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7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竺可桢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为了深切缅怀竺可桢为我国科技、教育、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情怀和毕生倡导的 求是 精神,特汇编本纪念文集。书中收录了近年来各领域学者在学术期刊和媒体上发表的部分论文与评述,一方面向社会公众介绍《竺可桢全集》这套凝聚了竺可桢毕生心血的著述,探讨其作为珍贵历史资料所特有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从诸多角度展现对竺可桢学术思想、文化理念和科学贡献的回顾和研究,借以启迪后学并表达深切的怀念之情。
本书的主要内容旨在介绍龙卷风的数值模拟方法,相比其他自然灾害,龙卷风在中国发生频率不算太高,这也导致龙卷风灾害在防灾减灾方面受到的重视不够,没有单独的预警机制,被归于气象灾害预警当中。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龙卷风无法预报,只能预警,虽然准确率有限,但是提前预警可以为民众争取一定的躲避时间。研究龙卷风的预警和计算是非常有必要的。本书的具体包括:龙卷风的数值建模、龙卷风涡旋动力学研究、龙卷风涡旋相似性、龙卷风的雷诺数影响、龙卷风的亚临界涡破裂、粗糙度和龙卷风平移影响、龙卷风诱导的气动力、以及龙卷风引起的飞掷物特性等章节,适合从事气象等特异风灾的防灾减灾专业的科研人员与研究生阅读。
本书扼要地介绍了大气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系统地概述了大气成分、结构与状态,基本的物理、动力和化学过程;较全面地简述了大气中的天气系统、大气环流、气候变化和气候系统;此外,本书还回顾了20世纪大气科学的发展成就,并展望了21世纪大气科学的发展趋势。 本书不仅可作为非大气科学专业的人士了解大气科学的入门书,又可作为大气科学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的教科书,也可作为从事大气科学教学、科研和业务人员的一本参考书。
“节气”一词是怎么来的?在天,太阳行度为“节”;在地,阴阳升降为“气”。古人还按此观念设计了“实验”:把12支律管置于密室,充以葭莩灰,节气一到(太阳运行到某节点),地气就会从特定的律管中迅速上升,推动葭莩灰飞出,这就是“候气术”。这种做法和观念流传千年,也被后人争论不休、毁誉不一。 本书作者参与中国科学院“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重大项目,对候气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多视角的研究,本书是即将出版的该项目专著的普及本。如果您对候气术尚不太了解,本书可以领你走进一个古人构建的匪夷所思的世界;如果您对候气术已经有了程度的了解,读了本书,想必会颠覆你对候气术原有的认识。
《卫星校正场地面和典型地物波谱数据集》是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的实测地球物理参数数据集,共分为5 章:章和第2章列出了多年/次获得的敦煌、青海湖卫星辐射校正场和预选的卫星产品验证场地面光谱反射比数据。第3章列出了七类典型地物目标( 包括农作物、树冠、草地、土壤、水体、积雪、云等)反射比数据。第4章列出了敦煌场地面及冬小麦冠层方向反射比。第5章列出了树木燃烧时发射的辐射亮度数据(红外光谱段)。章至第5章的内容,每条数据基本上都包括了测量样本的景观、数据的光谱曲线和样本元数据(数据获取的时间、地点、文件名等)。此外,还有两个附录,其中附录1介绍了数据获取所使用的仪器、测量方法和规范;附录2主要对敦煌场地的光学特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卫星校正场地面和典型地物波谱数据集》可为从事遥感研究与应用的科技
围绕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气候变化问题,近10年有诸多研究成果。任福民等编著的《近60年影响中国之热带气旋》主要汇集了作者近些年在该领域特别是关于影响中国之热带气旋的观测研究方面的成果,同时也适当吸收了其他作者的相关成果。该书内容集中在热带气旋降水客观识别、影响中国热带气旋特别是登陆中国热带气旋的变化特征、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变化的可靠性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影响中国热带气旋活动的可能影响机理以及近60年严重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个例小结等方面。 《近60年影响中国之热带气旋》重点突出、内容新颖、可读性强,可作为科研和大专院校大气科学教学的参考读物或气象相关领域业务科技人员的参考用书。
