指征”,为脉学著作之所罕见。 本书尤重“八纲气血辨证”,认为“盖凡百病症,不外乎表、里、阴、阳、气、血、虚、实之偏胜。如能辨明其表、里、阴、阳、气、血、虚、实,则虽有千变万化之病情,以温、凉、补、泻之法调其偏胜,则未有不愈者。” 作者知无不言,把自己数十年来总结的“万稳万当妙法”,撰成书, 以期后学者能够“诊察有一定不易之方针,治病有百试百验之功能”。
全书共十五章,分为总论、各论和附录三部分。总论为眼科学基础知识介绍;各论为眼科疾病;附录为常见全身疾病的眼部表现、防盲治盲、眼科相关正常值、方剂索引等。全书主要介绍中医眼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选材上尽量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汲取当代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理论、新观点、新经验。同时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紧紧抓住眼科的特点,对在基础课中讲述过的知识,不再进行系统介绍。对每一个疾病按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预防与调护理等进行编写。
三代御医之后赵绍琴将家传师授所得,结合其60余年临证经验,编成此书。全书据病立法,方随法出。共介绍治疗内、妇、儿(57种病证)及温病的404种治法。诸病以内科为主,理法方药齐备。每病之下各出治法若干,如消渴一证列有治法7种,其后方随法立,药因法用,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重视立法、依法疗病的学术特色。作者临证不套用前人之方,书末所附8首丸散膏方即作者多年临床治疗慢性病的有效之方。
宁泽璞、蔡铁如、郑彩慧主编的《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靠前辑肾系病分册)》是首批国医大师治疗肾系病证经验方的集成之作,收录内容均取材于国医大师亲自撰写或其传承弟子总结整理的专著、学术论文等文献,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国医大师们在治疗肾系病证方面独具匠心的,临证思辨方法和遣方用药特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证经验。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可作为广大中医临床医师、科研人员、中医药院校师生及中医学爱好者参考读物和学习用书。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股骨头坏死的病因、诊断、保守治疗、术前基础知识、术后康复等内容,同时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翻修术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图文并茂。
为全面总结和深入挖掘古令中医文献中的中医诊疗经验和临床证据,充分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提高专科专病的诊疗质量和水平,乃编写《专病专科中医古今证治通览丛书》,本书为之分册。范瑞强主编的《带状疱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带状疱疹的古今有关文献进行研究和汇编,按中医病名溯源、病因病机,中医辨证、名医经验、名医医案进行分类整理,对该病证治过程的思路和经验进行重点论述。下篇是有关带状疱疹的古代文献原文汇编,供读者溯源、参考和思考之用。附篇则介绍了古今文献检索、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带状疱疹》收集了古今中医书籍,期刊及名家对带状疱疹防治的认识和经验。可供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生临证和科研时学习参考。
《临证指南医案》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中医医案专著,其原撰者为清代名医叶天士,后由其门人华岫云等辑录整理而成。 该书共十卷。卷一至卷八以内科杂病医案为主,兼收外科及五官科医案,卷九和卷十分别为妇科医案和儿科医案。全书序列八十九门,述证八十六种,每门以病证为标目,序列其经治医案,言简意赅,切中肯綮,于学术多有所体悟,于后学启迪甚多。每门之末附有论述该门证治大要的附论一篇,系由叶氏门人分别执笔撰写而成。 《临证指南医案》充分反映了叶天士辨证精细、立法妥帖、处方中肯、用药灵活的学术特点,书中治案大多切于临床实用,其中有关温热病医案的载述甚至成为后世医家编写温病专著的蓝本。 本次整理以清乾隆三十三年卫生堂刻本为底本,对全书重新点校,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病证名索引、方剂索引,使之更
《本草纲目拾遗》成书于1765年,为清代名医赵学敏所著。该书是在《本草纲目》刊行100余年后,为捡拾《本草纲目》之遗而作,堪称其续篇。 全书共10卷,依据《本草纲目》体例分为水、火、土、金、石、草、木、藤、花、果、谷、蔬、器用、禽、兽、鳞、介、虫等18部,收载药物921种,其中新增药物716种,对《本草纲目》修订补充的药物161种,其余为附述的一些药物。 该书是作者广泛研读古典名著医籍、深入调查研究及切身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汇辑,是研究《本草纲目》及明代以来药物学发展的一部十分重要的参考书,自刊行以来一直受到海内外学者重视。
通法是中医数十种治疗法则中的根本大法。本书从理、法、方、药等各个方面进行探讨与研究,上及古训,下至今贤,以实用为要,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以通为主的理论、以通为主的药物、以通为主的方剂、以通为主的治法,不通为主的病证,以及通法近年来临床应用进展。本书立论新颖,内容充实,适合于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理论研究者,以及医学院校学生阅读参考。
本书是根据韩学杰跟师沈绍功临证带教期间的学习笔记系统整理编纂而成,其中不仅有沈氏女科学术思想的总述,还分系统、病种再现了沈氏女科的治疗经验,每篇笔记后均有沈先生给予的批阅意见,概括性地总结了疾病的治疗经验。韩学杰在整理跟师经验的基础上,融人自己30余年的临证体悟,创新性地提出了“九法五径”的核心思想,并对这一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全书内容翔实,思路新颖,观点明确,贴近临床,是中医临床从业者 的一本案头书。
宁泽璞、蔡铁如、李霞编著的《国医大师专科专病用方经验(第1辑心脑病分册)》是首批国医大师治疗心脑系病证经验方的集成之作,收录内容均取材于国医大师亲自撰写或其传承弟子总结整理的专著、学术论文等文献,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国医大师们在治疗心脑系病证方面独具匠心的临讧思辨方法和遣方用药特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证经验。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可作为广大中医临床医师、科研人员、中医药院校师生及中医学爱好者参考读物和学习用书。
胡希恕先生,毕生淡泊明志,潜心治学,专注于仲景之学,为我们揭示了经方医学的精神实质,整理总结了其理论体系,明确了研究方法路径,并竭尽全力做了先行探索和示范。 先生生前虽未能出版专著,但通过其弟子冯世纶老师数十年来孜孜不倦的发掘整理,提出、论证与明确经方医学学术内核。经方,不仅限于数百首经验效方,而更是一个独立的医药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理论集中反映在六经八纲思想指导下的方证相应学说,临证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相应而治愈疾病。《伤寒论》是其代表著作之一。
糖尿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由于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又极大地影响着糖友的健康与生活质量。那么患了糖尿病怎么办?我们的传统医学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又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赵越主编的《糖尿病中医调养方》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将糖尿病的中医治疗分为“滋阴、益气、化湿、活血、解毒”等法,此五法又按“经典方剂、特色成药、单方验方及食养调护”等进行讲述。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临床病例,还有许多动人的典故,极大地方便了初次接触及热爱中医的人士阅读和学习,也可作为糖尿病患者朋友的案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