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计算材料和计算凝聚态物理学中常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程序及应用实例,主要包括材料计算背景介绍;晶体结构和晶体对称性;能带理论和紧束缚近似;密度泛函理论基础;VASP程序基本功能、参数和应用;材料拓扑性质理论和计算实例。《BR》全书分为六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材料设计的基本概念、材料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高性能计算和Linux操作系统。第2章为晶体结构和晶体对称性,主要包括晶体点阵、元胞、对称操作、点群、晶系、原子坐标和倒易空间等内容。第3章为电子能带结构,包括布洛赫定理、玻恩-冯·卡门边界条件、本征方程、紧束缚近似及一些简单材料的算例。第4章为密度泛函理论,主要介绍了Hartree方程、Hartree-Fock方程、密度泛函理论基础、Kohn-Sham方程、基组、赝势以及交换关联势等内容。第5章为密度泛函计算程序VASP,主要介绍V
本书是在四川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总结近三年使用本书(第一版)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修订再版的。修订版以简明而不失系统性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现象”基础为开篇,以不多的篇幅阐明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原理、建模以及与工程实际问题相联系的方法。以此为基础,在单元操作各章中系统介绍各类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原理、设计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装备的结构特性与操作要点等,前后各章融会贯通。本书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主要内容包括: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与流体中的传递现象、传递过程基本方程、流体输送与流体输送机械、颗粒-流体两相流动?颗粒-流体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搅拌、传热和蒸发。每章末附精选的习题。
本书四次再版,具有广泛影响并广受读者欢迎,表现出持久活力。修订新版(第五版)保持了以前各版的主体内容,侧重于向现代机检主导转换。《BR》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当今重要的、与化学相关的各类数据库和网络化检索知识,以及若干**的、历史悠久的化学文献型和数值事实型检索工具和系统的检索方法;收录了各类文献(包括化学核心期刊)的网址;还介绍了化学门户网站及其相关链接。美国《化学文摘》(CA)印刷版,特别是CA网络版——SciFinder的介绍尤为详细,并清晰易懂。书中不少章节编有检索实例和直观样例,突出网络化检索,并适当保留必要的传统检索知识。
化学作为一门"核心、实用、创造性"科学,在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协调与自然和谐共存,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保障人类健康水平,在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已经发挥了、且正在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报告力图站在中国化学学科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全球的眼光和视角,分析和观察我国化学学科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本战略规划依照"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的原则,注重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注重学科发展布局均衡协调发展,注重学科发展前沿方向的凝练。报告内容综合阐述了化学学科的战略地位,发展规律与态势,以及目前国际国内的发展现状,并分别就不同研究方向的发展特点,提出了未来研究工作的发展布局和优先发展领域。本报告对化学科学学科未来10年在基础研究领域的战略发展布局和发展方向做出全面规划。
根据中国科协《关于开展学科发展进展研究及发布活动的通知》(科协学发[2006]27号),中国化工学会承担了《化学工程学科发展报告(2006—2007)》的研究、编撰任务。本报告由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和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并邀请了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谢在库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 鉴于化学工程学科是一个范围很广的学科,本次研究选择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萃取分离工程、化工系统工程、生物化工、煤化学工程、石油化工、聚合物工程、化学工程基础、微化学工程与技术、过程工业作为报告的重点,将精细化工、无机化工等其他分学科作为下一次研究的内容。由于《化学工程学科发展报告(2006—2007)》是中国化工学会承担中国科协下达的“学科发展研究”任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