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建筑”指区别于大型建筑的小型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形态和丰富的内涵,在世界建筑史上有突出的地位。 本书以讲座的方式,介绍了中国小品建筑的产生、作用及其在建造和艺术上的特点、从门楼、影壁到碑碣 、堆石……读者徜徉于独特而神秘的中国古代建筑之中,近三百幅精致的照片和线描,使阅读者直观而又赏心悦目,文字亦有小品的特点,晓畅、清雅而又质朴,自然。
作者在宏村的祖屋“树人堂”里生活了六十一年,深深地热爱自己的家乡,也爱村里的老房子,还有探究老房子的浓厚兴趣,经过几年的努力,编写了一本小书。全书分为三章,章分析徽州古村的环境、格局和老房子的结构,第二章分析老房子的室内装饰风格,着重介绍典型民居里的木雕图案,第三章着重介绍徽州古村的公共建筑和它的人文价值。书里汇集了大量的古村建筑和自然风光图片,分类归纳分析,突出人与家庭在建筑中留下的人文痕迹,寻觅祖先造房子时营造舒适的家的智慧细节,寻觅当年时代的文明如何融合进当地传统建筑文化里面,提高了家庭生活的质量。不仅仅让读者朋友了解清楚真实的完整的精美的老房子,还要在古村里、在老房子里看到很多当年徽州家庭生活的痕迹,各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痕迹。既看到老房子,又看到远去的家园,这才
本书内设“爱护、培育鲜艳的花卉花园”、“享受户外生活平台与露台”、“欢迎光临气氛愉悦的家园”以及“欣赏四季应时令绽放花朵的各种不同风貌”、“自己建造自己栽培,园艺工作DIY”四个专题。
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山大学近百年风尘在一座座红楼间沉淀。作者将红楼这一中山大学的标志性文物收录成册,呈现其当今风采、历史沿革、人文精神,抒发中大师生对中大红楼的拳拳深情。为保存中大红楼记忆,彰显中大红楼精神与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本书收录了中山大学师生及校友关于红楼建筑的文章和摄影作品若干,将精致的摄影和纯粹的文字结合,从文学的视角和艺术的层面诠释并呈现中大红楼建筑及其背后的百年故事。
《景观植物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主要从指导实际工作的角度出发,从城市绿地规划、城市绿地分类等基础方面着手,结合作者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从景观植物的树种分类、种植实用技术、应用方式、树种规划等方面共编写了八个章节,着重强调城市绿地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实用性,是对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重要贡献。《景观植物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论述严谨,从实际出发,可操作性强,是一本很好的园林工具书。
在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们总会通过一些手段或媒介(技巧、裱框、结构、形式、风格以及图示等),更好地表达艺术作品的精髓。《绘画鉴赏方法》《版画鉴赏方法》《艺术风格鉴赏方法》《艺术流派鉴赏方法》《建筑鉴赏方法》这五本书,以图解的形式帮助我们了解艺术家诠释作品的方式,从而读懂艺术作品。 《建筑鉴赏方法》通过对2000多年来民用、军事、住宅和宗教建筑的分析,为每一座建筑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从植物的覆盖,到墙壁的方位,再到各个元件结构的开口,比如柱子和拱门。书中对每一个条目都下了明确的定义,并且根据我们的历史发展通过实例进行辅助说明。
本教材是以“园林景观工程”项目开发为背景,该项目是作者在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及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本书根据知识点将工作流程分解为七个阶段,包括任务介绍、任务导入、任务分析、实施步骤、相关知识、知识拓展、实例示例,把园林景观的知识及方法论融入实际项目工作过程。作者以项目为实际案例指导读者完成一个园林景观子系统,以及在项目工作中需要涉及的园林景观基本施工图,如目录、说明、图纸等。
庞大体量的建筑崛起于上海四方,它们无一例外地被水平与垂直这两个向度所表述。水平向度上,我们看到许多精彩的新空间形式联接了老上海精妙的水平向度建筑;垂直向度上,超高层这种新空间形式的生成,成了164年以来“海派建筑”变迁的主流,这由超高层新空间在物理意义上的不断攀登——从1933年的国际饭店到1984年的上海宾馆到1998年的金茂大厦到2007年的环球大厦——得到确证,不断上升、不断成长、不断冲刺,这是164年以来“海派建筑”呈现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基本现实,这也是164年以来发自这座城市内心深处的一种隐秘而强烈的欲望。
本书围绕园林工程方案设计阶段的手绘表现图编写,包含了园林景观手绘表现基础,平面、立(剖)面、透视、鸟瞰表现图的绘制等内容,详细地阐述了园林手绘涵盖的基础知识,手绘表现图绘制的步骤、方法和技巧。书中除设置多个手绘实例外,还安排了多个课堂基础训练范例,并且每个单元都附有练习题,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奉课程。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立足于把园林手绘原理和表现方法融为一体,以加速提升学生的手绘创作能力、表现能力和与甲方的沟通能力。 本书可作为建筑、园林、环境艺术、城市规划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园林、景观设计师和手绘人员参考。
《风景园林工程》为园林与风景园林专业规划教材,是研究风景园林工程建设的原理、设计艺术以及设计方法的一门科学。内容包括绪论、场地工程、风景园林给排水工程、水景工程、风景园林道路工程、假山工程、风景园林种植工程、风景园林供电与照明工程、风景园林机械等。《风景园林工程》在完成基本理论阐述的基础上,力图反映外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发展,内容丰富,涉及领域宽广,是集理论、技术与工艺于一身的教科书。 《风景园林工程》可供作风景园林专业以及相关领域专业选用教材,并可供相关专业从业人员参考。
室外环境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一门多学科交融的专业领域,综合了艺术、社会与人文、生态学与生态技术、工程建设与管理等领域的内容.涉及到土地开发与管理、历史遗产保护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问题,也是一门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被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的学科。 景观设计的本质在于构建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促使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提升,并保护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随着国现代化文明进程的不断深入,室外环境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成为这片热土上最值得关注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研究和专业实践,在我国的城市化、传统文化保护、国土利用与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及环境修复与保护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很短,在取得了成绩的同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作为青年教师
面对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作为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空间的安全、美观和高效越来越受到规划和管理部门的重视,成为当今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系列教材·滨水景观设计(附光盘)》的主体结构分为六章节,涉及滨水空间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前沿课题、规划设计的方法以及相关案例分析,着重解决滨水空间的亲水活动和环境生态保护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相关问题。 《高等院校环境艺术设计系列教材·滨水景观设计(附光盘)》适合高等院校景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环境艺术设计及相关设计专业使用,也可以提供给相关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建筑对我来说不是理论、抽象的东西,而是戏剧的空间,是人类情感的容器。 ——姚仁喜 《内境·外象——姚仁喜的建筑美学》一书为建筑大师姚仁喜的建筑美学随笔集。回顾其30多年的创作行旅,透过“堂奥”“建筑是舞台”“静谧的心”三个中心主题,姚仁喜深入探索建筑与人类情感、戏剧故事、地域自然、历史人文、东方哲学之间的内在关联,揭示建筑的禅意与“无为”的内涵。 本书精选14件富有代表性、广受赞誉的建筑作品,如乌镇大剧院、苏州诚品、水月道场、“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院等,结合其创作过程中的绘制手稿、设计效果图、细节模型及精美建筑实景图、设计说明等,建筑的表象,融入人类内在的情感,多维度呈现姚仁喜建筑实践中的心境、语境和意境,反映建筑人的内境与外象。 姚仁喜崇尚建筑的“无为”“自然流露”“历史延续”,强调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