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形态学(创新教材)》既尊重传统中医学的认知结果,又合理地借用自然科学的思维模式和技术方法。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五体、官窍、经络、精气血津液7类中医学表达人体功能的结构归属于五藏,将人的生命活动过程归纳为运化、散精、统血、主肌肉、主气、卫外、主水、生育、全形、气化、藏精、疏泄、藏血、藏神和主血脉15种功能。借用解剖学等生物医学的研究成果,以15种功能为线索,明确了五藏功能的固定结构,并从动物进化和胚胎发育两个角度论证五藏功能固定结构的内在规律。进而讨论了五藏功能实现的流变结构,即精气血津液的生物学基础;五藏15种功能的神经体液调控结构、五藏功能节律的关系结构,以及五藏15种功能的体表敏感区。
《中国秘方全书》(精装)共搜集古今名家和民间的秘方3000多条,包括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以及美容秘诀,强身健康秘诀,食物药性大览等。每个秘方都有配方、制法、用途,以及医理、药理和疗效的说明。其中许多秘方,材料易得,配制简单,疗效显著。
《国药绝用:黄芪》为国药绝用丛书之一,经典国药,家庭常备,药食同源,治病养生。
《中药资源学: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涉及的药用动植物,主要是珍稀、濒危物种。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中药中使用的珍稀、濒危动植物的现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信息、技术和原理。内容涵盖了生物类群、资源现状、保护与利用,物种的DNA分子标记、组织和细胞培养、基因工程、高通量筛选(HTS)、遗传与变异等,力求反映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成就;全书共有182幅彩照,图文并茂,便于阅读和理解。本书共分三篇十章。篇总论,共八章,分别是绪论、中药资源类群、中药资源物种的生活与环境、中药资源的分布与分区、中药资源的鉴定、中药资源的质量、中药药用动植物资源与生物技术、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第二篇濒危名贵中药选论,共两章,分述植物类中药和动物类中药;第三篇附录,包括政策与法规,以及参考文献、植物拉丁学名
《外治寿世方》为清·邹存淦所著。分《外治寿世方初编》和《外治寿世方续编》两部分。初编按病种、人体部位以及妇、儿、急救、杂治分为六十二门,载方二千四百余首;续编则以膏丹立目,收外治膏丹约八十余种。所治诸症统括内、外、妇、儿等各类疾病,并兼及养生。 此次据清光绪三年杭州执勤堂刊本为底本,以《珍本医书集成》为主校本精校而成。可供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及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参考。
《补品经典:冬虫夏草》从识别、选购到贮藏,从补益效果到具体用法,以及服用的注意事项等相关的知识一一作了详细叙述。如果您需要识别石斛,需要炖煮阿胶,需要做鹿茸菜肴,总之只要是用石斛、阿胶、鹿茸、、枸杞子、冬虫夏草来进补,都可以在这套丛书中找到答案。《补品经典:冬虫夏草》分为八部分,即神奇的冬虫夏草、独特的滋补功能、显著的药用价值、采集、贮藏与识别、寻找代用品、有效成分研究、补益健身效果好、祛除疾病有良功、冬虫夏草备用配方。
本书共分18章,每味药按来源、产地、采收、成分、规格性状、药材鉴别、贮藏保管、性味、归经、处方名、临床使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药理作用、名言、验方经方、食疗验方等18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药学专业课堂笔记口袋丛书:中药鉴定学课堂笔记》由著名药科大学教学一线的教师编写,是按照版国家规划教材编写。在编排风格上,简单概括为“三框一栏”。“”课堂笔记框:紧扣教学大纲,严格按照版国家规划教材编写,省去记录时间,集中精力听课。“”重难点提示框:掌握重要知识点,便于学习。“”测试及考研框:精选历年考试、考研真题,指导考研方向。“”复习随记栏:边学边记,真正把书本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药学专业课堂笔记口袋丛书:中药鉴定学课堂笔记》适合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学习使用,同时也可作为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药学成人教育考试的参考书。
《现代他汀治疗--从临床试验到临床实践》首次对冠心病强化他汀治疗进行了系统阐述,既有十几年来的他汀循证医学,也有他汀临床应用实际问题的探讨和展望。内容包括他汀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进展、他汀治疗的特殊问题、在其他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以及指南的解读。重点论述了强化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及稳定型心绞痛、PCI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进展,还论述了强化他汀的种类差异、种族差异问题,并且对他汀在老年冠心病中的应用、安全性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还阐述了他汀抑制心肌肥厚、延缓心衰、减少房颤复发的机制,明确了他汀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全书内容翔实、丰富,几乎涵盖了他汀临床应用的每一个领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对临床规范化应用他汀治疗具有的指导意义,可供心内科及其他相关科室临床医师参考使用。
药物剂型的发展经历了五个时期。经简单加工制成的膏丹丸散为时期;片剂、注射剂、胶囊剂与气雾剂等为第二时期;缓释、控释给药系统为第三时期;靶向给药系统为第四时期;自动释药系统为第五时期。尽管如此,第二时期的剂型仍是目前工业生产中的主要剂型,但它不断与第三、第四、第五时期的新剂型、新技术相结合,形成具有新内容的给药系统。编者以经典的第二时期的剂型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线,结合项目工程设计案例,阐述药物制剂的生产原理和工程设计技术,同时穿插介绍现代新剂型、新技术的特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制药企业从事药物制剂生产和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