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建立在作者近20年科研和教学工作基础之上,全书可分为四部分。第1章为第一部分,介绍遗传研究群体,包括常见群体类型、基因型数据的初步整理和分析、基因效应和遗传方差的基本概念、单环境和多环境表型观测值的方差分析、基因型值和广义遗传力的估计等内容。第2~6章为第二部分,介绍双亲群体遗传分析,包括两个座位的基因型理论频率和重组率估计方法、作图函数和遗传图谱构建,以及单标记分析、简单区间作图、完备区间作图、上位型互作及与环境互作的QTL作图方法等内容。第7~10章为第三部分,介绍多亲群体遗传分析,包括杂合亲本的杂交后代、纯系亲本的双交后代、多亲纯系后代、选择群体、自然群体和巢式杂交群体等多种类型群体的连锁分析与基因定位。第11~13章为第四部分,介绍育种模拟、预测和设计,包括育种过程的建模和
本书系 中国农业农村新发展格局研究丛书 之一种。本书对农业投资组合和证券分析理论严谨且易懂的介绍。书中用较大篇幅详细地讲解证券分析和定价的本质。本书包括了行业分析等对于从业者来说非常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内容。本书的重点在于通过真实案例对来自农业投资市场和发达市场的关键概念进行实际应用。各个章节为读者提供了很多自我评估的机会。本书共十二章,具体内容包括:农业投资概述、农业投资财务基础、农业投资环境、农业投资风险、农业投资政策、农业实体投资、农业风险投资、农业证券投资、农产品期货、农业融资理论和农业跨国投资。本书全面、专业和全球化的特点会激起任何想要学习投资组合管理和证券分析的读者的兴趣。
本书分为三篇八章,*篇是理论篇、第二篇是路径篇、第三篇是案例篇。*篇的内容为智慧农业概述、智慧农业的发展;第二篇讲述了智慧农业的顶层设计与政策、智慧农业之农业物联网、推助智慧农业的大数据、智慧农业之农产品电商、发展智慧农业的难点与对策;第三篇完全通过案例解读智慧农业实践。全书把智慧农业实践的理论和法规通过流程、图表的形式呈现,讲解通俗易懂,可以让读者快速掌握重点,同时避免了晦涩难懂的理论归纳。本书可供政府和智慧农业管理者、智慧农业建设企业管理者、智慧农业入驻企业管理者、智慧农业研究者阅读和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新型肥料是传统肥料转型升级以及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生产资料。但由于新型肥料品种繁多、创新速度快等特点,在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生产工艺不完善、制造设备不配套和原辅料质量不稳定等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与效益提升,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组织撰写了《新型肥料生产工艺与装备》一书。本书选择了水溶性肥料、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肥料、缓控释肥料、生物炭基肥料、土壤调理剂等常见新型肥料品种,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其生产工艺方案、设备能力参数与选型、原辅料性能与配伍等生产核心问题,同时也介绍了肥料质量检测、工业许可证和推广登记许可证办理等重要质量管理内容。
在促进农业生产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将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运用于现代农业生产已成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趋势。农业资源再生利用与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发展是在实践循环经济理念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资源再生利用的农业发展方式。本书结合目前我国农业资源利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果,系统介绍了农业资源再生利用与生态循环农业绿色发展,同时介绍了一些具体实例,探讨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和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促进我国农业的全面可持续绿色发展。 本书适合从事农业资源再生利用和生态循环农业的管理、经营、生产、教育和科研等工作的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集约化养殖条件下畜禽有机肥安全利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畜禽有机肥质量特征,重金属、抗生素、抗生素抗性基因等典型污染物在农田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和环境风险,基于污染物阻控的有机肥生产工艺优化技术,基于农田土壤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机肥合理施用技术和案例,还介绍了当前有机肥生产的主要技术工艺。
近年来,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资源化利用越来越受重视,但很多国家和地区对其资源化利用还处于较低状态。本书针对这种现象,对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资源化的意义、利用方法、世界各国堆肥资源化利用状况及对策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为提高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资源化利用效率,将区域性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的需求供给平衡分析模型化,并对研究模型进行了实例应用分析。
本书在系统整理和归纳总结许多地方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智慧和好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与安徽省循环经济研究院总结出来的多种专利模式、典型案例以及原创的一些示意图等合编而成《多维生态农业》一书。本书可作为新型农民教育或培训教材,通过在教学或培训过程中向学员提供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基地观摩、视频短片等内容,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为中国农业向绿色、高效、循环、可持续发展转型服务。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光谱技术及光谱成像技术,并在讲清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展示了光谱技术与光谱成像技术在农业上应用的成果。本书是多个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的展现,实现了理论与应用的统一。本书共包含三大篇内容,其中基础篇介绍了光谱技术及光谱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光谱分析基础、光谱分析仪器等;方法篇涉及对光谱及图像信息的预处理、数据的压缩、特征变量提取、聚类分析、回归分析等的介绍;应用篇展示了光谱及成像技术在土壤-环境信息、农作物信息、农产品和食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实例。
