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冕宁县档案看清代民事诉讼制度》以《冕宁县清代档案》为例;结合宝坻县档案,巴县档案,黄岩诉讼档案及清代的法律制度等,系统研究介绍了清代的民事诉讼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事人及法官的思想行为进行了分析;结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对清代的民事诉讼法源问题、清代民众的诉讼观等问题提出了与前贤、时彦有所不同的看法。
《民事程序法论丛·诉审商谈主义:基于商谈理性的民事诉讼构造观》在对传统民事诉讼构造理论进行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试图提出一种在论证上更为充分的民事诉讼构造观。全书共分五章,其内容与脉络如下:章对传统民事诉讼构造理论进行了回顾,指出传统民事诉讼构造理论存在着价值困惑与路径困扰。接着在第二章开始对民事诉讼价值观的历史变迁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选择以哈贝马斯的商谈正义观作为构造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目标。在完成了对民事诉讼构造观的价值选择后,第三章紧接着开始寻找建构民事诉讼构造观的论证路径。通过对西方法哲学领域常用的契约方法的考察,选择了哈贝马斯的法律商谈理论作为建构民事诉讼构造观的方法论基础。在确定了民事诉讼构造观的价值目标和论证路径后,第四章开始正式提出诉审商谈主义的民事诉讼构造
黄海涛编*的《民事诉讼法学实践问题研究》是 针对民事诉讼法在司法审判实践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进 行的实证性研究。全书分四章,分别为民事诉讼程序 问题研究、法院调解问题研究、证据与证明问题研究 、实体法相关问题研究及其他。**章包括民事审判 的价值追求与实现路径、陪审制、立案审查标准、诉 讼欺诈、释明等;第二章包括调解真实原则、法官调 解权的阶段性、法院调解的性质、案外人参与调解问 题、排除调解事项、调解书的法律效力等;第三章包 括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对程序法上事实的疏明等;第 四章包括对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诉讼法解读、业主委 员会的诉讼主体资格与权利、执行豁免财产制度等。
当前,案例指导制度已在我国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产生了一大批指导案例、*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及各条线优秀案例。浦东新区法院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区位特点鲜明,案件数量巨大,新类型、首例案件层出不穷。本书浦东法院与上海海事大学合作编写,精心挑选了浦东法院历年来的民事类精品案例,集中展现了一线法官的司法智慧。书中案例源于审判实践,贴近现实生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希望读者可从中体会案件审理中的法律推理、说理技巧和裁判方法,也充分领略优秀案例撰写的文法笔触和表达艺术。
有社会便有纠纷,纠纷多南社会中个体间意识之差异所造成纠纷便要化解,纠纷化解之道又多建构于社会中群体意识之存在,对于纠纷解决之研究,学界不乏高论,而《法意文丛·权威·规则·模式:纠纷与纠纷解决散论》以[权威——规则——模式]为分析模型,从纠纷解决的主导权威、规则依循和模式选择展开论述,对传统与现代、城市与农村、中国与西方兼有比较虽内容庞杂,亦不无作者苦想冥想之管见,惟愿以此书始,勾连一条纠纷与纠纷解决研究的新路。
1.宗旨:为学生应对司法考试量身定做的法学教材配套法规。即能配合学校课程学习,又能应对司法考试。2.体例特点:丛书体例编排新颖、实用;栏目设置科学、妥切;法律法规收录精当、及时。(1)丛书部一般分为该学科的主要法律文件的详细解读;第二部分为该学科各种相关规范性文件,并对其按照学科体系进行了整理,使读者在学习刑事诉讼法教材的同时,可以很明确地找到该部分所涉及的相应的司法解释。(2)丛书运用法条间的关联,建立"法条群",并以"知识要点"的方式对重点法条或"法条群"(根据司法考试内容确定)进行剖析,帮助读者全面掌握法学知识。3.该书在我社已多次重印或修改后再版。此次再版,将根据新《民事诉讼法》出台后的系列司法解释和2015年司考真题进行修订。
《经济公共政策与司法裁判的互动机制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系列》编著者李昌麒。《经济公共政策与司法裁判的互动机制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系列》内容提要: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拉开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序幕,世界经济陷入“二战”以来严重的衰退。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国务院迅速采取措施,采取投资四万亿在内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遏制了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中国经济全面复苏,并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伴随国家经济公共政策一揽子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人民法院也一改传统保守形象,公布系列司法解释和司法文件,制定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司法政策,保障国家经济公共政策顺利施行。中国的调控政策和效果得到国内外的赞誉,被评价为政府和司法协同配合干预经济的典范,并引起经济学界、法学
