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定位于武器毁伤效应及其作战运用,希望打通从武器原理到作战运用的知识链路。主要内容包括常规、核和新概念武器等弹药/战斗部及其毁伤效应的相关概念与科学原理,以及毁伤效能评估相关知识等。使读者形成对武器高效毁伤的科学认识,理解毁伤评估的内涵,建立基于毁伤效能评估进行火力筹划的理念,探讨对打击方案进行量化计算的技术途径。
作为航空航天领域典型的颠覆性技术之一,导航、制导与控制(GNC)微系统基于开放式体系架构,将多源感知、异构多核处理器、电源转换与管理等多功能部组件进行系统级微尺度集成,通过灵活组合模式扩展其他部组件,形成GNC微系统。当前,微系统技术方面已多有著述,主要是从微电子集成工艺及器件等角度,阐述微系统设计思路和研制过程,而《导航、制导与控制(GNC)微系统技术》的特点是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进行顶层正向设计,指出GNC微系统工程设计和实用化过程,应以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为引领,以先进微电子集成工艺为基础,交叉融合,形**的设计和研制理念,并产生由功能 量变 到应用 质变 的颠覆性影响。因此,深度掌握GNC微系统从顶层到底层的实现逻辑,有利于理解微系统的核心和关键,并为其他种类微系统设计提供借鉴。
核武器是利用大规模的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瞬间释放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和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的总称,主要有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三种类型。本书全面介绍了核武器物理与爆炸效应相关的基础知识。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核物理基础,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的物理原理、结构设计和核爆炸过程,核爆炸产生的各种效应及其防护手段,核爆炸探测及核试验的诊断和测量方法,全面核禁试条约签订后的核武器研究的方法与手段,惯性约束核聚变的基本理论和模拟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最后简要介绍了国际核军控态势及各国核武器现代化的发展状况。
《协同制导理论与技术》是一本关于多拦截器 /多攻击器协同制导技术的著作,全面介绍作者及其研究团队近十年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内容具有前沿性、深入性和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等特点。《协同制导理论与技术》在协同中制导一般理论及基本设计方法基础上,*先介绍理想条件下集中式和分布式协同中制导、通信时延下协同中制导和编队协同中制导理论与技术;其次介绍有限时间收敛协同末制导、通信网络约束的协同末制导和动态包围攻击的协同末制导理论和技术;*后介绍入度平衡约束下分组协同末制导、组间耦合分组协同末制导和通信时延下分组协同末制导理论与技术。
遥感数据是空间大数据的一个子集。面向大数据处理,需要新思维指导实践。新思维之一:寻找多源数据不变特征的思维,基于不变特征减弱同地、同谱、同时不同传感器数据之间的不一致性,不同传感器数据可综合集成应用。《全球遥感数据自动化处理技术与系统架构》数据处理篇中多源数据的几何一致性处理、辐射一致性处理等都是这一思维指导下的关键技术。新思维之二:将信息提取转化为数据智能的思维,一方面构建覆盖问题空间的样本集,另一方面构建深度学习模型表达与样本的深度相似性。《全球遥感数据自动化处理技术与系统架构》分类与识别篇的遥感图像的场景分类、目标检测、地表覆盖分类、时间序列分类聚类的关键技术都是这一思维的具体体现。新思维之三:云计算和容器技术融合构建技术平台的思维,可以支撑遥感大数据的在线处理和分析
《消声器声学理论与设计》为系统介绍消声器声学理论与设计的专业著作。《消声器声学理论与设计》共10章,第1章简要介绍消声器设计所需要的声学与噪声分析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管道中的声传播理论,第3章介绍管道消声系统的数学表述方法以及相关问题的表述与求解方法,第4~8章详细介绍消声器声学性能计算的一维平面波理论、三维解析方法、有限元法、边界元法和时域方法,第9章介绍消声器声学性能测量方法以及吸声材料、声源阻抗和管口反射系数的测量方法,第10章讨论消声器的典型应用及其设计。
