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的博物学家们以间谍、殖民地官员、传教士等身份来到亚洲和美洲,探索、采集、研究当地的神奇植物,并把优良品种引进欧洲。 本书讲述了茶、草莓、牡丹、人参等10种植物的欧洲发现者们冒着生命危险漂洋过海,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终将这些植物传播到欧洲的历险传奇,还原了当时波谲云诡的国际风云和世界各地丰富多姿的风土人情,营造了身临其境般的阅读体验,并以小贴士的形式 插播 了关于主题植物的植物学小常识和趣味冷知识
本书根据现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理论和方法编排了22个实验,包括培养基的配制、外植体表面消毒、器官分化、快繁技术、茎尖脱毒技术、微型薯诱导、花药培养、人工种子、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及融合、水培技术、非试管快繁技术、遗传转化技术、转基因植株鉴定等内容。本书除基本实验外,还设置了多种植物的快繁、水培等技术,供学生实验时选择参考。本书既突出植物组织培养基本实验技能,又增加了训练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综合性实验。
本书以植物个体发育和发育的过程为线索,从不同层次介绍了植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与生化基础、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植物多样性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与机制等。本书在对传统植物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审视和选择的同时,增加了一些以前被忽视然而却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并尽可能将基础知识与学科发展前沿、发展动态相结合,通过开设适当的“窗口”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物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开阔眼界,启迪思维。 本书可作为各类大专院校开设植物生物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中学生物学教师或其他读者参考。
《植物抗氧化剂及其应用》(作者闵九康)共12章,主要论述了植物抗氧化剂和活性氧的发生及代谢过程;植物抗氧化剂和活性氧的种类及功能;植物抗氧化剂对人类健康的有益作用;植物抗氧化剂和活性氧对胁迫的防卫作用;酚类化合物在环境中的重要功能;植物活性氧在发送信息中的作用以及活性氧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植物抗氧化剂及其应用》可供大专院校师生、科学研究单位的专家和学者,有关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等阅读和参考。
本书依据高等师范院校植物生理学教学大纲,在多年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全书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三部分,共81个实验,涉及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陆自强主编的《植物学实验教程》内容包括植物学验证性实验、植物学综合性实验、植物学基本实验技术、附录四大部分,其中验证性实验设21个实验,综合性实验设12个实验。验证性实验主要涉及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界的系统发育与进化、不同植物类群以及典型而有代表性科的识别特征与分类。综合性实验强调植物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一致性、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一致性、植物形态结构与环境的相关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此外,基本实验技术及附录介绍了研究和学习植物学相关知识所必需的实验技术与方法等内容。《植物学实验教程》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大农学类各专业、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生物学等专业植物学实验教材,亦可供其他相关专业师生使用和参考。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本生产资料,作物生长与土壤水、肥、气、热密切相关。王全九等编*的《土壤物理与作物生长模型(全国水利行业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在介绍土壤中水、肥、气、热传输特征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根系吸水、作物光合特征、植物生长过程模拟模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测试方法和相应数学模型,以期为实现农业水肥高效利用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系统的理论和知识。 本书可作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本科生和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农业节水灌溉、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方面学者的参考书。
江西植物资源丰富,在中国植物区系分区位置中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东植物地区;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湿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本名录共记录江西种子植物4452种(含栽培植物及种以下等级),隶属于1160属200科,其中裸子植物83种35属9科,被子植物4369种1125属191科;栽培植物312种71属6科,野生植物4057种1054属185科。栽培植物前面用“*”标明。裸子植物按中国植物志第七卷系统排列,被子植物按哈钦松系统排列。栽培植物品种的拉丁名称按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书写。
本书系统介绍了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技术,重点介绍了有关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涉及植物开花、传粉、受精、胚胎发育及植株形成等不同发育阶段的细胞和分子机理。该书可供高校有关专业作教材,也可供有关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新疆全新世孢粉数据库、设计植物功能型、设计生物群区、利用Biomisation方法重建表土植被和千年尺度的全新世植被、探讨新疆全新世中晚期植被和环境演变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等。利用表土孢粉样品在垂直尺度上进行重建的生物群区与现代自然植被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在水平样带分布上也获得了理想结果,证明该模型可用于重建新疆过去地质历史时期古生物群区,并进行动态定量分析。利用地层孢粉样品重建了全新世14个时段的生物群区,反映了新疆全新世以来荒漠、荒漠草原、草原、山地草甸和森林等主要生物群区的动态演替过程,反映了生物群区在平原和山地不同的空间分布演替过程。
本书为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工程实验室及作者20多年来从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的学术成果。 全书分别介绍了54"植物品种的组织培养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产业化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均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对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书可供从事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科技工作者、教师、大中专学生、工程技术人员和农民阅读参考。
宁平等编著的《西南地区砷富集植物筛选及应用》是结合国内外关于难处理金矿预处理和重金属超富集植物的研究项目,在环境保护部、云南省科技厅和环保厅等有关项目的支持下完成的。《西南地区砷富集植物筛选及应用》共分为八章。前两章为综述,后续章节是在对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所选定金、砷含量均较高的金矿物进行组成分析、淋洗活化和对植物除砷调控研究,终通过氰化浸出试验,初步选出对于蜈蚣草除砷预处理有效的调控剂并进行了调控效果评价。《西南地区砷富集植物筛选及应用》可作为高等学校冶金环保、矿业环保、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及研究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