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鉴共收载了华南地区常见药用植物兼民间草药1060种。这些药用植物按照植物分类系统和植物学名顺序编排,每种药用植物均附有色彩斑斓的写真照片。与图对应的包含了植物中文名、拉丁学名、别名、科名、识别要点、药用部位、功能主治七项信息。本图鉴版式新颖、图片清晰、内容精练、图文并茂,同时兼具信息量大、便于携带和查阅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知识性、实用性和科普鉴赏的价值。 本书适合医药等专业的师生作为野外实习参考用书,也可为医药、园艺、农林、生物专业人士以及广大中草药爱好者提供认知和鉴别南方药草的快捷、直观指引。
本书从 视角来看待18至19世纪中国药材知识在英国、朝鲜和日本的流转情况。作者强调对知识流转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引入“中心”和“边缘”的概念,在“多中心”的视角下把握知识的多样性和连接性。本书将“科学如何产生”的老问题调整为“自然知识如何变化”这一新问题,在 视野下重新审视人类知识活动的历史。
北京的大都市风貌固然令人流连忘返,然而北京地区的大自然也一样充满魅力。“北京自然观察手册”丛书是一套致力于向读者多方面展现北京大自然奥秘的科普丛书,涵盖花鸟鱼虫、动物植物、矿物和岩石以及云和天气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北京大自然的“小百科”。 其中《野花》分册,主要包括野花观察指导、北京野花和索引三部分内容。野花观察指导部分主要介绍了去哪里看野花,怎样观察、记录、识别野花以及观察野花时的注意事项。北京野花部分介绍了150种北京野花的分类类群、形态特征、实用观察信息等详细内容,还介绍了一些野花的近似物种。索引部分主要包括中文名索引和拉丁学名索引。 作者将人文历史与植物相结合,不仅介绍了多种北京地区特有的野花,还介绍了许多不易辨别的近似物种,并有亲自实践总结出来的“实用观察信
本书是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教材。本书在编写时,按照植物是核心,土壤是基础,肥料是物质,施肥是手段,气候和耕作影响植物营养之需要,土壤养分之转化,肥料养分之供应的思路进行编写。取材承前启后,内容新颖翔实,文字深入浅出。
本书首先构建了禁伐对森林资源和木材安全影响的分析框架和假设;其次分别检验了禁伐政策对森林资源和木材市场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基于PSR分析了木材安全变化,并进一步从复杂网络的视角分析了如何保障木材进口安全;最后,根据实证结果给出禁伐后保障木材供给安全的对策建议。本书基于系统动力学和局部均衡模型构建了天然林禁伐仿真模型,并基于PSR和复杂网络的方法深入剖析了中国木材安全问题。
本书从科技创新、TRIZ创新方法教育角度出发,以“技术创新成果(专利)”为导向,以“创新思维—技术创新预测—分析工具—创新方法运用—创新成果形成”为主线展开讨论,系统论述了TRIZ创新思维、技术系统进
本书对近5年来外药用植物茎叶活性成分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主要涉及植物茎叶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工艺和药效作用,内容包括植物茎叶中多糖、苯丙素类、醌类、黄酮、挥发油、皂苷、生物碱等成分的活性研究。采用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分类规律,对研究内容进行系统分类,并从分子角度探索植物茎叶活性成分的发现规律。 本书可作为了解药用植物研究动态、发现植物活性成分规律的参考用书。
本书以校园植物多样性与物候学相结合为特色,以四季景观为主线,主要依据花园村校本部、良乡校区、北校区、北二校区等植物资料,共收录首都师范大学常见种子植物75科、160属、211种及种下单位,反映出首都师范大学植物多样性概况,记载了首都师范大学几代人绿化、美化校园的丰硕成果,展现了首都师范大学校园分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特色。
《狮山兰芷》作为“华中农业大学文化书系”的组成部分,收录了校园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00余种。《狮山兰芷》700多幅精美的照片向读者呈现了狮山植物的绚丽多彩,简洁的文字为读者描述了狮山植物的识别特征和校园分布,小短文则体现了作者爱植物、爱校园的偶思妙感。《狮山兰芷》的被子植物分类主要依据克朗奎斯特系统。附录列举了136个科700多种校园植物的主要信息。
羊草是欧亚大陆东部广泛分布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北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乡土草种,也是草食家畜的优质饲草。我国对羊草有着系统的研究,资源优势明显。本书著者及其团队在出版《羊草种质资源研究》第YI卷的基础上,对近五年微观领域的ZUI新研发成果进行了系统性整理,撰写了《羊草种质资源研究》(第二卷),该卷的特色在于: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对羊草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深度测序,建立了国际上SHOU个羊草基因资源信息平台;基于羊草基因数据库,从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了羊草自交不亲和性、耐牧等关键科学问题,并克隆和验证了一批羊草特异的新基因。全书共分十二章,内容包括:羊草转录组测序及数据库建设、羊草刈割相关基因表达谱分析、羊草刈割伤口对BSA的响应、羊草有性生殖基因表达谱分析、羊草DREB家族基因功能研究、羊草WRKY家
《野菜博录》,明鲍山编。 本书有明天启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天启刻本三种。明本凡三卷,其中上卷、中卷为草部,下卷为木部,其著录草木435种;“四库”本多出3种,为438种。此次整理,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天启刻本为底本,参照“四库”本及朱(木肃)《救荒本草》标点校勘。 我国自汉代以来就有不少考定名物之作,明人尤注重植物图谱的编著。通行的此类专书计有四种,即朱(木肃)的《救荒本草》、王磐的《野菜谱》、周履靖的《茹草编》,以及鲍山的《野菜博录》。其中《野菜博录》最为晚出而能后来居上,这一方面是由于此书对于前人的继承,另一方面也实是因为本书作者鲍山曾多年归隐民间,作了许多实实在在的访查。
《植物生理学》在基本保持第五版体系的基础上,修改或重写部分内容,适当增加本学科的新成就,对分子生物学知识和生化过程亦加以介绍。增设若干窗口,介绍独立的新的问题;每章之后新设名词解释和思考题。全书共分3篇13章,篇植物物质生产和光能利用,内容包括植物的水分生理、矿质营养、光合作用;第二篇植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内容包括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第三篇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内容有细胞信号转导、植物生长物质、光形态建成、植物的生长生理、植物的生殖生理、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植物的抗性生理。 《植物生理学》主要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和农林院校的植物生理学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中国银杏志》内容科学全面,涵盖了银杏概述,银杏类的起源、演化和分类,银杏的栽培和利用历史,银杏的自然种群与栽培区域,银杏的生物学性状及生态学特征,银杏栽培技术,银杏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银杏遗传与育种,银杏品种、优系或优株,全国重要银杏产区产业发展概况以及银杏文化等。该书全面汇集外银杏资料,内容论证科学、系统完整、结构严谨、表述清楚,是一部著作。 《中国银杏志》的编辑出版,目的是全方位地反映中国银杏种质资源及其利用的面貌,以及有关的科学研究成果,为科研、生产以及产业化开发利用服务。银杏在我国分布广,地域自然条件差异大,种质资源异常丰富,银杏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扩展。因此,《中国银杏志》是全国银杏资源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是我国有关银杏综合研究的重要科学论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