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精选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 2017) 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14)实施以来使用者提出的典型问题,由标准规范主要参编人员进行详细解答。主要内容包括:公路功能、技术分级与设计速度选用,视距与设计控制,平面线形设计与指标采用,纵断面设计与指标采用,横断面与建筑限界,超高与加宽过渡设计,平面交叉设计,立体交叉设计,乡村道路、铁路与管线交叉,运行速度分析与交通安全性评价,限速管理与交通安全。此外,本书还阐述了公路曲线段路面加宽(值)指标再研究和标准规范条文一般性理解方面的内容。本书可为公路总体、路线专业的广大设计、管理、科研人员提供理论指导和设计指南,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智能驾驶汽车规划控制算法及仿真应用》立足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重大战略发展方向,以智能驾驶汽车规划控制算法作为研究对象,从算法原理、伪代码分析、理论推导、仿真案例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34种规划控制算法,有助于推动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及行业人才事业的蓬勃发展。
《英伦凯旋摩托》是一本全面介绍凯旋摩托发展历史的专业手册。全书收录100余幅精美图片,包含很多专业知识,详细介绍了凯旋旗下所有经典摩托款式。既有性能、产品定位和背后的发展故事,也介绍了那些对品牌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人。超过100年来,凯旋的激情和创新不断推进摩托车的演进,改写着摩托车行业的历史。从一款又一款定义品类的车系,到竞赛场的胜利标志,时至今日,凯旋摩托已是世界著名和极受喜爱的摩托车品牌。
盾构渣土经过土舱,由螺旋输送机排出,是建立土压平衡盾构土舱压力的介质,其力学特性影响着盾构能否安全高效低碳地掘进。《盾构渣土力学及工程应用》是专门研究盾构渣土力学及工程应用的著作,共24章内容,在第1章对盾构渣土力学基本问题陈述的基础上,分三大篇介绍研究团队针对盾构渣土力学及其在盾构隧道工程施工中应用的研究成果。**篇盾构渣土力学,包含14章内容,从改良剂对黏土界限含水率的影响规律入手,分别介绍了盾构渣土塑流性、渗透性、压缩性、剪切强度和黏附性,给出了相应的细观力学机理,建立了渗透性、压缩性、强度等力学理论模型。第二篇盾构掘进力学行为,包含4章内容,介绍了渣土改良下盾构掘进参数演化规律、盾构渣土渗透性及喷涌风险评估、掘进力学行为、地层响应特征。第三篇盾构渣土改良技术及其智能化,包括5章
《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重大隐患排查要点》由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组织编写,交通运输部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审定。全书共七章,分别为: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临时设施及设备重大隐患排查、主要工序作业安全重大隐患排查、桥隧工程施工安全重大隐患排查、港口与航道工程安全隐患排查、特殊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典型案例。书末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制度》。
本书在全面评估我国陆路交通系统的资产能源化潜力的基础上,展开深入挖掘与延伸。结合我国可再生能源出力的地域分布特性、骨干电网的布局特性及交通网络的建设特性,根据基础支撑技术的发展规律,研究了陆路交通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的形态与模式,提出了能源交通融合网建设创新模式集,并为未来15年我国交通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创新发展进程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演进步骤;希望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交通对能源的需求以及交通能源利用模式的转型,并期望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公路安全韧性提升工程,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组织技术支持单位编制《公路安全韧性提升技术指南》(以下简称 指南 )。在编制过程中, 编制单位进行了大量的工程事件、灾害调研, 吸取了国内外有关科研、院校、设计、检测、运营等单位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 参考、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标准、规范和手册, 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的意见, 经多次修改完善, 形成本指南。本指南由7 章和5 个附录组成, 主要内容包括: 1 总则、2 术语、3 安全韧性评估、4 设施安全韧性提升、5 制度体系提升、6 建设质量控制、7 验收, 以及附录A 安全韧性评估、工可及设计取费, 附录B 可借鉴推广的做法清单, 附录C 资料清单, 附录D单体工程评估, 附录E 制度体系。
本书为配合《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专业能力评价标准(第二版)》的顺利实施、提高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检测从业人员的理论技术水平而编写。本书系统阐述了与公路水运工程质量检测相关的法律法规、仪器设备管理、数据处理与分析、水泥类原材料相关的知识点,同时着重介绍了水泥、掺合料、压浆材料、外加剂、水泥混凝土、砂浆等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检验方法。本书可供从事水泥类检测机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及相关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人员专业能力评价的培训参考教材。
