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识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共分七章,包括:识图的基本知识、基本形体三视图的识读、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的识读、装配图的识读。 本书采用双色印刷,列举了大量实例,既讲解了识图的基本原理,又介绍了许多读图方法和经验,指出了读图时易出现的错误。 本书既可供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的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程耀东、李培玉编著的《机械振动学(线性系统修订版新世纪高等院校精品教材)》介绍线性离散系统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列举了许多工程技术实例。 全书共六章:机械振动学基础、单自由度系统、两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多自由度系统的数值方法和振动控制。附有习题及部分答案。 本书可作为工科有关专业大学生或研究生的教科书或参考书,能在34~40学时内授完。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自学或参考。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课程即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本书是与《几何量公差与检测》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基本教材配套使用的教学用书。甘永立主编的《几何量公差与检测习题试题集(第7版)》以《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基本教材的内容为基础,并采用我国近期发布的新的公差国标来编写和命题。命题内容对各种版本的公差基本教材都适用。本书共分两部分,*部分几何量公差与检测思考题和习题,密切配合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能满足基本教材各章课外作业和复习的需要。第二部分几何量公差与检测试题,由8所高等院校的12份试卷组成,各份试卷实行规范化命题,供考试时选择使用。本书还编写了*部分的习题和第二部分的试题的简要答案,供读者参考。本书可供高等院校机械类各专业师生在教学中使用,也可作为继续教育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教材。
本书主要介绍了螺纹紧固件、轴、键、花键、销、轴承、弹簧等常用机械零件以及联轴器、离合器、制动器等常用机械部件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介绍了平面连杆机构、间歇运动机构和凸轮机构等常用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后介绍了机械传动、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等传动方式的组成、传动特点和应用。 本书内容生动,联系生产生活的具体实例,浅显易懂。此外,本书每个单元模块都配备了练习,并提供了参考答案。 本书由侯凤国主编,陈志新、孙福贵、付强、李丹阳参编;梁东晓主审。
??本练习册同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岗位培训教材《机械基础》教材配套使用,同时也适用于初、中级技术工人的培训与自学。 ??本练习册各章顺序与教材内容一致,注重培养学员对机械基础基本概念、知识及技能的掌握,使其能够全面地巩固所学知识。 ??本练习册由周蓉主编。
本书是根据*制订的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编者使用多年的《机械基础》讲义的基础上,较广泛地吸收了众多院校的意见修订编写的。本书的特点是:突出了当前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反映了编者们多年的教学经验;选材较广泛,内容有一定弹性,适应面广;贯彻了*国家标准等。 本书讲述了“机械基础”中的工程力学和工程材料两部分的基础内容。与本书紧密配套的还有《机械基础》(机械传动与液气压传动),两书合起来组成完整的《机械基础》教材,读者采用两书配套使用为方便适宜,亦可选其中某册使用。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物体的受力分析、平面汇交力系、力矩和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空间力系、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圆轴扭转、直梁弯曲、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工程力学的其他常用知识、金属材料、常用非金属材料等。
本书为教材《微型计算机原理(第五版)》(姚燕南、姚向华、乔瑞萍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习配套用书。本书对教材~9章作了要点、难点和重点分析,通过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并对书中的绝大部分习题与思考题作了解答。此外,还增添了一些自测题(~3章、第5~9章给出了参考答案),以供学生检查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书末附录给出了两套考题及其参考答案。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微型计算机原理(16/32位机)及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参考书与学习指导书,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这是一本专门为中老年人量身打造的电脑打字学习手册。从零开始,抛开一切理论知识,以图示加详细操作步骤的方式,按需教学,让中老年朋友轻松学会打字。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键盘的基础操作、拼音输入、五笔输入、手写输入及极点五笔输入法、搜狗拼音输入法使用技巧等。 本手册适合于:对电脑打字了解甚少的中老年朋友们学习使用,也可以作为电脑爱好者的电脑打字参考手册。
本书是根据*制订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适应当前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而编写,突出了对非机械类专业高等教育的学生应掌握、了解必要的机械基础知识的特点,反映了编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并贯彻了*国家标准。本书是已出版的《机械基础》上册的续集。 本书共二篇13章,内容包括:机构分析基本知识、平面四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带传动和链传动、齿轮传动和减速器、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轴、轴承、联轴器和离合器弱簧;液压传动基本知识、液压元件、液压基本回路及液压系统、气压传动。每章后均附有复习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本、专科、成人高校等非机械类专业,如化工、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形工艺、工业企业电气化、制冷与空调、电子技术应用、工业自动化及仪表、精密机械及仪器等专业,以及近机械类专业的教学用书
《机械基础(多学时)》是根据*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学大纲》(2009年版)的要求编写而成的。编者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当今机械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本着“形象易懂、实用够用、重在实践”的原则编写了这本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机械基础教材。本教材除绪论部分共有十章,包括杆件的静力分析、直杆的基本变形、工程材料、机械零件的精度、连接、机构、机械传动、支承零部件、机械的节能环保与安全防护、气压传动与液压传动等内容,在部分章节后安排了阶段性实训的内容(全书共安排了7个阶段性实训)。 《机械基础(多学时)》配套综合实践教材和习题集,以及电子教学参考资料包等教辅材料。 《机械基础(多学时)》可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及相关专业教材,也