本书分析,阐述了证据收集权的性质、价值及主体,并对两大法系在证据收集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制度规定作了深入探讨。在回顾我国证据收集制度的冬展历程、考察我国证据收集制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扣关制度的构想。
一、内容** 近年来,我国立法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建成,大量新法出台。但是,相应的教材品种却没有及时更新,而各类法学考试却十分注重对于新法知识的考察。本套丛书的改版工作充分吸收新法内容,并根据新法内容对相关试题进行的修改增删。 二、同步训练 本套丛书邀请国内各大法学院校奋战在教学一线的中青年学者,编写试题及答案,对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把握准确,对相关知识点的试题难度掌握得当。章节结构亦与主流教材保持一致,便于读者随学随练。 三、加工考究 1、 重点章节前面设置“基础知识图解”,归纳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 2、 对重点知识以脚注的形式提醒注意要点,拓展解题思路。 3、 对于比较类型的题目,以表格的形式将答案进行呈现,便于读者记忆。 4、 在正文之后,设
近年来,司法界不断有新的理念和提法冒出来。但笔者注意到,其中有的提法并不是全新的,而是重提而已,例如马锡五审判方式。这些理念的重提似乎意味着一种司法理念上的“回归”,意味着我们过去的路向有些问题。在这些提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提法是“人民法官为人民”,联动的口号是“做一个人民的好法官”,更高的要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或“一心为人民着想”、“心系人民群众”等。这些口号的实质是强调法官和人民的关系,带有新形势下重新定位的意思。 我们的司法裁判机构叫做“人民法院”,字面的意思应当是人民的法院。法官是法院的法官,法官也应当是人民的法官,人民的法官为人民是一种很正常的逻辑。那么,我们为什么会在当下再次强调人民法官为人民,做人民的好法官呢?从一般情形而言,通常是提倡什么,就意味着所提倡
.
《民事诉讼程序实务讲义》立足于民事诉讼程序,分四大编、十四章,结合《**人民法院公报》《审判要览》发布的热点案件实例,讲授了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具体实务问题;四大编包括:民事诉讼业务的承揽、一审民事诉讼实务技巧、二审民事诉讼实务技巧和再审民事诉讼实务技巧;具体内容上,涵盖了接待当事人、签订代理合同、证据的收集、诉讼文书的撰写等。该书一方面能够满足高年级学生对民事诉讼法学以致用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满足初入职场的年轻律师自我学习之用。
本书收录《民事诉讼法》以及与其相关的核心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司法文件等共69件,其中法律2部,行政法规2部,司法解释52件,司法文件13件,涵盖了民事诉讼程序所涉及的主要法律依据。 不同效力级别的法律文件在司法实践中的地位不同。如《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参照规章。根据《人民法院关于司法解释工作的规定》第二十七条,司法解释施行后也可以作为裁判依据,并在司法文书中援引。而司法文件、规范性文件等,则不能直接作为审判的依据。 本书以法律效力级别为依据进行一级分类,并将司法解释中直接对应主体法某一条文的批复,直接插入到相应的主体法条文下,使读者在查阅主体法时直接能查到该条所对应的批复(目录中以“含以下司法解释”作出指
《民事程序法研究》注重的是研究成果本身,而不是研究者的名气。只要文章有新意、有创意,我们都会给予刊载。培养新人,发现新人,促进青年学人的学术研究,也是我们《民事程序法研究》的目的所在。 学术是一定要有争鸣的,没有争鸣,学术研究便没有生气和活力。因此,我们也希望那些具有争鸣性的论文能在《民事程序法研究》上得以发表,以推动学术观点的多样性。《民事程序法研究》是学术开放和自由的空间。 《民事程序法研究》一方面重视登载学术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关照民事程序法实务运作中的经验总结、调查报告,使学术界的研究人员能够了解实务运行实况,不至于理论研究与实务脱节。因此,我们也希望实务界的人士能够继续为《民事程序法研究》提供有关成果,为理论与实务的互动发挥作用。
本书共有五章,分别是导论、民事令状基础研究、民事令状价值研究、民事令状比较研究、民事令状完善研究。在本书中,作者首先探讨了民事令状这一选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阐发了进行民事令状独立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然后从民事令状的“属”概念“令状”处着手,在对上位概念“令状”的基本涵义、专属特征、基本类型、令状与令状主义之基本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理论考证,并由此渐次展开民事诉讼法维度专门关乎民事令状概念、特征、类型、效力等更加微观问题的具象研究。并从民事令状区别于判决、裁定、决定等其他传统司法文书的角度展开了其在公平、效率、自由、秩序等方面核心价值的集中论述。终,作者综合适用逻辑分析法、历史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较为详尽地完成了两大法系之间民事令状制度的比较研究,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