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什么》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薛定谔写作的科学通识经典,主要探讨了生命的本质、维持和延续,以及遗传和变异等生物学现象。书中引入了非周期性晶体、负熵等概念,解释生命体如何通过摄取负熵来维持其有序状态。薛定谔还头一次提出了 遗传密码 的概念,并运用量子力学理论解释了基因突变的原因。 这部著作不仅揭示了生命的奥秘,引导后世许多科学家从微观物理学的视角研究生命问题,推动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并直接启发了 DNA双螺旋结构 的发现。
《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指导》是针对《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配套用书。学习指导密切联系教材内容,按第八版《组织学与胚胎学》的内容和顺序编写。全书共26章,每章由“目的要求”“教材精要”“强化训练题”以及“参考答案”等部分组成。学习指导针对每章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强化和详尽地解答。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编的《智永楷书千字文(素手抄经套装)》为宣纸描套装,内含描红宣纸十张,抄经小楷笔一支。内文选用了智永楷书千字文。
本书是诺贝尔奖得主弗朗西斯·克里克的自传。在这本书中,克里克事记录了那些激动人心的岁月里他所参与的科学工作,主要笔墨集中在1953年发现DNA双螺旋到1966年破译遗传密码的这段时间。克里克记录了他看来具有普遍教益的科研经历,关于如何做研究,如何避免错误。从那些失败的故事里 能感受到一位伟大科学家的思考和坚持。
男人为什么会长乳头?大象的象牙会很快消失吗?23岁的待业青年达尔文,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达尔文为何等了多年才发表《物种起源》?160年来,进化论如何艰难地走进课本,家喻户晓?进化论怎样 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颠覆了人们的信仰,并在整个社会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备受质疑。直到 ,进化论依旧不断受到挑战,因为它摧毁了大自然在我们心中慷慨美好的形象, 改写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在本书中,作者用轻快简明、活泼清晰的笔触,生动再现了进化论的百年发展与论辩史:随“贝格尔号”环球考察的青年达尔文、《物种起源》掀起的思维革命、拉马克主义与达尔文主义的针锋相对、被故意曲解的进化论、社会达尔文主义引发的争论……160年来,达尔文的进化论,在论战中逐步丰富成熟, 终成为现代科学知识支柱的重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由细胞构成,细胞由分子构成。然而神奇的分子世界是纳米数量级的,我们很难直接观看到一个活体生命中的分子。虽然并不奢望过早地看到质子对撞的直播,但人类从很早便开始想象构成人体无数分子、细胞的形态及其运行状态,期待着能够以一种“通俗”抑或“真实”的方式观察它们。 幸运的是,大卫·古德塞尔所著的《图解生命》为期待已久的人们带来了“图解”,从高尔基体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命周期,从ATP合成酶的运转到维生素对生命的意义。虽然没有(也不可能)以这种美妙的方式描绘所有已知的分子生物学现象和研究成果,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作者精心挑选并组织的话题和篇章中,一览时刻运转着的“生命的装置”,包括它们的形态、结构及其运行过程中重要时刻的景象。 当人们看到这些以水彩绘制的分子装置和细胞(以及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由细胞构成,细胞由分子构成。然而神奇的分子世界是纳米数量级的,我们很难直接观看到一个活体生命中的分子。虽然并不奢望过早地看到质子对撞的直播,但人类从很早便开始想象构成人体无数分子、细胞的形态及其运行状态,期待着能够以一种“通俗”抑或“真实”的方式观察它们。 幸运的是,大卫·古德塞尔所著的《图解生命》为期待已久的人们带来了“图解”,从高尔基体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生命周期,从ATP合成酶的运转到维生素对生命的意义。虽然没有(也不可能)以这种美妙的方式描绘所有已知的分子生物学现象和研究成果,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作者精心挑选并组织的话题和篇章中,一览时刻运转着的“生命的装置”,包括它们的形态、结构及其运行过程中重要时刻的景象。 当人们看到这些以水彩绘制的分子装置和细胞(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