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鱼体色彩鲜艳、花纹美丽、体型或鳍形独特、具有特殊水族功能、有趣生物学习性等作为选择原生观赏鱼的标准,从14个科中选择观赏价值明显、中国原生、较为常见和具有代表性的原生观赏鱼编写成书。对每一种原生观赏鱼主要介绍中文名、别名、拉丁学名、分类地位、分布水域、形态特征、生活习性、观赏价值、利用概况等内容,并配置1-4张彩色图片。中国原生观赏鱼物种资源丰富,分布区域广泛,本书选择140种中国原生观赏鱼,以图片配合文字说明,既提供鉴定物种的要领,也为中国原生观赏鱼的学术研究、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书是一部介绍中国鸟类分类系统以及种和种下分类与分布的专著,在编写中参考了鸟类分类学研究的昀新进展。全书共收录中国鸟类1507种(2571种及亚种),隶属于26目115科506属。书中给出了每个种的中文名和英文名,以及种和亚种的拉丁名、分布区(包括动物地理亚区和省级行政区)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级别。为便于国际交流,书中列出分布区的英文名。本书还对中国鸟类特有种名录进行了核定,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鸟类。书末附有参考文献以及拉丁名、英文名和中文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
本书根据最新的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证据,综合现代兽类分类学家意见,整理并收录了截至2022年6月在中国有确定分布记录的兽类12目58科256属694种。本书对每个物种的拉丁学名、中文名、英文名、曾用名、地方名、模式产地、同物异名及分类引证、亚种分化、国内外分布与重要的引证文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对物种的原始定名文献及分类变更历史文献进行了详细考证,是对我国兽类物种分类和分布调查研究结果的系统性整理。
2013年,本书作者之一罗德尼的爱犬萨姆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于是,罗德尼开始了一场拯救萨姆的行动。当时萨姆5岁,被诊断只能再活6个月。萨姆的困境激励罗德尼开始不懈地寻找新方法来阻止疾病的发展。在拯救萨姆的过程中,罗德尼遇到了世界知 名的兽医贝克尔——一位具有20多年经验的积极的宠物健康倡导者。两人很快意识到他们有着相同的目标——提高世界各地的狗狗的生存质量。 在过去的3年里,他们环游世界,收集关于狗狗的健康、疾病和寿命的新信息。他们拜访了遗传学家、微生物学家和研究人员,还采访了一些长寿犬的家长,这些狗狗已经活到了20多岁,甚至30多岁。他们发现的事实有可能改变宠物世界,就像它改变了罗德尼爱犬的命运一样。萨姆现在11岁,仍然活蹦乱跳,是罗德尼生活中 重要的一部分。 罗德尼和贝克尔在 拥有近500万的追随
1)确定四川省分布的爬行动物名录与分类体系以《四川省两栖爬行动物分布名录》的爬行动物名录为基础,跟踪国内外蛇亚目研究成果,综合已有的系统发育关系,提出科学的系统分类体系。2)制作四川省爬行动物分类检索表以《四川省两栖爬行动物分布名录》的爬行动物名录为基础,依托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馆藏爬行纲标本,结合必要的外馆的馆藏标本查看,参考国际爬行纲的分类学研究成果,采用形态学研究方法,以种内广适、种间断离、易识别、能反映系统发育关系等原则,重点对鳞片、体色、纹路等特征进行分类学特征甄别与定性定量分析,编制科学、直观、实用的检索表。
《黄河(河南段)鸟类图鉴》约计65万字,配图758幅,尽可能涵盖每种鸟的雌与雄、成鸟与亚成鸟,冬羽与繁殖羽等物种鉴别的关键信息。记录该区域鸟类20目、64科、329种,其中 一级保护鸟类有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大鸨、东方白鹳、黑鹳等18种, 二级保护鸟类有大天鹅、灰鹤等64种。 该书系作者及河南省鸟类学会会员们在河南省林业厅(局)的支持下,20余年来对河南段黄河湿地鸟类坚持不懈的调查、监测、研究与保护的具体成果,填补了黄河河南段鸟类研究的空白。该书的出版不仅丰富了河南的鸟类研究, 有助于推动河南省自然保护地鸟类的监测、研究、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动河南省鸟类研究与保护,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本书系统地对我国海岸带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大型底栖动物资源进行了描述,从低等的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到鱼类,共收录海洋大型底栖动物11门124科279种,大部分物种均提供了整体照片或者鉴定特征图。同时对我国海岸带动物资源的调查研究方法、开发利用历史、现状和未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珠穆朗玛峰重量自然保护区是全球海拔优选、落差优选的保护区,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极高山生态系统。复杂的环境条件孕育出了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类,但资源情况长期以来不为外界所知。《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一书是在四年多的珠峰科考和研究基础上完成的科研专著,首次以系统科学的方式论述了珠峰保护区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概况。在对物种组成、区系、南北差异进行说明的同时,还阐述了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垂直变化的研究成果,并对东洋界和古北界在保护区内的分界位置、保护建议进行了探讨。本书集科学性、创新性、学术性于一体,在青藏地区和世界极高山的生态保护、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动物的神奇感官》是一本从动物心理学角度探讨动物感觉及感官的科普书。书中介绍了动物的视觉、温度觉、痛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感、饥饱感、方向感、磁感、电感等各种感觉能力,令人大开眼界。 蛤蜊没有眼睛却有视觉,因为它们的部分软肉可以感光;蛙眼对运动的物体十分敏感,却对静止的物体视而不见;鲑鱼因为能“闻”到河流的味道,所以能跋涉数月返回自己诞生的河流产卵;雄蚕蛾无须交友软件,就能在几千米外嗅到雌蛾的存在;蚊子总能精准定位裸露的皮肤,因为它能隔空感受到0.002℃的温度差;蚂蚁能够根据太阳和月亮的位置确定方向,无论白天黑夜都不会走错路;裸臀鱼拥有精密仪器般的“电眼”,用放电来感知世界;结网蜘蛛有8只眼睛却视力不佳,通过振动进行“网上交流”……动物们各显神通,演化出了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