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今日天文》第1卷,主要讲述了太阳系相关内容,包括天文学与宇宙、我们的行星系统两大部分。对广大天文爱好者来说,本书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佳作。同时,本书可作为高校天文学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天文通识教育选修课教材。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系统介绍射电天文干涉测量与综合孔径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上册(第1~8章):第1章简要介绍射电天文干涉测量的发展历程;第2章介绍干涉测量和综合孔径的基本原理及傅里叶变换原理;第3章分析干涉仪响应和测量方程,讨论互相关函数和互功率谱的关系;第4章介绍坐标系统和一些重要参数,构建了统一的阵列定标框架;第5章介绍综合孔径阵列的天线构型和观测仪器;第6章介绍接收系统响应;第7章介绍模拟接收机设计及其主要参数对系统的影响;第8章介绍数字信号处理和数字相关器。
本天文年历的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表、月亮表、大行星表、天象及日月食等,可供一般天文和测量人员使用,大地测量、航海、航空等工作部门用的历书可以采用基本数据编算。天文年历从1969年开始,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历算研究室编算,经历了两次大的改动,第一次是1984年,第二次是2005年。自2009年起,岁差模型采用IAU2006年第26届大会决议推荐的P03模型;自 2010年起,天文年历增加了大行星的主要天然卫星历表;自 2012年起,太阳球面位置依据IAU工作WGCCRE2006年工作报告推荐的模型计算;自 2013 年起,天文年历刊登的天文常数取白 IAU 2009 天文常数系统;自 2014年起,太阳系大天体历表根据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 DE421/LE421教值历表计算。天文单位采用1AU2012决议推荐的新定义。
本书讲述了恒星形成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一些基本观测事实。主要讲述的是银河系内的恒星形成的观测现象、物理过程及理论模型。内容包括小质量恒星形成、大质量恒星形成,以及其他地方很少会讲到的中等质量星形成。这是一本关于恒星形成的比较全面的教科书,虽然年代有一些久远,但书中的内容多数并未过时,是为数不多(如果不是唯一的话)可用的恒星形成教科书。
本书是引力波领域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之一。本书回顾了引力波的理论基础广义相对论,介绍了引力波的传播及其物理性质,阐述了引力波的产生和波形的计算方法(包括四极矩公式、后牛顿近似、微扰法和数值相对论)。本书介绍了引力波天文学和宇宙学中的各类波源、引力波的探测原理和不同频段的探测器,以及探测器的数据分析中所涉及的数理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结束语部分展望了引力波天文学的前景及其重要意义。书中包含许多例题,以阐述正文中的特定知识点,或者补充额外的技术细节。大部分章节的末尾包含了一定量的习题以及简短的参考文献列表,以方便读者进一步加深所学内容。书末包含两个附录和一个中英文名词索引。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系统介绍射电天文干涉测量与综合孔径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下册(第9~17章):第9章对VLBI的特点和工作原理进行介绍;第10章介绍如何测量可见度函数并反演亮度分布;第11章主要分析图像处理算法,包括压缩感知技术;第12章介绍取得极大进展的天体测量技术;第13章介绍传播路径上的湍流等中性介质对干涉测量的影响;第14章介绍传播路径上的电离层等电离介质对干涉测量的影响;第15章介绍范西泰特?策尼克定理,以及空间相干和散射;第16章介绍射频干扰的来源、影响以及分析抑制方法;第17章扩展讨论了干涉测量的其他应用。
聚焦空天信息高新科技领域,从空天载荷与平台、数据接收与处理、数据应用等全链条布局着眼,介绍我国乃至全球各类型传感器的成像机理、成像技术、现有应用方向、新技术与新发展;空天平台的种类、重要性与作用;空天信息数据接收的重大基础设施,以及数据深加工等数据处理基础知识;空天信息数据的应用领域以及社会经济效益。此外,以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影像图为主,展现中华大地的自然景观,以及近年来的国家社会发展巨变。全书分为五个章节,主要包括载荷、平台、数据接收与处理、空天信息应用、遥感视野下的中国等,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空天信息领域知识,并以精美的遥感影像图呈现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局面。
本书是一本全球经典且开创性的天文学指南,近30年来一直是初学者和资深业余天文学家首选的野外指南。第四版完全更新了特伦斯 迪金森和艾伦 戴尔的宝贵手册,树立了天文指南的新标准,将成为下一代观星者以及长期爱好者的试金石。 本书全面反映了最新的观测技术和设备信息,经过大规模修订和扩展,增加了48页,总页数达到416页。全书配有全新的照片和星图,设计焕然一新,并新增了五章内容,其中包括著名天文学作家肯 休伊特-怀特撰写的关于双筒望远镜、望远镜和月球之旅的三篇重要文章。 第四版新增了肉眼观天景象、LED照明技术、支持WiFi的望远镜以及双筒望远镜、望远镜和其他天文设备的最新进展等内容,势必将成为所有水平观星者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 此外,本书还新增了关于黑暗天空保护区、天文旅游、现代天体摄影和手机天体摄影的内容,