本书将空军武器装备、战场环境、材料技术三者进行交叉融合,以空军武器装备为对象,以战场环境为背景,以特种防护材料技术为主线,开展战场环境威胁分析与武器装备防护对策研究,讨论特种防护材料技术和典型防护案例,总结指出未来发展趋势,旨在推动特种防护材料技术进步,为武器装备发展和作战使用提供技术支撑。《BR》 全书共9章。第1章介绍基本概念和体系架构。第2~8章分别讨论弹药毁伤防护、激光防护、电磁防护、隐身与伪装防护、热防护、腐蚀防护、核生化防护,每章都是从战场环境威胁出发,提出防护要求及防护对策,重点阐述特种防护材料技术,分析防护材料典型应用案例,后总结特种防护材料的发展趋势。第9章聚焦航空兵武器装备设计特种防护材料技术体系,探讨面向事故与失效威胁、精确打击威胁的航空装备特种防护技术,结合
《有翼导弹飞行动力学》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有翼导弹飞行动力学地基本理论和方法。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有翼导弹地弹道学问题,包括气动力计算。导弹运动方程组、导引方法、弹道设计和飞行
《有翼导弹飞行动力学》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有翼导弹飞行动力学地基本理论和方法。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有翼导弹地弹道学问题,包括气动力计算。导弹运动方程组、导引方法、弹道设计和飞行
本书系统阐述了红外成像制导武器系统攻击目标过程中所要求的红外图像降噪与分割、红外空中弱小运动目标检测、红外运动目标跟踪和红外运动目标关键攻击部位识别等红外成像制导图像处理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涵盖了红外图像应用中涉及的核心内容。全书共8章,包括红外成像制导的概念、多分辨率分析理论、红外成像制导图像降噪和增强、基于模糊理论的红外图像分割、红外弱小运动目标检测、红外运动目标跟踪、红外目标关键攻击部位识别、红外成像制导图像处理的加速技术等内容。
内容框架分三大部分:(一)开篇总述(1万字)本书开篇总括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描绘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建筑新技术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中国在当今建筑领域的辉煌成就。 (二)亮点呈现(18万字)本书梳理中国建筑的发展脉络,呈现建筑业的建设成果,立足创新的发展、实践的勇气、开放的精神,勾勒我国未来建筑的壮丽画卷。 此部分以中国建造为领域,从民用建筑入手,描绘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建筑的成就,从超高层建筑、机场建设、剧院建设、建造技术、数字建造、滑膜技术、装配式建筑、钢结构、单个或建筑群等方面进行阐释,以工程技术为主,体现我社优势。简要回顾历史成果,主体立足现实发展,突出典范与价值,总结经验与要因,提出未来之预想。每个领域的内容自成一体。 (三)综述与未来展望(1万字)综述建筑业
本书主要内容有:论述了弹丸毁伤参数三维重构的概念、意义和特点;弹丸毁伤参数获取技术;数字图像获取与处理技术;阐述了弹丸毁伤参数三维重构需要的关键技术、本书的研究目标和重点研究内容;概述了与本书内容相关的数字图像获取与处理技术概念与原理;论述了图像获取、图像灰度化、图像分割、图像增强技术的理论及其实际运用方式等。
《枪炮身管损伤行为与机理》从枪炮身管使用工况出发,以身管烧蚀寿命与疲劳特征研究为重点,系统研究和分析枪炮身管的各种损伤现象、规律和机理。内容包括:身管工况与材料性能、身管烧蚀与疲劳寿命;身管初速与材料烧蚀、材料燃烧行为与机理、初速下降解决方案;枪炮精度影响因素、高温强度与射击精度及持续火力;横弹与高温耐磨性、材料基体与表面涂层;身管可靠性与疲劳特征;长寿命身管材料的要求与特征、实弹考核验证举例等。
本书是“中国安装工程关键技术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共9章,着重介绍了石化装置建造过程各环节关键内容,其中包括丁基橡胶和卤化丁基橡胶等 16 项工艺设计技术,大型设备吊装软土地基处理施工等 5 项起重运输技术,加热炉模块化安装等 15 项化工设备安装技术, 管道施工等 13 项管道安装技术,电气仪表及系统联合调试等 7 项调试技术,TOFD 等 5 项检测分析技术,基于 PDMS的三维工厂设计等 4 项智能建造技术及24 项典型石化工程项目。 本书内容全面,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可供石化装置行业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当前军事装备学存在的基本概念认识不统一、研究对象漂移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科发展潜力。本书从活动的视角,对军事装备学进行一种尝试性的顶层设计。按照军事装备学“是什么、研究什么、如何研究、如何建设”这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