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主要外来入侵植物图谱》(第四辑),为近年来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或潜在危害较为严重,同时也是广大公众最为关心的外来入侵杂草物种,共计50种杂草物种,包括石竹科2种、苋科2种、豆科10种、大戟科4种、锦葵科3种、茄科4种、菊科4种、禾本科6种和其他科15种。每个物种基本按照植物全生育期形态特征排列。以入侵植物的全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以及群落照片为主,辅以文字描述。为了便于使用者在野外调查工作时进行物种之间的鉴别,将主要入侵植物的近似种,按照相似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花期和果期列出, 尽量把它们放在一起描述。最后重点注明容易混淆的植物特征。
《番茄病虫害诊治图册(全彩版)》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王久兴教授编写、摄影,用图说的形式介绍了番茄常见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虫害的诊断与防治方法,每种病虫害的内容主要由典型症状、虫态照片,以及防治经验、药剂、配方、技巧、技术等文字构成,篇幅虽短,但图文并茂,言简意赅,切中关键。《番茄病虫害诊治图册(全彩版)》采用口袋书形式印制,使用方便,便于携带,适合蔬菜种植者、基层农技人员、农药销售人员使用。
地下害虫是国内外公认的重要农林害虫,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防治难度大,已成为我国热带瓜菜产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目前,防治地下害虫主要采用高毒高残留药剂进行土壤处理,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因此,适应 绿色食品 及热带瓜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求,本书以目前热带瓜菜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地下害虫为对象,以绿色防控技术为目的,详细介绍了热带瓜菜地下害虫种类、识别特征、为害特点、生活习性、发生为害状况,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易于农民接受的轻简化绿色防控技术,不仅可丰富和完善国内外地下害虫防控技术体系,而且可为农产品安全、产地生态环境安全和瓜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作为丛书一分册,本书在简述杀菌剂相关常识与应用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当前广泛使用的172种杀菌剂品种,每个品种介绍了其中英文通用名称、结构式、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CAS登录号、化学名称、其他名称、理化性质、毒性、作用特点、剂型与注意事项等,重点阐述了其作用特点与使用技术。内容力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本书可供农业技术人员及农药经销人员阅读,也可供农药、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企业基层技术人员及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柞蚕、柞树与其他因子构成了柞园生态系统,其中,柞蚕、柞树病虫害成为严重影响柞蚕茧产量与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也成为目前柞蚕生产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地指导农业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做好柞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我们编写了《柞园病虫害防治原色图谱》这本原色图谱,介绍柞园主要病虫害的特征、分布为害、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并配有原色照片,供相关人员参考使用。本书由杨瑞生、姜义仁主编。
《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是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十三届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共收录了96篇研究论文、简报和摘要。涉及植物病原菌物、病毒、原核生物、线虫及其所致病害,包括病原鉴定和检测、病原一寄主植物互作、病害流行及预测、抗病性及抗病育种、生物防治、种子病理与杀菌剂、病害综合防治、分子生物学及其应用、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基本上反映了近两年来我国植物病理学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植物病理学各分支学科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植物病害防治实践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植物病理学研究进展》可供植物病理学、农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教师、本科生和研究生、科研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参考。
绿豆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营养物质,并具清热解毒的药用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健康意识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国内对绿豆的需求量不断逐渐增加。此外,绿豆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广泛的生长适应性、耐旱性和耐瘠性,且生育期短,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中主要的间、套、轮作和养地作物,也是重要的救灾作物。 因此,绿豆在我国的栽培极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省、 自治区和直辖市,据统计,近来我国绿豆生产面积在80万hm2左右,是栽培面积*的食用豆类作物。 病虫害是绿豆生产重要的限制因子,但是由于绿豆是一种小作物,其发生的病虫害长期以来没有受到重视。在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从2009年开始我们对我国绿豆主要产区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并
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公益事业,事关国土生态安全、国家气候安全、城市园林景观安全、人民健康安全和城市文明形象。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异常变化,新物种的不断引入,物流运输和贸易的加快,导致中原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频繁,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增加。在各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通过积极有效地开展防治工作,中原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达到了减少灾害,降低损失,保一方生态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中原,我们以2012年8月在郑廾0市举办的全省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为契机,结合各地工作实践,特组织豫、鲁、苏、皖、晋等省的同仁编写了《中原经济区生态城市园林建设指导丛书》之《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一书。该丛书共分为7卷,分别为《园林
