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写给“科班法律人”的,也是写给“法律门外汉”的;是写给在读本科生的,也是写给在职审判员的;它写给想要了解“刑法是什么”的人,也写给打算反思“什么是刑法”的人;写给想要从象牙塔里跳脱出来戏说闲聊的人,也写给企图深入学问腹地、较真儿地琢磨本土问题的人;它企图让学者风范十足的理论家望洋兴叹, 妄想令整日埋头办案的实务人员心满意足;它想要为不会分析案例的本科生提供一本“九阴真经”,还想给上到硕士、博士却还一头雾水的研究生送上一部“刑法观止”;它虽然未必能帮到你准备 的中国法考,却一定能让你认清自己脚下是一条怎样的职业之路;它可以给你刚刚点燃的法学兴趣火上浇油,也能够为你快要熄灭的学术热情雪中送炭;它是一场又一场从案情出发、畅翔于立法与学说之间而终究要回到“案子怎么判”的唇 舌剑
《反思刑法》一书以比较法的方法把我们带入英美刑法的理论迷宫之中,并力图使我们从中走出来。在《反思刑法》的前言中,弗莱彻教授论及了比较法方法对于《反思刑法》论述的决定性意义。弗莱彻教授选择的比较对象是德国,而德国恰恰是近代大陆法系刑法理论的发源地。弗莱彻教授将《反思刑法》命名为《反思刑法》,这是大有深意的。在某种意义上,《反思刑法》不是一本简单地叙述英美刑法理论的著作,而是对英美刑法理论进行反思的著作,反思是《反思刑法》的一条基本线索。英美刑法为什么需要反思?对于这个问题,弗莱彻教授并没有给出正面回答。但从《反思刑法》的前言中,可以隐约感觉到弗莱彻教授对英美刑法理论现状的不满,认为存在某些因素,妨碍了英美刑法及其基础理论的精深。在此,弗莱彻教授承认了英美刑法理论不够精深,而这
犯罪未遂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故意犯罪的一种重要的未完成形态,其理论价值和实务意义突出。本书立足于我国关于犯罪未遂的刑法立法、司法实践和刑法理论,适当参考借鉴外国立法例和刑法理论,对犯罪未遂形态的基本问题及总则、分则领域的相关问题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书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拓展了犯罪未遂形态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具有理论和实务参考价值。
《犯罪总论比较研究》系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刑法基础理论比较研究”的最终成果之一,其包含三篇二十章,对犯罪塈犯罪构成问题、犯罪形态问题和正当化事由问题等犯嚣基本理论领域的一系列专题进行了研究。这些专题设置涵盖了犯罪基本理论领域的主要内容,并注意反映近年来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开拓需要,专题研究深入细致,注惑中外比较。理论与立法及司法实践结合,从而比较显著地繁荣和深化了我国犯罪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