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Ⅰ(第六版)行政法总论》是 盐野宏行政法教科书三部曲 之一,由两编构成:第一编行政法的基础,第二编行政过程论。以 行政与法的一般关系 日本行政法的基本构造 行政法的法源 日本行政法的基本原理 论述第一编;以 行政过程论的概要 行政的行为形式论 行政上的一般性制度 行政过程中的私人 论述第二编。文前附有文献列表,文后附有判例索引和事项索引。本书对有关比较法领域的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二元古典模式之修正进行分析,在行政过程论的体系架构下,对行政的行为形式论和行政上的一般性制度展开系统论述,并对行政行为的规范力、公法上的事务管理论、公法规定的私法性效果论、公私协动论、违法性的承继论、判断过程统制论、行政执行中的根据论、行政程序的瑕疵论等争点问题进行范导式论述。伴随《公文书管理法》《番号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性,其次才是理论性。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全书共回答了数百个问题,采用的是法典评注的编写方法,以梳理、阐释《行政处罚法》的客观适用规则为中心,竭力回答已获悉的问题,重视立法、行政、司法实践甚于学说,重视通说甚于个人见解,重视国内法治甚于国外法治。 在结构内容上,每章下面设置本章概要,逐条解释时,采用本条来源、立法演变、规范意旨、构成要件、法律效果、案例评议等逻辑顺序,不少条款设置 微言要义 ,用法律谚语等短句提炼法条的精神实质。 在法条适用部分,努力梳理关联法条、实务见解、学术见解,提出本书见解,并注重小法律适用关键词的解读。 案例主要使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报案例、指导案例,以及行政执法、行政复议、行政审判等方面的经典案例。 对于法律空
本书共八章,一项附录。附录为作者起草的《行政执法证据收集与运用规则》。正文八章以此规则为基础,分别对下列专题进行阐述:(1)行政执法证据和证明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行政执法证据法及其渊源体系、基本原则、主要规则;(3)行政执法中的待证事实、查明职责和证明标准;(4)行政执法证据的种类、分类和属性;(5)行政执法证据调查收集的一般知识和各种证据的具体收集实务;(6)行政执法证据分析的一般知识和单个证据、全案证据分析实务;(7)行政执法证据的整理、提交及编制证据目录;(8)行政执法听证实务及其中的质证事宜。
中国行政法学的发展迄今已有两个甲子。本书首先纵览中国行政法学史,梳理了行政法学由清末民初的输入与孕育、民国时期的形成与发展,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转轨与寂灭,再到改革开放之后的重启与新生的历史;其次进行中国行政法学说史专题研究,从行政法的基本原理、行政的行为形式论、行政的一般制度论到行政救济论,围绕行政法学的重要范畴来梳理其学术流变,把握其关联脉络;最后简要介绍了行政法各论研究史。
行政行为是行政法学尤其是大陆法系行政法学上所普遍接受和广泛使用的法学范畴,也是行政法尤其是大陆法系行政法的核心。对行政行为的系统研究,几乎需要行政法学的所有技术、涉及行政法的全部领域。 《行政行为原理/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讨论了行政行为这一概念性工具的发展、演变、边界及其法治价值,行政行为的分类和模式,抽象行政行为概念的由来、范围、合法要件以及实践案例,具体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作为依申请行政行为领域的受欺诈行政行为和政府信息公开实践,需合作行政行为的铷度,具体行政行为的错误和瑕疵,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原理,以及行政协议和行政合同的实践。 《行政行为原理/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在写作上努力探索行政行为原理的中国化,确立了行政法的司法中心主义,展示行政行为原理研究的新成果,探索和运
《行政法》第五版距2017年第四版出版已有5年。5年来,国家行政法制和行政法治均有了重大发展,许多重要的行政法律、法规进行了修改修订,许多行政法制度进行了变革和创新,因此作者对内容进行了全面更新和完善,本书集中体现了作者三十多年来在行政法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成果。作者深入系统地讲解了行政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并介绍了行政法学界新的前沿理论。 本书编排适当,论述细致,既体现了行政法学界的通说,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理论观点,作者对行政法领域的很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颇具启发和参考价值,适合法学本科以及研究生学习之用。
这就为本研究提供了填补研究空白的机会。本书围绕研究背景、制度变迁、立法过程、立法机构、外部因素影响、效果分析及结论等6个部分展开研究。 部分,研究背景介绍。第1章主要涉及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研究思路。从科技问题独特性分析出发,强调科技创新立法过程中国会的角色,提出基于立法要素的研究路径。第2章重点阐释科技立法的国会行为逻辑。本章主要介绍国会和一些静态的制度性架构下的因素,如宪法架构、三权分立、政党体系等,另外还针对影响机构的动态因素,如信息在科技立法中的角色、国会议员的动机等进行分析研究,而真正决定国会决策的并非仅仅是国会议员,还有来自行政部门的影响,以及包括国会助手、游说人员、利益集团、智库、媒体等众多的行为主体。因此,要洞察科技立法的国会行为逻辑,离不开对这些制度因
全书采用了比较分析的视角,对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英国、欧盟和美国的行政法进行了研究,其框架围绕着以下六个主要部分展开:1,行政法是什么?这部分包括定义,一般行政法与部门行政法之比较,宪法背景下的一般行政法(权力分立,联邦制还是单一制),基本原则和行政法的实践及发展等等。2,谁在行政?在地方组织和职能部门的框架下(一些内容论及部门行政法领域的主管公共机构/机关),行政(机关、机构和个人等)的主要构成。3,行政机关可运用哪些手段?概述能运用的公法手段以及运用私法手段的可能性。4,哪些(正式)规则或原则(成文的或不成文的)规范行政行为?详细阐述了一般行政法和部门行政法,以及其他旨在规范行政行为或决定的更具实质性的规则或原则(行政处理中的正当程序)所规定的行政决定的产生程序(公