榆木蠹蛾隐蔽性很强,喷洒农药、树干基部钻孔灌药、灯光诱杀等防治方法用工多、成本高,用性信息素防治则可克服以上缺点。用昆虫性信息素和性诱剂防治害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的一种治虫新技术。由于其具有高效、无毒、没有污染、不伤益虫等优点,国内外对昆虫性信息素和性诱剂的研究与应用都很重视。可以预计,随着昆虫性信息素的结构鉴定方法、性信息素生物学和性信息素在农林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昆虫性信息素的应用必将进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榆木蠹蛾生物学特性及性信息素研究》作者杨美红对榆木蠹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性信息素鉴定、合成与应用进行了多年研究。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将为我国植物保护学界的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研讨和学习的平台。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保护学会和本会分支机构,以及广大植保科技工作者对本届年会非常重视,积极报名参会和投文,经编委会审阅,共录用300多篇论文和摘要,论文内容涉及外来生物入侵及植物检疫、植物病害、农业害虫、农田草害、农田鼠害、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
我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推进力度也在逐年加强。*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构想。*总理在去年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时也多次强调要加强生态与物种的保护力度。今年5月,我国成立了“2010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由*副总理担任主席,24个部委参与其中,显示了我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决心和力度。5月18日,*副总理在主持召开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中国国家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更是明确强调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国家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0年9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第l26次会议又审议通过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并在前言中指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
*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国际生物防治组织三方于2018年5月在北京主办,来自全球800多位生防工作者参加大会,会议主题为 生物防治与全球健康 ,邀请国内外农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就生物防治做大会报告。同时设有广领域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生物防治风险评估及生物安全、生物防治发展动力、生物防治与生物多样性、生物防治与生态系统、生物防治与人类健康、生物防治与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与生物防治、自然天敌行为:机制与相互作用、IPM系统中的生物防治、微生物源生物农药研究、转基因技术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产业化和市场发展、生物防治与一带一路等16个会议专题,由各领域世界知名专家担任专题主持。特将此次国际大会的报告、论文汇编成图书,综合集成了绿色防控全球健康领域目前*研究进展及其趋势分析,充
作为丛书一分册,本书在简述杀虫剂相关常识与各种不同作物上的害虫识别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当前广泛使用的农药品种,每个品种介绍了其中英文通用名称、结构式、分子式、相对分子质量、CAS登录号、化学名称、其他名称、理化性质、毒性、作用特点、剂型与注意事项等,重点阐述了其作用特点与使用技术。另外,书中还收录了一些重要品种的主要复配品种及其使用技术。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本书可供农业技术人员及农药经销人员阅读,也可供农药、植物保护专业研究生、企业基层技术人员及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
《魔芋抗病种植新技术》针对目前魔芋生产中病害十分严重的实际问题,总结了多项生产中的实用技术,并建立了一整套抗病栽培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包括魔芋的生长习性、魔芋种植遇到的技术难点与相应的解决策略、魔芋病虫害防治策略、魔芋种植品种与改良策略等。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将为我国植物保护学界的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研讨和学习的平台。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保护学会和本会分支机构,以及广大植保科技工作者对本届年会*大重视,积*报名参会和投文,经编委会审阅,陈万权主编的《植保科技创新与农业精准扶贫》共录用300多篇论文和摘要,论文内容涉及外来生物入侵及植物检疫、植物病害、农业害虫、农田草害、农田鼠害、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
《蔬菜植保员培训教程》对蔬菜植保员岗位职责和蔬菜植保实用技术作了全面介绍,主要包括蔬菜植保员的岗位职责与素质要求、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农药(械)的基础知识、蔬菜苗期病虫害及防治、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及防治、瓜类蔬菜病虫害及防治、茄科蔬菜病虫害及防治、豆类蔬菜病虫害及防治、葱蒜类蔬菜病虫害及防治等方面。作为农业技术培训的重要教材,相信此书会使蔬菜植保员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成为蔬菜的良医。
陈玉琴、汪霞主编的《花卉病虫害防治(高职高专农林牧渔类工学结合系列教材)》依据花卉园艺工和植保工职业能力的要求编写。全书分为花卉病虫害综合治理、农药合理安全使用、花卉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等几个部分。书中含多幅插图,均为病虫害原色图片。全书内容丰富,讲述详细,实用性强。《花卉病虫害防治(高职高专农林牧渔类工学结合系列教材)》可作为高耿类院校园艺专业和植保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农民科技培训的教材,还可供吲艺生产、植物保护、农药经营者参考。
在蚕桑生产实践中,由于蚕病的发生危害,常造成蚕茧减产,丝质下降,直接影响到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可见,蚕病防治是发展蚕业,确保蚕茧高产优质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想搞好蚕病的防治工作,必须了解和掌握各类蚕病的病原、病征、病变、传染、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等知识。因此,在编写《蚕病防治彩色图谱》一书中,我们采用“一图一文”的形式,以达到通俗易懂、易识别、易掌握的目的,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蚕病知识,在生产中能够积极预防,准确诊断,及时防治。
由浙江省植物保护学会、浙江省植物病理学会、浙江省昆虫学会联合主办的“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将于2008年11月2~4日杭州召开。为迎接此会的胜利召开,我们将正式出版《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论文集。会议通知发出后,全省植物保护学、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科技工作者投稿十分踊跃,共收到有关文章120余篇,选用了102篇。文章涉及重大病虫灾害灾变规律、成灾机理及防控对策;重大病虫灾害监测预警及诊断检测技术;重大病虫草鼠害持续控制策略和关键防控措施;有害生物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及实践;植保新技术、新农药;外来有害生物及防控技术;植物保护学科的重大新进展与新成果等方面。这些来稿充分反映了我省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为全面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推进我
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枣病虫害鉴别与无公害防治方面的知识。内容包括危害枣的病原、害虫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及无公害综合防治知识。该书内容新颖,图文并茂,以图为主,信息量大,既突出了农业和生物防治,也介绍了无公害化学农药防治技术。特点是每种病虫都配有多幅彩色图片,易识易辨,通俗易懂,可供果树站、植保站、果树科技人员、农资系统、农林院校师生及广大果农从事生产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