根据交通运输部厅公路字〔2010〕312 号《关于下达2010 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要求, 中交*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持对《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 2006) 进行修订,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参加。修订工作得到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交通运输厅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本次修订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14), 主要修订内容如下:1 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14) 相关规定, 对公路功能与分级、设计车辆、服务水平、车辆折算系数等进行修订, 突出功能在公路设计中的主导作用。2 对总体设计章节进行全面修订, 突出总体设计全过程、全方位
本手册是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 2015)以及其他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并结合我国近年来公路路基设计中的经验,在原手册第二版基础上修订而成。全书共六篇,分别为:一般路基设计、路基防排水设计、路基防护与支挡工程设计、路基拓宽改建设计、特殊路基设计、现场检测与监测。本手册的特点是系统性、实用性较强,图表较多,资料较全,使用方便。本手册可作为公路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从事城市道路、森林公路、厂矿道路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公路工程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围绕隧道支护结构安全系数量化计算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总安全系数法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包括围岩自稳性分析方法、局部支护与系统支护判识、围岩压力设计值计算、多层支护结构的荷载结构模型与总安全系数计算、结构变形分析方法、支护强度?变形?时机一体化设计方法等;研发了检证总安全系数法的模型试验方法;介绍了总安全系数法在高速铁路隧道、多洞空间小净距隧道、超大跨度隧道等设计中的应用;基于总安全系数法探讨了隧道支护结构体系设计理念、支护方式选择、支护材料选用等问题。本书可供从事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
本书是有关沥青材料利用的理论与方法方面的学术专著,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回收沥青路面材料的产生、分类、测试、主要再生技术、新设计方法以及性能评价体系等内容。提出了回收沥青胶结料和混合料的再生计算理论和方法;阐明了不同再生技术对回收沥青材料在路面中应用的影响,建立了以体积设计法来设计再生沥青混凝土的方法。本书是道路养护方面的专业图书,适合道路工程、道路养护、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等道路与交通工程的师生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根据交通运输部厅公路字[2010]132号文《关于下达2010年度公路工程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和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的修订工作。新规范是对原《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以下简称“原规范”)的全面修订。经批准颁发后以《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以下简称“本规范”)颁布实施。本规范修订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是:总结我国多年来公路建设工程经验和科技成果,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的先进技术方法,按照“安全耐久、节约资源、环境和谐,,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公路路基的功能要求,强化路基路面协调设计,在提高路基整体强度、刚度、水稳定性、温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以及路基病害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重点修订,力求使本规范技术先进、指标合理、可操作性强。本
本书基于景观在公路隧道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针对隧道景观设计效果把控困难以及在行车安全方面作用不明确等问题,开展了视觉审美和驾驶安全方面的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理论等构建了公路隧道洞口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借助驾驶模拟技术和心理生理状态评价指标研究了洞内景观设计方法。本书共分为7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景观认知特性与评价理论、洞口景观综合评价体系、洞口景观综合评价实例、洞口景观设计建议、洞内景观作用和设计方法、洞内景观设计等。本书可供从事公路隧道科研、设计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本书共分为七章,全面阐述了工程项目 穿透式 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管理内容,包括党组织引领作用在 穿透式 管理中的实施体系、工程项目 穿透式 管理的技术支撑、工程项目 穿透式 管理的组织与实施、工程项目 穿透式 管理的考评体系和实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等内容。本书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京雄城际高铁项目的实施,论述了 穿透式 工程项目管理新模式的成功实践,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可供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和借鉴。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作为新一代土木结构材料,具有高强、高韧、高耐久的特性,将UHPC应用于桥梁工程, 通过新材料与新结构的协同创新,有望实现主体结构经济环保、坚固耐用的高性能目标,解决结构病害多、寿命短、碳排大、费用高等共性难题。本书介绍了作者团队在此领域所做的部分工作及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情况。本书可供桥梁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师,以及从事桥梁工程科研、设计、管理和施工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总结了我国公路路线设计中的典型问题和焦点问题,基于设计实践总结和科学研究重要成果,阐述了公路路线设计典型问题的优化设计原理和优化设计方法。