本书紧紧围绕南繁产业发展与实际需求,以目前南繁区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病虫草害为切入点,以综合防控技术为目标,详细介绍了15种虫害、10种病害和2种杂草的分类地位、鉴别特征、为害症状、病原、传播途径及针对性措施等,以期为提高南繁区的病虫草害技术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撑。本书文字简洁,通俗易懂,实用性强,主要面向南繁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种植户及农资公司销售人员,亦可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等部门相关人员和研究生参考。
《G20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报告(2001 2016)》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农业科技创新过程,基于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理论框架推导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路径,提炼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构成要素,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通过对 2001~2016 年 G20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深刻揭示 G20 各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变化特征及内在动因,力求让读者了解和掌握 G20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绩效水平,为各国政府明确各自的科技竞争优势和薄弱环节、完善农业科技政策,以及促进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学习合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对策。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农业也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现代农业园区是先进生产要素的集聚区,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示范带动区域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在点上寻求突破,进而带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实践证明,现代农业园区已成为许多地方政府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要启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把 五区、一园、四平台 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抓手、平台和载体。《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
为了能行之有效地解决养牛户遇到的实际问题,就需要有理论与实践兼顾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书籍。作者把自己自2000 年以来在美国、加拿大、中国及东南亚国家所做的近500 场技术讲座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来自邮件和电话提出的问题以及部分业界专家就他们在生产、教学与推广活动中所碰到的问题加以整理,以问答的形式,希望能解答养殖与饲料生产者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丛书:农业灾害与减灾对策》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等单位和全国各地的著名农业减灾专家编写,作者群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丛书:农业灾害与减灾对策》共分6篇34章。第1篇阐述了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农业灾害学基本原理;第2篇分灾类说明了我国主要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概况与基本规律;第3篇分技术类别介绍了各种农业减灾技术;第4篇阐述了农业各产业的减灾对策与技术;第5篇根据全国农业综合区划,介绍了各大区域的农业减灾对策与技术;第6篇阐述了农业减灾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做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丛书:农业灾害与减灾对策》的附录提供了农业减灾的相关信息。与过去已出版的农业减灾著作比较,《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丛书:农业灾害与减灾对策》更加全面和系统地阐
