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分为四部分,共10章:卫星测高技术原理部分,系统介绍传统海洋卫星测高基本原理,重点介绍如何利用双星跟飞卫星测高模式的轨道特点;高度计测量原理部分,系统介绍微波雷达高度计测量原理(包括传统雷达高度计和合成孔径雷达高度计测量原理)和GNSS-R海面高测量原理;重力场和海底地形反演部分,主要介绍确定垂线偏差的黄金维求解法、桑德韦尔法和奥尔贾蒂法以及卫星测高数据与重力异常的误差传播关系;海洋重力场应用部分,介绍海面高 定标和相对定标方法以及建立海上定标场的若干考虑,重点介绍海洋重力场信息在低空扰动重力场赋值、潜载惯性导航系统重力场补偿、重力匹配辅助惯性导航和 高程基准统一中的应用。
超高空间分辨率(VHR)遥感影像中阴影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光线被物体阻挡,从而降低了地物的光谱亮度。高效的阴影消除方法可以恢复阴影中地物的光谱信息,是遥感影像分析的关键预处理步骤。然而,由于缺乏准确阴影掩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海图制图的原理和关键技术,力求从地理坐标系及地图投影理论和海图主要投影及投影变换入手,建立数字海图的数学基础,从海图主要对象的符号化过程介绍,引入海图符号语言的基本规则和海图要素分类与图示表达,以此建立起海图制图的理论基础;通过由海图设计、海图制图综合、电子海图制作、海图质量控制等海图关键技术的介绍,使读者能够掌握海图制图的过程和基本方法。 本书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测绘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海洋测绘、航海技术、海事管理、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海洋工程与技术等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地图制图、海洋测绘、航海管理、海洋信息技术、海洋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以中小比例尺道路、居民地、河系等典型地图要素为研究对象,从制图综合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本书简述与分析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自动化和智能化制图综合的研究过程及其发展;辨析制图综合模型与制图综合知识;实现道路网自动化综合方法、道路网智能化综合方法、居民地自动化综合方法、居民地智能面状综合方法及河系智能化综合方法;介绍典型的制图综合知识服务架构及系统实现。
青藏高原地形复杂而广袤、自然条件恶劣,充分利用卫星平台搭载多仪器观测,可克服青藏高原地基仪器对云降水及辐射观测的局限性。因此,本书围绕青藏高原云降水和辐射时空分布特征这个主题,介绍了利用卫星搭载的多仪器观测数据及其他观测数据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首先,介绍了青藏高原大气的基本状况,特别强调了青藏高原大气温湿风垂直结构的独特性;其次,介绍了用于青藏高原云降水及辐射研究的辐射传输方程、可见光与红外遥感仪器、星载微波雷达及其数据;之后,介绍了青藏高原云时空分布及其辐射、降水时空分布和雨团结构、降水类型及其降水垂直结构,并介绍了青藏高原降水潜热反演方法及潜热结构研究成果; ,介绍了夏季青藏高原云水和水汽收支特点。
本书以新常态下的测绘地理信息为主题,包括前言、主报告和专题报告等。专题报告分为新型基础测绘篇、地理国情监测篇、公共服务篇、地理信息产业篇、管理篇和科技创新篇六个部分,对新常态下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
本书是 重点研发计划“深水油气近海底重磁高精度探测关键技术”项目(2016YFC0303000)研究成果和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主要描述了研制水下动态重力测量和水下三分量磁力测量的设备系统,探索水下重磁测量的技术体系,建立水下重磁理论,利用近海底的重力测量和三分量磁力测量成果构建区域的三维立体重磁场,可以解决深水及复杂油气构造、超深水和极地等环境下油气勘探与开发等问题。本书不但能够提供认识海洋的地球物理依据,获得海洋地球物理环境中重力场、磁场的基础数据,而且为海洋地质研究、深水及复杂油气构造环境下的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提供了 加高效、精准的探测手段和成果。
本书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十二五”主题项目“面向对象的高可信SAR处理系统”为背景,针对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在地貌地物、森林植被等方面的处理与解译难题,阐述利用多角度、多波段、多极化、极化干涉等多模式航空航天SAR数据,建立基于散射机理的地物特性知识库,构建地形辐射校正、极化干涉处理、立体测量、基于知识的地物解译等模型,开发高分辨率机载极化干涉SAR数据获取硬件系统与SAR影像高性能解译软件系统,实现以精度高、可靠性强、识别类型丰富为特征的SAR影像高可信处理与解译的原理、技术与方法,并对成果在测绘、林业等行业的应用示范效果进行了展示和分析。
三维建模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智慧城市建设与管理、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大型复杂钢结构建筑物建造、大型工业产品的生产等行业中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激光雷达和摄影测量是 的三维数据获取手段,但单独使用均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激光雷达与摄影测量三维重建的目的在于将二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实现复杂场景和对象的精细三维重建。本书系统介绍激光雷达点云获取、摄影测量影像匹配及二者配准融合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一步介绍点云分割、几何建模与纹理建模的一般方法及三维重建软件的基本功能, 给出典型的工程应用实例。 本书可作为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研究开发人员、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工程技术人员、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的参考用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GNSS整周模糊度估计的理论和GNSS整周模糊度检验理论及其对应的可靠性评价方法与应用。本书还结合实际GNSS数据处理讨论GNSS模糊度可靠性控制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本书中包含一些
历史文化遗迹的数字化保护一直是我国研究和发展的重要领域,这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纪录、传承和保护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各科研院所对于古建筑数字化重建,较为 的技术是采用全景图热点技术、全景图自动生成技术以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实现具有交互性、自动生成三维全景图、增强三维全景图和社交分享功能。通过互联网、物联网、计算机视觉等技术手段转换成数字化形态,再利用大数据云服务平台,使历史文化遗产得以 保存和再现。本书主要包括:麦积山石窟的历史文化遗迹综述、麦基石窟历史文化遗迹的三维扫描复原、麦积山石窟四号窟(上七佛阁)的虚拟复原、麦积山石窟瑞应寺的虚拟复原、麦积山石窟历史文化遗迹的VR展现等内容。书中涉及的主要技术包括:BIM技术、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和VR技术。其中:BIM(Building Inform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