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行为》是我国台湾著名民法学家王泽鉴先生民法研究系列著作中的一册,已在我国台湾地区和大陆多次出版,且享有很高的赞誉。2009年曾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对大陆法学研究和教育有深刻影响。 《侵权行为》作者以侵权行为法为研究对象,分别就侵权行为法的基本理论体系、一般侵权行为、特殊侵权行为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比较、论述,并贯穿了比较法学、案例法学的精髓,使读者透过每个法律问题,体会到侵权行为法的博大精深,既有学术价值,又有实践意义。
吴克利著的《审讯心理学(第3版)》从实战的需要出发,全面科学地总结了犯罪嫌疑人抗审的原因,犯罪嫌疑人供述认罪的基本特点以及审讯犯罪嫌疑人的六大基本规律。该书从心理学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论述了犯罪嫌疑人从对抗审讯到交代犯罪事实的全部过程的审讯方法,并且以科学的方法论,提出了实战性的审讯技巧,对于从事侦查审讯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的同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公司法》一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本科段的指定用书,是参加全国高等教育法学本科自学考试的考生的图书,图书有自学考试大纲和教材组成。本版图书根据2013、201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的具体内容,系统、详细地对公司法进行了阐释。《公司法》一书不仅与新的法律规定紧密相连,而且在书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也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且为了使考生可以更加容易地了解我国公司法的具体情况及通过自学考试,在书中也加入了一些案例和习题,这样更加有利于考生参加并通过自学考试。
全书共分8章,分别系统而完整地介绍了信访与信访工作的基本概念,信访工作机构与职责,信访工作与信访人,信访工作的程序,信访的主要业务工作,信访督查及其他业务,我国信访工作演进史,信访工作发展趋向等。本书是从事信访工作所需了解和掌握的基本常识,满足了信访工作者了解信访活动的历史发展规律、增长信访工作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从事信访工作的实际技能、提高信访工作者业务素质的要求,是全国各级信访部门、信访工作者依法信访、科学信访的基础性理论教材。
张保生主编的《证据法学(第3版)》以阐述我国证据法为主,同时适当介绍国外及其他地区证据法的规定,使读者扩大证据法的视野,了解世界范围内证据法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趋势,具体涉及以下内容:证据法学概述、外国证据制度的历史沿革、中国证据制度的历史发展、证据概述、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勘验、检查和现场笔录、证据的分类、证明概述、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推定、证据的收集与保全、证据的审查判断、法院对证据和案情的认定、证据规则等。
《刑法学》由张明楷主编
本书旨在深刻发掘现代公法制度体系中蕴藏的丰富的统一性。研究表明,在现代公法主体制度、行为制度、程序制度、监督制度和责任制度中,普遍存在着部门公法之间的共同性、关联性和交融性制度,它们将分散于各部门公法中的公法制度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保证了公法制度体系的“形散而神聚”。当然,本书的探索只是推开了统一公法世界一扇长期虚掩的门,使我们身临其境于现代公法制度的统一性之中,看到了统一公法学与公法实践需求之间的契合性,而远没有登堂入室。
本书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对《工会法》及相关规定进行整理汇编,是开展工会工作和学习工会知识的有益用书。
奥斯丁生前落魄,本书在他死后出版,由奥斯丁夫人整理,并大放异彩。奥斯丁夫人说:“这本书在我眼中是神圣不可冒犯的。”新分析实证主义的头面人物、牛津大学教授哈特说:“在他去世后的几年中,显然他的著作在英格兰已经建立起了对法学的研究……奥斯丁对英格兰法学发展的影响要比其他任何作者都重要。” 作为法学史上的经典文本,当代学人对这本书的整体解读尚显不足。英国法学家兰伯说:“当下对奥斯丁法律哲学最有影响力的阐释有明确的局限。在它们说明奥斯丁法理学的某个面相时,就倾向于遮蔽奥斯丁法理学的其他面相。”
一本可以做笔记的商标法! 法条随翻随记 学霸养成常备 康奈尔设计风 笔记达人福音 方格手账内页 开本精巧便携
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方法论和法学的价值意识形态,贯穿于法治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这一学科的理论特点与现实实践出发,本书简明而富有逻辑地阐述了法的内涵、法的历史与发展、法系等法理学基本理论;对贯通整个法学体系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诸多基本范畴进行了阐述,终在理论阐述与实践分析的基础上,共同构建了法理的基本认识。法理课程是东南大学 强势工科、优势理科、精品文科 发展战略中人文社科人才培养重大创新 秉文班 的基础课程,是面向人文社科本科生的基础性课程群 五理 之一,是文科通识教育的核心模块。
与国际接轨的公司法学教材,必须跳出学术界,向两个方面寻求素材:是实践部门,主要是我国法院的判例以及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实务;第二是国外的判例、规则和学术讨论。除此之外别无他路。本书正是在这两个方向上努力的。本书是作者30年的教学的经验总结和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资料详实,可供法律、经济、管理领域的人士阅读,受众面较广,具有长期的研读价值。