为大力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系列教材。本书作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推荐教材,根据《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编写,适用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培训和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 本书介绍了各级别公共营养师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涉及公共营养师职业道德、医学基础、营养咨询和教育、食物营养基础、膳食营养指导、人群营养、公共营养基础、食品卫生基础、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
本书是一本专门面向数据标注人才培养的实训教材,适用于有意从事人工智能训练师和数据标注工作的人员。为使学习更具有针对性,本书特别选择了能代表行业普遍需求的典型文本、语音和图像标注任务进行讲解及训练,辅助学习者快速地完成系统化学习,进行标注实战工作。本书对文本的分类标注和实体标注、语音的转写和校对以及图像的2D拉框任务进行逐一讲解和分析,每种标注类型均配有对应的规范、举例分析、习题及解析。同时,本书还针对各类标注配套了多种子任务类型或多个领域的实操练习题,目的是帮助标注学习者增长见识,从而实现系统、完整的标注学习和实战练习。
在天体力学分析理论中,有两个重要、常用的特殊函数,一个是倾角函数,一个就是Hansen系数,它们分别与倾角和偏心率有关。Hansen系数计算的研究已经有了150年的历史,随着测轨精度要求的提高,对Hansen系数要求的阶次和精度也不断提高。不同研究者的硏究思路和计算方法五花八门,计算精度和适用范围也各不相同。本书介绍了历史上各种典型的计算方法并做出必要的推导,通过编程计算,比较各种方法的计算精度和适用范围。给出满足现在卫星精密定轨(1米精度)的计算方法。本书分为五章:章为引言;第二章介绍k 0的Hansen系数的计算方法;第三章到第五章介绍k 0的Hansen的计算方法,分别是直接计算方法、递推计算方法和其他计算方法。附录给出必要推导和计算程序。本书的出版填补了国内外Hansen系数相关学术著作出版的空白,书中的一些方法可直接应用到
本书系统介绍了现代宇宙学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知识。特别对一些经典的基础概念和理论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例如,线性扰动理论中的规范变换、非线性扰动演化中的普雷斯-谢克特(Press-Schechter)质量函数、高斯(Gauss)随机扰动场及其统计性质等。全书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宇宙学模型及热大爆炸宇宙简史,小扰动的线性演化理论,宇宙各主要组分(冷暗物质、重子物质、光子及有质量中微子)密度扰动的线性演化方程以及密度扰动功率谱,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扰动的非线性演化与密度扰动场的统计分析,张量扰动与引力波,高红移天体与宇宙再电离,引力透镜原理与观测等。每章之后都附有相应的习题。
轨道角动量模式的无穷性和不同模式间的正交性,为电磁场的时空提供了一种*立于时域、频域和极化域的全新自由度,在信道扩容和提升频谱效率方面,轨道角动虽波具有极大的潜力。随着轨道角动虽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利用结构紧凑、低成本的方案产生宽带髙效率的多模轨道角动量波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太赫兹波轨道角动量》全面介纽了课题绀在太赫兹超表面轨道角动虽生成器的研究成果。《太赫兹波轨道角动量》主要涵盖了反射空间、透射空间以及全空间太赫兹超表面轨道角动量的产生与调控,得到多种不同轨道角动量模态,可以人幅度提高信道容萤和频谱利用率。特别是全空间的超表面轨道角动蛰涡旋波束生成器增加涡旋波束超表面控制空间,提高超表面的控制效率,具有尺寸小、成本低、可灵活部署的优势。
MatthewJ.Graham等编著的《虚拟天文台——天文学研究的工具与技术》共59章,分7大部分,从科学研究、基础技术、工具应用、系统开发等角度全面介绍了虚拟天文台的相关知识。部分是VO工具的介绍,主要介绍了当前一些高层VO工具。第二部分是讲述虚拟天文台的科学,主要展示一些利用上一部分介绍的工具完成的科学工作的实例,还讨论了如何将VO与天文学家目前使用的一些环境整合在一起。第三部分详细阐述了虚拟天文台的技术和协议,这些知识有助于了解VO是如何工作的。第四部分系统讲述了VO环境下发现和注册资源,介绍了通过注册在VO中寻找和发布数据的基础知识。第五部分主要是VO中的数据访问,向数据使用者和发布者介绍数据访问的相关协议。第六部分阐述了VO中的数据发布,介绍如何在VO中创建新的数据。最后第七部分介绍了一些基础技术如SQL、XML、WEB等
本天文年历的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表、月亮表、大行星表、天象及日月食等,可供一般天文和测量人员使用,大地测量、航海、航空等工作部门用的历书可以采用基本数据编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