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气象数据处理等相关问题的分析过程为引导,以Python作为实现工具,介绍了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数据处理及绘图相关的基本编程技术。全书详细介绍了程序设计概述、Python的发展历程和前景、Python的安装步骤、变量和数据类型、顺序结构的设计、选择结构的设计、循环结构的设计、函数与数组、文件、绘图基础等。
本书较系统地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内外韧性城市的发展概念、理论方法、经验启发等。并以上海为例,评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社会系统、绿地与湿地系统的韧性状态,提出了综合性的韧性城市发展对策。
人工影响天气是人类在了解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开发相应的技术,进而介入自然发展与演变的有力例证之一。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介入是 有限的 ,其目的是趋利避害。尽管如此,介入的效果如何?可以依据此类方法继续介入吗?如何改进已有的介入方法?这些依然是人们需要关注和回答的问题。因此,人工影响天气效果评估,是人们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必然要求。为了更加高效地服务于此项工作,《人工影响天气效果评估》主要从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趋势、人工影响天气效果评估研究进展、人工影响天气效果评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人工影响天气效果统计评估方法、人工影响天气效果物理评估方法、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模式评估方法、人工消雹效果评估、人工增加降水效果评估,以及人工消雾效果评估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人工影响天气效果评估工作。
《气候变化与社会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于2000余年来中国区域气候变化资料,研究了中国气候变化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余年中国区域地表气温存在时间尺度为3个数百年(大时间尺度)交替震荡上升的升温(变暖)期和震荡下行的降温(变冷)期。与这数百年尺度升温期对应的是强大繁荣的王朝;而与数百年尺度降温期对应的却是混乱的时代和相对贫弱的王朝。而王朝的强盛与否和该朝代气候的冷暖关联很小。 第二部分,探讨了气候变化影响中国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的机理,其中包括气候变化引发社会大动荡和朝代更迭机理、气候变化与社会繁荣稳定关系机理、和气候变化与朝代强盛关系机理,并提出了气候变化引发社会大动荡和朝代更迭理论模型,以及气候变化和社会繁荣关系的理论模型。分析表明,气候变
本书内容包括卫星资料在数值天气预报、暴雨、台风、降雪、中尺度天气分析、自然灾害监测等各领域的应用,卫星资料处理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总结和讨论。这些内容对进一步推动和提高我国卫星资料特别是风云卫星资料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是关于臭氧污染形成机理和数值模拟技术应用的一本专著。书中系统总结了作者近年来围绕臭氧污染成因和预报评估技术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气象因素以及其他大气污染物对臭氧污染形成的影响机理,详细阐述了天津地区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