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遗传学》包括绪论、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园艺植物性别的决定和花性分化、细胞质遗传、数量性状的遗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遗传物质的变异、群体遗传与进化、园艺植物主要性状的遗传等内容。全书概念准确、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每章有思考题,以便学生复习训练。 《园艺植物遗传学》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园艺、园林、农学、林学等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园艺、园林科研、生产的参考用书。
本图鉴共收载了华南地区常见药用植物兼民间草药1060种。这些药用植物按照植物分类系统和植物学名顺序编排,每种药用植物均附有色彩斑斓的写真照片。与图对应的包含了植物中文名、拉丁学名、别名、科名、识别要点、药用部位、功能主治七项信息。本图鉴版式新颖、图片清晰、内容精练、图文并茂,同时兼具信息量大、便于携带和查阅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知识性、实用性和科普鉴赏的价值。 本书适合医药等专业的师生作为野外实习参考用书,也可为医药、园艺、农林、生物专业人士以及广大中草药爱好者提供认知和鉴别南方药草的快捷、直观指引。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古田山册)》介绍了浙江古田山及其邻近区域的维管植物,共计140科394属677种下包括种以(分类单位),约占古田山地区维管植物种类的45%,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该地区常见种类,同时兼顾一些重要或特色的种类。 由于古田山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方腾和陈建华主编的《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古田山册)》收录的植物种类绝大多数同时见于福建、江西、安徽等地,从这个角度看,本册对浙、闽、赣、皖等地的常见植物识别也具有参考价值。
《攀援植物的运动和习性》是《科学素养文库 科学元典丛书》之一。本书是达尔文近十年的观察研究结果,书中描述了42种攀援植物,至今仍是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文献。图文并茂,也是可读性极强的普及读物。
读者朋友,您也许是喜欢户外运动和野外观花的驴友,也许是植物分类学的爱好者,也许是需要进行样方调查的生态学工作者,总之,只要您需要在野外识别植物,本书就会成为您的好帮手。本书介绍了山东野生维管植物711个分类群(含665种,10亚种,36变种),约占野生种类总数的一半,山东常见的植物在本书中均能找到,包括房前屋后、路旁或田边生长的常见杂草。
由中国植物学会编著,介绍了植物学学科发展情况,并对本学科的进展做了全面而准确的总结。学会对所负责的学科发展研究初稿进行研讨及学术交流后,为研究成果的后完成提出实质性修改意见和建议。整套丛书的特点:,确保权威性,注重研究工作的质量,确保研究报告为反映各学科发展情况的*权威性的指导性丛书;第二,体现前瞻性,学科涉及面较大的不要求面面俱到,应注重体现*热点、前瞻和重大学术进展;第三,将2007年第四季度学科发展的内容纳入进去,做到严谨、完整;第四,时效性好;第五,整体性强。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陆地面积12.4万平方千米,平面形状斜长方形,东西*间距约480千米,南北*间距约530千米;地跨中、南亚热带,处于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交汇处。福建气候区域差异较大,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水热条件优越、垂直分带较明显,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各种植物生长,原生树木丰富,引种栽培的树木也易于驯化利用。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满足林业生产、园林绿化等方面的需要,从省外、国外引进了大量的树种资源。由于数量较大,树种的定名、识别有一定的困难。为此,编者为满足院校教学需求、为方便科研机构和基层组织野外调查方面的工作,将福建木本植物进行整理、修订、补充、编成《福建木本植物检索表》。在编写过程中,核对了福建各植物标本室所藏的树木标本;查阅了历年来重要的植物分类学文献、著作
园林植物中的水生植物是指常年生活在水中或喜湿,能傍水而生的植物。它们又可分为根固着于水底的泥土中,植物体上部的茎、叶和花露出于水面之上的挺水植物;根固着于水底的泥土中,仅叶片和花漂浮于水面之上的浮叶植物;茎、叶漂浮于水面和水中,根即可扎于水底,也可以随植株漂浮的漂浮植物;根扎于水底,植物体在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完全生活在水中不浮出水面的沉水植物。 水生植物在园林水体中不仅可以起到美化水面,衔接陆地植被景观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进而它们还可以为水生动物(如鱼类、鸟类等)提供食物和庇护场所。 水生植物在园林水体中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用植物形态上的差异,营造高低错落,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仿自然生态环境。②疏密有序,利用水中倒影;外高内低,切忌拥挤。③加强管理
在郊游日益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作为一个都市人,每当你走进郊野的森林,漫步于绿荫丛中,聆听着鸟鸣虫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醉人的花香…… 你有没有想过去欣赏一下林中的野花。它们是那样的娇小,甚至不得不用放大镜来观察;它们是那样隐蔽,总要劳烦您低头弯腰去寻找;然而,它们却是那样的美丽,抽象的数学图案,神秘的物理学结构,奇妙的生物学功能,绚丽的美学色彩,在它们身上展现出无穷魅力。 本书以华北地区为中心,以分布常见的野生草花和花灌木为对象,选择那些观赏性较高、开花明显、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共250多种,进行了介绍。
《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系列规划教材:机械识图习题集》介绍了机械识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只有通过识图与画图的作业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及运用机械识图。《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系列规划教材:机械识图习题集》根据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系列规划教材――《机械识图》所涉及的内容编写而成,通过对该习题集的练习,使读者能抓住零件的视图表达中心内容,加强三视图的基本训练,重视剖视与断面的使用,恰当地解决尺寸标注的问题,并加强由实物画视图、由视图想实物的灵活运用。全书设置有部分自测题及综合测试题,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教师可通过自测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普通植物学》除绪论外,共分为五章。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分类,展现植物界不同类群的分类特征、代表类型及其相互关系;第二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承前启后,是学好第三、第四章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统一性的重要基础;第五章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述,在强调其植物典型科、属、种的识别特征的同时,更注重介绍被子植物对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影响与作用。此外,对被子植物的起源、进化和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也有简要陈述。《普通植物学》可供高等农林院校的种植类或植物生产与管理类、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生物学类各相关专业用作为教材,亦可作为相近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本书由金银根主编。