针对地面自动站实时气象资料质量控制的技术难点,采用历史统计、类比联系、人工模拟等客观分析方法,时间和空间检验方法,并依据这些方法开发软件形成气象资料自动质量控制系统,实现各要素配合综合分析判断。解决局地性和突发性天气影响及天气系统边缘影响下的实时资料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创新四方位水平空间一致性综合分析方法,介绍开发集研究与应用为一体的开放式实时质量控制平台设计,自动站地面气象资料质量控制软件系统,实现了对实时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提高实时气象资料质量控制准确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本书可供从事地面自动站气象资料质量控制的业务、科研、教育、管理人员及学生参考。
《区域大气环境-化学-气候模拟》介绍了我国大气污染的基本特征、大气环境质量状况以及大气环境模拟的基本方法,综述了大气污染输送扩散模式、大气酸沉降模式、光化学烟雾模式、大气颗粒物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着重介绍了自主发展的区域大气环境模拟系统(RegAEMS)、区域气候化学模拟系统(RegCCMS)和区域空气质量模拟系统(RegAQMS)的设计框架、模块组成和测试结果。同时,重点介绍了这些系统在区域酸沉降、光化学烟雾、细颗粒物等大气复合污染过程模拟,不同类型气溶胶和对流层臭氧等大气污染物的辐射强迫和气候效应研究,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评估和城市大气环境容量测算中的应用案例。此外,还针对小尺度污染扩散、城市大气污染化学、全球大气污染输送等方面的模式和应用进行了阐述,对未来大气环境模式的发展
《黑龙江省基层气象台站简史》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黑龙江省气象事业的发展变化,真实记录了全省各级(省级、地市级、区县级)气象事业的发展进程、机构历史沿革、气象业务发展、职工队伍建设、法制建设、文化建设、台站基本建设等情况,是一部具有留存价值的气象台站史料文献,同时也是一本进行气象台站史教育的教科书。
几百年来,崇明人娴熟的看天本领,令人惊叹,这些天气谚语开始在江浙一带传播,后来又逐渐扩展到更远的地方,人们为了对崇明人高超的看天本领表示信服,给予“崇明人猜天”的美誉。崇明的天气谚语世世代代在岛民中广泛流传,本书从中整理出了近千条天气谚语,并加以诠释。
《亚洲台风·暴雨巨灾风险区划图集》作者曲晓波对亚洲区域台风一暴雨致灾因子、承灾体、孕灾环境各个要素系列相关因子及其综合风险性评估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并根据研究成果绘制了相关分析图例。《亚洲台风·暴雨巨灾风险区划图集》内容主要包括致灾困子危险性相关图例、承灾体(包括防灾减灾能力)易损性相关图例、孕灾环境脆弱性相关图例以及中国历史上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登陆巨灾台风案例的过程累汁降水量和相关台风移动路径分布图例,并给出了中国、菲律宾、越南、日本等八国历史典型登陆台风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情况统计。
《中国持续性降水事件诊断》主要以图示的形式,针对我国持续性降水事件(即夏季持续性暴雨事件和冬季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事件),从大气条件和多尺度天气系统结构配置及其演变角度,展示了多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对我国持续性重大天气异常的影响;同时还提供了1951——2010年期间我国夏季持续性暴雨和冬季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两类持续性事件的个例。《中国持续性降水事件诊断》可供广大天气气候业务与研究人员、大气科学有关高校师生参考。
《四川省气候综合图集》分为五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序图6幅,基本气象要素分布图185幅,气候变化图236幅,气象资源图56幅,气象灾害图35幅。各图使用四川省所辖的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并对资料按相关规定进行统计、计算、整编而成。气候值以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198l-2010年作为统计时段。
地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还多、海洋的很大一部分区域都属于干旱区。但迄今为止,尚没有一《沙漠气象学》详细地讨论造成沙漠特征地区的那些天气过程。《沙漠气象学》填补了这个空白。《沙漠气象学》涉及到了沙漠天气的方方面面,像造成干旱的大尺度和局地小尺度天气背景,沙漠地区的降水特征,沙尘暴,洪水,沙漠地区的气候变化,沙漠地区的降水过程、荒漠化、沙漠的陆面物理特征,沙漠大气的数值模拟以及沙漠天气对人类的影响。《沙漠气象学》还概述了世界各地沙漠区域的气候和地表属性。作者在撰写时即考虑到只要具备气象、物理和微积分基本知识的读者都能读懂《沙漠气象学》,使广泛学科领域内的读者都感到《沙漠气象学》非常有用。书中还为学生提供了复习和练习题。 这本内容丰富的学术论著不仅能够满足所有需要了解干旱区天气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