韩丽华主编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2版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本书共11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述,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测量技术基础,键的公差与配合,普通螺纹连接的公差与配合,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公差,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尺寸链基础,常见几何量检测。本书采用*新颁布的国家标准,侧重讲述概念和标准的应用;在测量部分重点阐述与测量有关的基本概念、典型仪器的测量原理与方法。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械类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机器人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机器人的机构、位姿描述和齐次变换、操作臂运动学、操作臂的雅可比、操作臂动力学、轨迹规划、操作臂的控制、机器人语言和离线编程等。本书反映了机器人在规划、控制和编程方面近期所取得的成果。此外,书中还附有习题和编程练习。 本书可用作高等工科院校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等专业机器人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机器人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使用。
本书共9章,主要介绍Tekla Structures概述、建模准备工作、建立基于CAD的门式刚架、螺栓与底板、吊车梁、支撑系统、二楼与楼梯、屋面、出图简介等内容,用一套完整的实例详细介绍如何建立一座比较简单的单层钢结构厂房的三维模型。本书在建模的过程中,同时介绍软件的相关知识,以便大家举一反三,更好地运用这个软件。本书可供土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钢结构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在工作中参考。
本书是根据*1998年7月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讨论稿)”编写的。 全书共分十四章,内容包括绪论,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凸轮机构及其设计,齿轮机构及其设计,轮系及其设计,其他常用机构,平面机构的力分析,机械中的摩擦和效率,机械的平衡,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机构的组合、综合及选型,机构的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除章外,各章均附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及习题,其中计算题附有答案。 本书为高等院校机械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近机类、非机类各专业本科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介绍了如何用算法解决在计算机应用中经常出现的现实问题,二是介绍了计算复杂性的基本原理与技术,最后讲解了NP-完备性问题及并行算法。本书强调算法设计技术,对每一个问题,首先讨论多个解决方法,然后设计、分析、修改或放弃某一算法,通过不断的深入研究,直到最后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本书作者希望读者阅读此书,逐步培养形成一种新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本书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三章新内容以及许多新的主题,同时对原有章节也做了重新调整。本版次还新增了100多道习题和Java实例,书中的所有程序均以Java伪码形式给出。 内容:1. 算法分析原理 2. 数据抽象与基本数据结构 3. 递归与归纳 4. 分类 5. 选择 6. 动态集合与查找 7. 图与图的遍历 8. 图的优化问题与贪心算法 9. 传递闭包 10. 动态编程 11. 字
本书根据*2009年5月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学大纲》编写而成,介绍了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全书共6章,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基础、典型机械零件、机械传动、常见机构和综合实践。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机械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机械基础》教材是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暨“普通高等学校”‘九五’部级重点教材”,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它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互换性原理以及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等诸门机械课程的内容,经统筹安排、有机结合,精编为制图基础,机械图,零件的受力分析、失效分析和材料选择,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零、部件,机械基础课程设计等共七篇二十章以及附录。因而,《机械基础》教材具有整合课程的显著特色和一系列突出的优点。本书是《机械基础》教材第2版的配套习题集(制图部分),其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制图原理,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常用件,零件图和装配图等六章的习题。由于两书为同一作者所编,所以本书具有与主教材紧密配合的特点和一系列的优点(详见本书前言)。
本习题集有助于规范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作业,便于巩固学习内容、检验学习效果,适用于期末复习及备考。本习题集分六章,分别是第1章机械加工方法、第2章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第3章金属切削机床、第4章机床夹具原理与设计、第5章工艺规程设计和第6章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本习题集题目广泛、内容深入,不仅可作为本科生的辅助学习习题集,也可作为许多考研的学生备考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辅助学习材料。
《选煤实用技术丛书:选煤厂计算机应用》从计算机技术在选煤领域应用的特点和概况、选煤厂决策支持和管理信息系统、选煤过程模拟与优化、选煤过程控制与检测、选煤厂辅助设计、网络技术应用等几个方面,全面地叙述了选煤领域计算机应用的进展情况。同时还非常简要地介绍了相关的高级语言、数据库、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以便读者对所介绍实例的技术背景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