全书共分两篇15 章:第1 篇主要对《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 2017)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深入解读,解释主要技术指标的来源,同时基于实践经验的总结性研究,阐述灵活运用路线技术指标的方法;第2篇主要介绍公路路线安全性优化设计方面的总结性、创新性及原创性研究成果,全面科学阐述了路线优化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同时本书列举了较多典型工程案例剖析,供同行借鉴、参考。本书适用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和复杂环境公路路线优化设计,可为公路总体、路线专业的广大设计、管理、科研人员提供理论指导和设计指南,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本书原创性地提出了高速公路主线分合流区车道级交通数字化主动管控设计原理,并系统阐述了互通式立交优化设计原理与方法。全书分3 篇共9 章。第1 篇主要介绍主线分合流区关键技术指标的确定原理,建立、完善互通式立交设计指标体系。第2 篇重点介绍主线分合流区车道级交通数字化主动管控系统与交通安全综合保障技术的基本原理,为多车道高速公路智慧交通的组织管理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设计方案。第3 篇主要对《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 2017)和《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JTG/ T D21 2014)中相关规定的原理进行深入解读,解释关键技术指标的来源,同时基于总结性、创新性与原创性研究成果,阐述灵活运用技术指标的方法。本书列举了较多典型工程案例剖析,供同行借鉴、参考。本书为互通式立交设计、车道级交通数字化主动管控设计与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的实用参
为了准确排查桥梁工程常见问题隐患,采取有效治理措施,规范施工安全管理行为,保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控力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同时结合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江苏科兴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组织编写本手册。 本手册共七篇,包括安全管理篇、施工通用篇、路基工程篇、路面工程篇、桥涵工程篇、隧道工程篇和交通安全设施篇,涵盖了安全管理的施工相关许可、分包管理、规程制度、劳动保护、应急管理等共计35项内容,以及施工通用的便道便桥、栈桥码头、场地建设、起重等共计18项内容,同时还涵盖了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交通安全设施等的安全管理内容。 本手册有利于推动和指导各参建单位的安全管理,
本书适应了 新基建"下高速公路智慧化的发展要求,针对高速公路运行中存在的交通安全风险问题,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方法,多层面管理并举,丰富了 新基建"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及控制的手段。 本书根据 十三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道路交通安全主动防控技术及系统集成"的子课题研究成果,针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特点,介绍了高速公路运行风险分析、运行风险实时评估与短临预警不良驾驶行为主动干预、交通流感知与预警、匝道联动控制、异常天气智能管控、路网交通流动态分配、高速公路网络化综合智能防控体系,以及北斗高精度定位、主动管控、人工智能分析等新技术,在核心思想上注重交通安全管理的科学性。除此之外,本书还介绍了在全国多地开展的高速公路主动安全管控工程的应用。 本书的内容将智慧交通的提升方式与主动防控管理相结合,可
本释义手册为《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3450 2019)(以下简称《规程》)的宣贯读本,由《规程》主要起草人编写。本手册各章节顺序与《规程》章节完全对应,对《规程》中有关试验方法的编制依据和基本理论、技术指标的确定和解释、试验步骤的技术细节和注意事项,以及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本手册可供从事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质检、养护等现场试验检测技术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学习参考
《城市道路交通组织精细化典型案例汇编(第四辑)》展示了城市控制性交叉口拥堵治理、高架快速路与地面道路衔接路口精细治理、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提升、畸形交叉口运行改善设计、学校接送组织优化、商圈交通秩序提升、典型场景智能交通管控等交通管理实战案例,凝练出各类交通场景的运行特征、常见问题及优化对策。书中选取 全可变车道 二次放行 化解交织拥堵、区域信号协调控制缓解环岛交通压力、学校区域 四位一体 交通综合治理模式、全息感知自适应控制缓解交织路段拥堵等实施效果明显的治理成果,从现状及问题分析、优化思路、优化措施、实施效果等方面深入剖析,以案例的形式体现优秀、科学的交通管理理念和方法,从而进一步促进交通组织精细化的进展。 本书适合交通管理者、科研院所专家、咨询设计单位从业人员等阅读使用。
本书主要介绍高速公路运营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相关内容,涵盖了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结构物、生产经营场所、作业活动等全覆盖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要点,涉及结构物稳定、养护工作、路政作业、消防、用电、燃气、自然灾害等多项管理要素。本书对高速公路运营人员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阐述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基本知识及混凝土的物理学性能,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手工估算及Midas有限元仿真计算的实用方法。下篇通过典型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工程案例,为读者提供参考。 本书可供从事土建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