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问答:覆盖新立案标准内容;新旧对照:凸显新增应予立案的情形;相关规定:相关法律法规及法律解释。
本书是日本目前最为的刑法教科书之一,本书体系完整,观点成熟;概括全面,分析入微,堪称日本当今刑法学界通说见解之集大成和刑法体系书之典范。本书内容的基本特点是,从犯罪的本质是违反社会伦理规范的法益侵害行为的立场出发,当代日本刑法学中长期以来所存在的行为无价值论和结果无价值论之争,将国民的法律感情作为刑法解释的重要参照,并且将这种基本考虑贯彻到对每一个具体问题的分析当中。
土地犯罪与刑罚或称土地刑法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时期凸显的一个新的重大刑法学问题,也是法学界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基于此课题之重大,《土地犯罪与刑罚研究》的笔者姜爱林缘于在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工作,加之主要从事土地法律与监督工作之便,得以率先涉足这一全新的领域。2010年下半年,笔者对1985年以来、差不多25年时间所撰所写的各类文章进行汇编、整理。编辑整理的基本原则在于:编集整理,分类成册,力成体系。这是一项比较繁杂、枯燥的文字工作。经过半年多艰苦的收集、编纂、分类、打印“综合”工作,终成经管卷五本、政法卷六本、文学卷二本、外卷一本。
《渎职侵权犯罪认定疑难问题解析》以渎职侵权犯罪的四十余个罪名为核心,逐个深层解析办案疑难,阐释各罪立案标准,对新时期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立案、侦查等环节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财产罪比较研究》这本书,试图通过对东西方各主要国家有关财产罪的刑事立法、判例和学说的比较研究,为学者提供一方面的参考借鉴资料。比较研究固然是一种很好的介绍引进国外研究成果的方法,但这需要作者有较好的学术修养、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丰富的研究资料。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实用性,可供广大相关人士参阅。
本书从犯罪防控的角度解析犯罪人与犯罪心理现象。本书共有13章。围绕着“犯罪心理研究与犯罪防控”的主题大致论述了以下内容:如何以人为对象开展犯罪防控研究;犯罪人的基本类型;犯罪心理的不同表现;相关的防控建议。
本书共分5个章节,主要对刑事和解的成长与复兴、刑事和解的基本主张、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刑事和解的制度构建及对刑事和解的批评与反批评作了介绍。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从新判例看刑法(第3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是以山口厚教授在日本著名的《法学教室》杂志上连载的文章为基础的结集,全书共二十四章,对刑法总论以及各论的一些重点疑难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和分析。作者特别通过对日本的判例进行详细的梳理,得出相应的结论并进行充分的论证。每篇文章都结合各级裁判所特别是裁判所在一个问题上所作出的新刑事判例,从刑法理论上进行梳理、反思和评价。对于中国刑法学界而言,这一著作既有利于我们对于日本刑事司法实践的进一步了解,也有助于我们对于刑法理论中相关问题的深入把握。《从新判例看刑法(第3版)/当代世界学术名著》的出版对于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案例指导制度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刑事证据能力导论》通过历史考察和比较分析,指出刑事证据能力规范本质上只是英美法系陪审团审判模式下的一种排除证据的古老机制,它原本是一种技术性规范,为英美法系所独有。全书以理论开篇,以制度终结,无不是在围绕纯粹的法学问题进行探讨。全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刑事证据能力规范的历史演变、刑事证据能力规范的体系、刑事证据能力规范与刑事审判程序、刑事证据能力的法定与裁量等。
《超级谋杀者的心理画像》不是又一本关于连环杀人杀手的故事书,它比老调重弹那些犯罪过程更有吸引力。它不用令人毛骨悚然的犯罪情节或血淋淋场面的描述吸引读者的目光,而是通过陈述犯罪细节来刻画解读犯罪的心理轨迹,他也不用危言耸听的方式来描绘已侦破的案例,而是已实事求是的态度直截了当地叙述形形色色命案的侦查过程。
雪人一役之后,身心受创的警探哈利?霍勒来到香港疗伤,然而,挪威一桩骇人听闻的连环杀人案和病重父亲的牵绊让他告别香港的颓废生活,重回奥斯陆。两名女性死者被自己的血液溺毙:体内的麻醉剂,牙齿上的钶钽金属,口中24个穿刺伤口……种种证据显示凶手是同一人。罕见的凶器,毫无线索的案情,无法揣测的动机,让查案陷入僵局。作为挪威专享有追缉连环杀手经验的警探,哈利?霍勒开始与新搭档卡雅,老搭档卡翠娜、侯勒姆一同追查凶手。不久他发现一名失踪女性和三名死者有所关联——她们都曾在某个滑雪小屋度过一晚。哈利追查到当晚也在小屋的一名旅客,却发现他已经遇害;小屋里的住客登记簿,也被人刻意撕去。当晚在小屋里究竟发生过什么事?是谁一一杀掉这些萍水相逢的旅客?为了深入凶手的内心,哈利决定求助于昔日的宿敌——在
这是一本对刑法所涉基本问题进行通透讲解与独到分析的专著式法学的教科书。本书以刑法机能、刑法原则、刑法解释、犯罪构成、犯罪形态、刑罚制度等问题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所涉学说予以客观介绍,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细致分析,同时辅以丰富案例,从而对刑法基本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广博宽泛的内容与旁征博引的介绍,保证了本书的全面性与适用性;现实案例的选用与深入浅出的分析,又使本书具有突出的现实指导作用。因此,本书不仅适用于刑法学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使用,同时也具有的学术意义。
罪刑法定是法治原则在刑事法中的集中体现,罪刑法定的立法规定,标示着一个国家对刑事法治的认同。但罪刑法定的立法承认并不表明罪刑法定已经实现。罪刑法定实现的标准是:在整体的立法观念上以法治理念作为立法的基本价值标准,并以精湛的立法技术实现立法理念的要求;以法治观念作为司法的基本思想,在法律解释、制度构架、程序设计、司法者素质等方面均达到法治的要求,是罪刑法定实现的必要前提。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罪刑法定的思想基础;罪刑法定的基本内容与评价;罪刑法定在立法程序上的实现;罪刑法定在立法内容上的实现——罪之设定;罪刑法定对立法技巧的要求;罪刑法定在司法程序上的实现;罪刑法定在刑法解释上的实现;罪刑法定的司法实现环境等。 本书适用于法律大专院校本科生、研究生及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法学
《死刑密码:以十个死刑犯为视角》作者从事死刑公诉十余年,和数十名死刑犯有过近距离接触。作者以亲自公诉的十个死刑犯的详细描述为依托,夹叙夹议,反映了作者对我国死刑问题的研精覃思。《死刑密码:以十个死刑犯为视角》以十个死刑犯的最后遗言为视点,透过死刑犯的内心世界看死刑,以独特的视角试图打开我国死刑的密码,引导我国民众死刑观念的潜移默化,从而加快推进我国废除死刑的历史进程。
学术之盛需要学派之争。学派之争需要领军人物与追随者。本书以我国刑法界学派之争的提倡者张明楷教授的刑法学说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张明楷教授的主要学术观点,重点研究了张明楷教授刑法解释的基本观念、实质的犯罪论及其犯罪论体系的新发展等诸多问题,试图揭示张明楷教授所的刑法新思潮,从而为我国刑法学界未来的学派之争力所能及地铺垫基础。本书有助于学生、学者与实务者掌握我国刑法学的新动向。对于试图迅速把握张明楷教授主要学术观点的人士来说,本书更是。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