本书以翔实的数据分析为基础,介绍了2017年我国农产品电商概况,分析了农产品电商特点与农业电子商务市场现状,指出当前我国农产品电商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几年我国农产品电商发展趋势,可供农业电子商务的从业者、投资者及研究人员参考。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2014》是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主办、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大型资料性、工具性年刊,创刊于1984年。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2014》根据行业需要,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于1998年开始出版分行业年鉴,逐步形成了中国机械工业年鉴系列。该系列现已出版了《中国电器工业年鉴》、《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年鉴》、《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年鉴》、《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年鉴》、《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年鉴》、《中国模具工业年鉴》、《中国液压气动密封工业年鉴》、《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年鉴》、《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中国石油石化设备工业年鉴》、《中国塑料机械工业年鉴》、《中国齿轮工业年鉴》、《中国热处理行业年鉴》、《中国磨料磨具工业年鉴》和《中国机电产品市场年鉴》。 《中国
根据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农业部部署了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北京市农业局积极响应,在各区县农业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各传统农业系统所在乡镇的通力配合下,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顺利完成普查工作,共整理出系统性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符合农业文化遗产概念与标准)50项、要素类农业文化遗产资源485项、已消失的农业文化遗产资源316项。
本书是由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宁夏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联合主持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创新示范项目 酿酒葡萄种质创新与现代栽培技术研究示范 课题四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品质量与产地环境影响评价 (YES-16-06-04)总结形成的相关专著。课题以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对产地环境与产品质量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系统开展了贺兰山葡萄基地建设对产区风蚀、PM2.5、PM10、小气候、地下水位、耕地质量与盐渍化等环境影响的监测评价;明确了葡萄基地建设对小气候主要生态指标的影响程度;掌握了各品种、林龄、种植经营体的葡萄品质及葡萄酒农药、重金属、甲醇、二氧化硫的残留情况,制定了相关标准;确定出灌溉水质、肥料等外源输入均不是葡萄质量安全主因;检测分析了影响酿酒葡萄质量安全的主要农药
《灌区水文模型构建与灌溉用水评价》针对灌溉用水效率及效益评价指标与节水潜力评价方法、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开发及应用,典型灌区不同情景下灌溉用水效率、效益及节水潜力变化规律及其原因,节水灌溉策略制定等开展了系统研究。《灌区水文模型构建与灌溉用水评价》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考虑回归水重复利用的灌溉用水评价新指标体系及节水潜力计算新方法,适合灌区特性的改进SWAT模型开发,基于改进SWAT模型与MODFLOW模型的灌区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构建,基于SWAP模型开展灌区适宜灌溉下限标准和适宜地下水埋深范围研究、以及田间尺度SWAP模型向灌区尺度的扩展方法,基于分布式水文模拟开展柳园口灌区适宜井渠灌溉比和井渠结合灌溉时间研究,柳园口灌区不同灌溉模式及用水模式下灌溉用水效率及效益指标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分析、不同节
灌溉试验研究方法》是一本从事灌溉试验研究工作的工具书。本书以指导基层科技工作者开展各类灌溉试验研究为目标,以观测研究作物需水量和需水规律、产量-水分关系和优化灌溉制度以及适宜的灌溉排水技术和灌溉管理模式为主线,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灌溉试验研究从选题立项、方案制定、试验设计、田间布设、数据观测、成果分析、材料归档,到试验成果转化应用的全过程。为了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研究方法的基础与背景,书中还设置章节简要介绍了灌溉试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国内外灌溉试验研究工作的历史和当前发展概况。书中列出的各类灌溉试验研究方法以大田农作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为了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及其他行业的使用需求,也安排篇幅论述了温室和无土栽培灌溉,花卉、苗圃、城市绿化区和公路绿化带灌溉,以及智能化灌溉和农田排
中国名村变迁与农民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传统村落调研项目由南京农业大学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发起,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进行传统村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已经完成的有安徽、浙江、江苏和湖南四省。分别形成了《中国传统村落记忆 安徽卷》《中国传统村落记忆 浙江卷》《中国传统村落记忆 江苏卷》《中国传统村落记忆 湖南卷》四册书稿。《中国传统村落记忆》丛书以传统村落为对象,以记忆为主线,深入发掘了传统村落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科技、农业、军事、信仰等方面内容,以及民族习惯、婚嫁风俗、儿童游戏等内容,通过数据统计、文字记录、图片展示等方式保藏了传统村落的基本档案资料和历史、文化记忆。选取保护开发较好的村落作为案例,分析探讨传统村落的发展之路,以及在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的重要作用及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