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是为了两方面的需要而设计的。其一,收纳一个集册来庆祝一个独特机构的百年华诞;其二,首次集成一个标准的有关少年法院及少年司法的参考著作,以其中现代发达国家少年法院遇到的丰富多样的话题及视角,用之于教育培养有关的市民、法学学者,以及法律专业人员。我们怀着宏大雄心:力图集合一批该领域内的专家,激励他们清晰易懂地描绘少年司法的目标以及其中重大问题的应对,并通过对少年法院个世纪实践的阐明来照亮其第二个世纪实践的前程。集合这样一部卷册是否可行? 在约翰.D.和凯瑟琳.T.麦克阿瑟基金会的支持下,以及一批的少年司法专家的参与下,此冒险于1998年启动。这本集册便是其成果,它不仅是个人才智的典范之作,还是一大群学者的协作之功,为广大读者制作了一部浅显易懂的艺术级的精要之作。
《刑法罪名系列》丛书是《中国刑事法制建设丛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丛书将刑法分则中的罪名按照“概念与罪名渊源”、“犯罪构成要件”、“立案追诉标准适用指南”、“司法认定实务指南”、“刑事责任”五个部分加以系统阐述。 《中国刑事法制建设丛书·刑法罪名系列·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为其中之一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分册,书中介绍了: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等内容。
我国以往的刑法研究,大多为法条所囿,像戴着脚镣跳舞有些施展不开,本书最突出的特点为在于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作者运用系统论、控制论、社会学、语言学、解释学等多学科领域的背景知识为分析工具,对刑法功能产生的制度基础、技术要素、发生机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我们真切地邻悟刑法打开了一个视窗。 刑法制度,既是一个价值系统,又是一个技术系统,同时还是一个功能系统。作为价值系统,刑法具有目的性。可以说,在法律的每一个建构性的要素中,都包含着它所欲实现的目的。而技术是服务于目的的,是价值的支持系统。在刑法的实践中,无论是立法者的技术手段(体系形成、规范表达、概念设立)还是司法者的技术手段(法律适用、法律解释、法律推理),都必须受制于刑法的规范目的,这不仅是人类理性的要求,也是对“法治”的
比较研究是目前各类学科理论研究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并且在许多学科领域由研究放噶转化为专业学科,以法学类为例,有比较法学、比较刑法学、比较犯罪学、比较法制史学等。《少年刑法比较总论》笔者的愿望就是不要让人感到写成一篇犯罪学的论著,它只能是刑法,而且是特殊刑法。在研究过程中坚持辩证法,既坚持丰富资料,又避免有资料堆砌之感;既追求全面,又重点突出,避免有面面俱到之感。
《死刑的终结:英国废除死刑问题的历史考察》内容简介: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死刑就与人类相伴而生。至启蒙运动以来,随着人道主义和人权的日益彰显,这一状况才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进入21世纪后,世界已有2/3的国家和地区废除了死刑。在这种情况下,废除死刑俨然已成为一股巨大的社会浪潮,废除死刑问题也逐渐开始受到社会和学界的关注。
《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研究: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条件不起诉制度为中心》主要研究未成年人犯罪起诉制度的基本理论,包括了未成年人条件不起诉的价值取向研究、未成年人犯罪条件不起诉的适用范围研究、未成年人条件不起诉的适用条件研究、未成年人条件不起诉的程序研究等内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研究: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条件不起诉制度为中心》重点论述的是未成年人犯罪的起诉问题,是一个事关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重大问题。《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研究: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条件不起诉制度为中心》内容概述论证严密,资料详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可谓司法实践的红宝典。
《刑罚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系《“三点”法律问题判解研究丛书》之一,以犯罪构成制度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为切入点,在比较分析各国立法和有关学说基础上采取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重点、疑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研究。希望对于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均有各取所需的参考价值。
刑法的空间效力同原始意义上的“国际刑法”源出一流,但近年来其相关内容却似乎成为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少有人问津。本文试图运用国际法提供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这一问题,以应对犯罪的国际化及高科技化趋势,打破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的隔膜状态。全文共分五章:章概述刑法空间效力的基本问题。刑法空间效力是包容在更为广泛的刑法效力乃至法律效力的概念之中的,而法理学上普遍认为,一部法律能否适用取决于时、地、事、人四因素。由于这四因素之间是一种密不可分、相互从属的关系,而刑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对人的行为——包含了人和事两个因素——的定罪量刑问题,因此在作为前提的刑法效力维度设定问题上,以二维度说较为可取,即应以时空范畴为基本坐标,将对属事和属人因素的研究从属进去。理论上亦有将刑法空间效力的规定
本书以比较研究的方法,主要从刑法学角度系统地对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犯罪构成的要件、与相关犯罪的比较、刑事管辖权、有关的国际公约以及我国的立法完善等问題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的具体立法奠定了基础,也为司法实务提供了理论积淀,其创新之处在于结合立法与国际公法的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立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