本书内容及特色 1.宗旨。本书尝试构建新型教材编写体例,遵循法律硕士专业的实践训练逻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宗旨,合理设计教材结构和体例。 2.思路。按照理论 规范 救济(案例分析)的主线,将行政法理论、法律规范和司法审判三者有机结合,注重法律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结构。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总论)主要概述行政法的五大核心问题 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和行政救济。力求突出重点,结合案例阐明行政法的基本理念和精神。下篇(分论)采用类型化的方式,对目前行政诉讼法确定的受案范围进行分类梳理,对每一种类型的案件从理论、规范和救济(案例分析)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从而为学生将来从事行政法律实务提供一个可操作的蓝本。
《行政调查的理论与实践》主要内容包括听证理论的本土化实践、我国行政调查法制的现状与课题、保障性住房调查的展开及其制度架构、火灾调查的司法审查、质检行政调查、法国法中的行下调查、欧盟的行政调查权力论等。
为更好地理解与适用《关于审理房屋登记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理解与适用》作者杨莅萍介绍了该 司法解释起草的背景及必需的基础,从不同方面对司法解释的条文进行了深 入解析,对涉及的相关问题予以全面阐述,充分反映了起草者的立法意图。 《 理解与适用》内容丰富,论述深 刻,为关注房屋登记案件审理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思考与借鉴 。
本书系统介绍了美国行政法的理论体系及前沿问题。本书是美国经典的行政法学著作,在学术界具有广泛影响力,引用率非常高。作者就强调公平与效率协调的观念。在司法审判的过程中,对于回避、听证、调查等过程中对于行政权力的要求和程序设计,也都遵从这一原则。程序设计一方面考虑到了效率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考虑到了行政系统的各项专门知识问题,对行政纠纷的解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行政 国家赔偿办案全典》是办案全典系列的第二本,*一本《民商事办案全典》已经上市。此书分为行政篇和国家赔偿编。其中行政篇又分行政实体篇和行政诉讼篇。国家赔偿分为:综合、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 图书分总目录和分目录;正文的体例借鉴了众多经典之作,主要有1.条文(带条文主旨);2.条文释义;3.个别法的立法或修改理由;4.司法解释;5.指导案例(案例号和裁判要点)。
胡建淼的《中国现行行政法律制度》是中国部系统介绍与研究中国现行行政法律制度的著作。分二十六章分别阐述了中国现行的行政立法制度、行政授权制度、行政委托制度、行政协助制度、行政许可制度、行政确、人制度、行政给付制度、行政征收制度、仃政征用制度、行政裁决制度、行政处罚制度、行政强制制度、行政调查制度、仃政规划制度、行政合同制度、行政指导制度、行政证据制度、行政程序制度、行政听证制度、行政公开制度、行政采购制度、行政赔偿制度、行政补偿制度、行政监察制度、行政复议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每一制度都依据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梳理。《中国现行行政法律制度》突出制度性、法律依据性和程序上的清晰性。它既可作为理论工作者的研究参考书,也可成为行政执法人员和公民的查询手册。
本书收录我国行政领域现行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等文件220余件;设置常规目录和拼音索引,双重检索,查找便捷;设置存目,避免重复、方便查阅;精选常用法律、行政法规、逐条加注条旨,言简意赅;依托我社权*出版物,提供超值免费专业法规增值服务;此外,还选录*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布的典型案例,也将以电子版形式赠送。
本书及时刊登有关国家赔偿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其理解与适用,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请示案件及其答复,重大新型疑难案例评析,国家赔偿理论与实务研究,国家赔偿工作调研报告,地方国家赔偿工作动态等内容。集中反映了七部委对于国家赔偿工作的重要政策、观点、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
第 一 部分 政府采购概述 政府采购的基本制度、立法目的、规范依据、注意问题 政府采购的基本原则、政策导向 政府采购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部分 政府采购的方式和程序 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适用的条件和程序 询价、竞争性磋商适用的条件和程序 政府采购实务常见问题、如何编制招标文件 第三部分 政府采购合同的订立及履行 政府采购合同的订立及内容 政府采购合同履行中的常见问题 第四部分 政府采购质疑(异议)与投诉 政府采购工程非招标的项目及货物、服务项目的质疑和投诉 政府采购工程进行招标的项目的异议和投诉 机电产品国际招标项目的异议和投诉 第五部分 政府采购执法检查及行政处罚 政府采购执法检查方式、财政部门执法检查对象、常见问题 政府采购中的
李秀丽著的《植物品种法律保护制度国际比较研究》从体系化的角度,介绍了植物品种保护制度的起源以及演进,阐释了后TRIPs时代植物品种保护制度的世界格局;重点阐释了1978年和1991年两大文本在实质性派生品种以农民特权等问题上的重大区别;分别对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地区)以及印度、巴西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植物品种法律保护制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植物品种法律保护制度的原则、模式以及若干立法建议。
本书由九位行政法领域专家学者共同编写,精准注释与分析,追溯各条文的由来与沿革,明确规范目的与功能,阐明规范内容与要求,筛选具有代表性的鲜活案例,凸显理解与适用中特别注意之处。
传统行政法学研究主要围绕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和司法审查等问题展开,而基于市场失灵形成的行政规制问题,向行政法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时至今日,行政规制已经覆盖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对行政规制的研究是回应现代行政法发展的要求,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行政法学对行政规制研究的缺位,一方面使行政法学与社会现实需求产生距离,另一方面使行政规制得不到行政法治原则和规则的指引而滋生弊病,行政规制的质量也无法明显提高。因此,将行政法学研究导人行政规制领域,用行政法治规范行政规制,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