该书以“药家鑫案”“许霆案”“黄碟案”等曾引发社会广泛争议的案例为研究“标本”,以法学家的理性、敏锐和洞察力,从那些被人们、甚至法律人有意遗忘、主动省略或懒得验证的但却至关重要的情节和事实入手,提出了与众不同的思考和结论, 启发意义。作者认为,中国法理研究应当坚持的进路是:摆事实、讲道理(法理)、断是非。三者的顺序也不能乱。只有针对普通人确实能经验感知的事实,才能展开可分享的说理,虽然由于对相关因素的评价不同,甚至因为自我利益的驱动,各自得出的判断并不一致。这正是本书的追求。这是一种 生动也 开放的案例分析。虽然这些案件都已尘埃落定,但它们留给人们的思考空间仍然很大,作者提出的问题以及有关的讨论本身,仍有意思,仍值得我们深思。本次修订对全书文字做了些许调整、修改和补充。
本书从航空领域的时间里入手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法律解析,并从理论层面对不同的航空案件进行分析,比较我国与国外对相关领域的不同观点与规定,对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提出合理化建议。
一本为教而写的公司法教科书。 初版至今二十载,每一版皆为用心之作。以对中国公司法自身的关注和讨论为基本定位和终极目的;注重参考域外成熟的理论和制度以及司法经验并在比较法的意义上使之原理化;再将之与中国具体公司实践相结合,使之“本土化”;意图在此基础上构建中国公司法的基本原理。 因应《公司法》的新修改,第五版更是推陈出新之作。结构上,本版新增了公司登记专章,国有独资公司扩大为国家出资公司,并另立专章;内容上,本版涉及绝大多数条文的修改和完善。同时,第五版的修改吸收了近年来实践中的有效经验。 该书在中国知网《中国图书引证统计分析数据库》总被引频次和近五年被引频次中均居前列。既适于高等院校法学院系的课堂教学,也可成为实务工作者的有效参考。
本书是张明楷教授风格鲜明、独步学林的代表作。无论是理论体系的构建,抑或分析问题的逻辑,都带有强烈的法益保护思想和浓厚的大陆刑法理论的气息。 作者抉微发隐、深考精思,一以贯之地以刑法解释学为本体,发掘成文法的真实含义和内在理念。第六版仍然坚持在遵守罪刑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对构成要件进行实质的解释,在违法性方面采取结果无价值论的立场,在责任领域采取以心理责任论为前提的规范责任论,在刑罚论领域采取以责任刑预防刑的并合刑论。 第六版再次扩容近六十万字,不仅增加了《刑法修正案(十)》《刑法修正案(十一)》的相关内容以及2016年7月以后公布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还在以下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增删与修改:第一,在刑法基础论方面,对刑法的修改、刑法的基本原则与溯及力等问题增加了相关内容;第二,在犯罪论方
本书是对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概述的法学入门教材。经过多年的教学检验和学术凝练,本书列选“十一五”“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其持久、旺盛的生命力,使其在法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法学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书内容点面俱到、繁简适中,首编阐述法的一般原理,并特别述介社会主义法、社会主义法治;中编则以国内核心部门法为脉络,厘清我国法律的基本框架和各项法律制度;末编结合国际动态,阐释国际法的基础原理和重要规则。作者团队持续秉承匠心,本次修订结合立法新进展和学界新成果,对各章内容逐一修撰,吐故纳新,以期反映我国法治建设新成就,是为第十四版。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类的重要通识课教材,也可供希冀了解法学基础知识的人士阅读。
《法理学高阶》是在《法理学初阶》和《法理学进阶》基础上所编写的一部研究生教学用书,包括绪论、上编、中编和下编共四部分。绪论集中就中国法理学、法哲学的研究进程及发展现状进行学术综述;上编介绍西方法理学的主要传统、当代新兴法学思潮、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及其中国化和中国法理学的自觉发展,系统展示法理学的流变轨迹;中篇归纳总结法理学的基本理论、明晰法理学学科的知识体系;下篇紧扣当代中国法治发展实际,探索法理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如社会冲突的法律治理、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等。全书贯彻“务实”、“创新”的学术宗旨,力图兼顾法理学知识的传承与创造,既着眼于法理学知识传统、基本理论的介绍;又侧重于法理学前沿问题的探索、研讨,以求符合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内容设计上,每章均由“学术综述
本书主要介绍了法律数据分析基础知识、法律问题数据化的简单方法、法律数据获取及分析中可能产生的法律问题、数据的清洗、简单要素提取和分析的基本流程等法律数据分析的入门知识。 本书强调内容的实用性、简单性、趣味性,重视自主探究。法律数据分析是新法学学科的基础知识是数字法治时代的基础能力,是法律规则计算机表达的先修课程,能够让读者了解如何在技术层面运用数据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探索如何完善法律从而有效规制技术的发展。本书面对的是法律数据分析零基础的读者,介绍了一些基础的操作和方法。
大律师田文昌古稀之年演说文集,亲历中国律师制度发展30年。江平作序,陈光中、高铭暄、应松年、樊崇义5大法学泰斗鼎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