植物学实验教程(第三版)赵遵田苗明升主编北京内容简介本书依据高等师范院校植物学教学大纲,在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内容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学部分和系统分类学部分,共设33个实验。书中介绍了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测量技术、细胞结构、种子植物形态结构、孢子植物主要类群的形态结构、种子植物主要科、属的特征和植物标本制作等,以及植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与方法,还附有常用植物学实验仪器和常用实验试剂的配制方法。
本书在1983年出版的《被子植物胚胎学》的基础上重新编写。内容包括了原书阐述的传统被子植物胚胎学的基本知识,增加了大量本门学科近年应用新的细胞生物学方法研究获得的新知识。全书共分十一章,依次叙述植物胚胎学的历史和现状,植物界的有性生殖和世代交替,小孢子囊及小孢子发生,雄配子体,大孢子囊及大孢子发生,雌配子体,受精,胚乳,胚,无融合生殖,多胚现象。书中配合文字描述有丰富的插图和照片。各章后附参考文献,书后附名词中英文索引及植物名称中文与拉丁文对照表。 本书可作为植物科学有关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学习本门学科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有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多肉植物专业图书。“多肉达人秀”主要介绍三位达人与多肉植物的情缘故事和他们对多肉种植的心得。“了解常见文艺多肉”和“多肉植物DIY”是全书的主体。前者以属为单位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多肉植物;后者手把手教你做出既文艺范儿又创意十足的多肉组合盆栽。
该书共分六章。*章介绍了野外实习地点的选择与教学组织等准备工作。第二章介绍了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等知识,野外实习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三章阐述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植物资源的分布特征,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的基本知识。第四章介绍了四川龙门山地区自然环境和植物分布概况,包括本地的自然概况和植被类型及植物分布特点,使读者对2008年"5·12"特大地震灾区的植物资源情况有初步的了解。第五章从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各类群有突出特征描述;每种植物记有简要识别特征描述、生境、分布和主要用途。第六章提出了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具体安排和要求。
本书收录了野外较常见的植物500种,主要包括有文献记载可食用的植物、据研究证实有毒的植物、常用于中药的植物等。每一种植物均配有突出植物识别特征的彩色图片,并对植物的识别特征、分布、药用、食用、毒性等信息进行了简要的文字描述。本书内容按照野外观察植物的感官认识的层层深入进行编排,首先按照植物的大小、直立或匍匐、草本或木本、水生或陆生等进行大体分类,再根据叶的形态进一步分类。读者可以通过查阅本书中每一植物的特征性图片及植物特征文字描述对植物进一步鉴别。本书适合中医药、植物学、农学、园林学等专业人员及植物爱好者参考阅读。
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医药类规划教材,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医药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共分四篇十四章,篇介绍药用植物器官的形态;第二篇药用植物的显微结构;第三篇药用植物的分类;第四篇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前两篇主要介绍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名词术语;后两篇重点介绍被子植物门常见各科的主要特征、代表药用植物,详细描述药用植物的突出特征、分布、生境、入药部位、主要功效及如何采集制作药用植物标本。全书附插图278幅,书末附有被子植物门分科检索表。本书结构清晰,图文并茂,简明实用。适合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使用。
《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由宋希强主编,本书的主要特点如下:,内容丰富,适用面广。综合国内外先进成果,反映了国内外观赏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学术水平。本书从观赏植物的起源、演化、分类、研究方法、资源收集、引种与驯化、鉴定与创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等各层次,介绍了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手段。第二,基本原理与区域特色兼顾,这也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本书以热带地区为例,介绍了地带性植被、区域气候及观赏植物资源的关系,并就常见的种类做了详细的介绍,内容包括地理起源分布、栽培演化历史、主要品种和类型,以及同属其他主要种类的资源利用状况,便于读者全面理解为了满足人类的需求,种质资源从单一或少数的野生型发展成千姿百态、各式各样的栽培品种的必然途径。
徐洪富主编的这本《植物保护学》是实施* “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立项《植物生产类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和成果。 本书综合植物保护各分支学科,将提炼的内容有机地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循序渐进、便于学习的教材体系,系统介绍了植物保护学的基本概念、植物保护涉及到的各类有害生物及其发生危害规律、预测方法、防治技术与策略,以及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和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本书可作为农科非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农业技术推广及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