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张之洞尝劝学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是时,国势颓危,列强环伺,传统频遭质疑,西学新知亟亟而入。一时间,中西学并立,文史哲分家,经济、政治、社会等新学科勃兴,令国人乱花迷眼。然而,淆乱之中,自有元气淋漓之象。中华现代学术之转型正是完成于这一混沌时期,于切磋琢磨、交锋碰撞中不断前行,涌现了一大批学术名家与经典之作。而学术与思想之新变,亦带动了社会各领域的全面转型,为中华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时至今?,中华现代学术已走过百余年,其问百家林立、论辩蜂起,沉浮消长瞬息万变,情势之复杂自不待言。温故而知新,述往事而思来者。《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之编纂,其意正在于此,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收纳各学科学派名家名作,以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之新变,探求中华现代
《伦理体系》是黑格尔早期*早的一部成体系的手稿,它极有可能是1802年至1803年间为在耶拿大学开设“自然权利”课程而撰写的一部讲义。这部手稿早在罗森克朗茨的《黑格尔生平》等著作中就有著录,在黑格尔早期著作与思想日益得到重视的20世纪初开始广为人知并得到重视,后来经格奥尔格·拉松整理刊布、流传。关于这部手稿的意义,它的英译者之一H.S.Harris说;“在《伦理体系》中,他成熟时期政治理论的一般概要已经得到了清晰的描述。但是,在这篇早期论文中描绘的活生生的社会有机体的观念,是黑格尔有意识地建立起来以反对普鲁士和费希特的‘国家机器’的;虽然神圣的罗马帝国确然是一具僵尸了,但是弗里德里希大帝的普鲁士还活着。”弗朗茨·罗森茨威格在《黑格尔与国家》中说:“黑格尔把一部手稿命名为《伦理体系》,他为了准备1802至1803年
在本书中,作者探讨了研究人类行为的道德科学能否存在,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逻辑方法才能推进道德科学的发展,以便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为此作者辨析了因果关系和必然性,广泛考查了科学的一般逻辑在道德和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并特别强调从历史概括中引出的经验规律必须能从人性科学中演绎出来。
从形而上学到逻辑学,悖论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可以从其丰富的文献上得到显现。但到目前为止,在伦理学中很少见到对悖论的批判性研究。在伦理学的前沿工作中,《10个道德悖论》首次为道德悖论的中心地位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它提出了10个不同的、原创的道德悖论,挑战了我们某些*为深刻的道德观点。这本具有创新性的书追问了道德悖论的存在究竟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并且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探讨了悖论能够在道德和生活上教给我们什么。
道德进步是如何发生的?社会是如何摒弃那些长期沿袭的不道德习俗的?在《荣誉法则》一书里,奎迈?安东尼.阿皮亚探讨了一个长期受到忽视的改革动力。阿皮亚审视了以往道德革命的实例,并且对当代反对残忍习俗的运动作出描述,揭示了一个道理,即理性、道德或者宗教都不足以推进社会的改革。只有在不道德习俗与荣誉发生冲突之后,不道德习俗才会终消亡。 阿皮亚拥有讲述故事的天赋,以及哲学家的严谨态度,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探讨了与道德相关的问题。从满人废止中国古以有之的缠足习俗,到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在伦敦与废奴运动领袖们的会晤,《荣誉法则》一书揭示了道德革命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本书旨在从伦理思想史和经济学史的视域,以明末清初的实学思潮为背景,结合与同时代英国亚当斯密的经济伦理思想的比较,探讨颜李学派伦理思想中的人性论、义利观、“习行”修养方式、“经世致用”思想的内在逻辑与理论内容,揭示其在中国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学术兴衰的缘由和在现代的理论价值 颜李学派的伦理思想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值得深入研究。本书主要包括七个部分:颜李学派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理论基础、社会价值取向、实践方式、终极目标、历史命运及价值启示。
《中国伦理学史》全书分绪论、先秦创史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四大部分32章,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伦理学界重要的流派及主要代表人物,并阐述了各家学说的要点、源流及发展。本书是第一部系统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生、发展及其变迁的学术著作,阐述了从孔子到王阳明28位思想家的伦理思想,附录中列叙了戴震、黄宗羲、俞正燮三人的道德学说。此外,本书还收录了蔡元培所编《中学修身教科书》,如其例言所说“悉本我国古圣贤道德之原理,旁及东西伦理学大家之说,斟酌取舍,以求适合于今日之社会”。
作者为新儒学的第三代学人之一.本论集收入10篇文章.前3篇为**部分,是作者受汤一介教授邀请在北大作蔡元培学术讲座与汤用彤学术讲座的记录.第二部分有5篇文章,回归传统的儒家学术资源并讨论其现代的涵义.第三部分2篇文章,回到当代新儒家的视阈,以具体的例证对典范进行重构与诠释。
面对汹涌而至的真相,当今世界要求身为分析师的我们重新审视“死亡冲动”的概念。早在二十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灾难前夕,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就在交流中 提及了这些问题。我们显然有必要尝试拉康在题为“精神分析伦理”的研讨班中指出的道路。拉康叹惋人类智慧发生某种程度的崩塌,与此同时他提出应该学习儒家智者,借道中国文化去诠释有关人类发展的当下问题。拉康认为,科学让我们登上“高速行进的火车”,驶向它无从知晓的未来,如果没有人去关心伦理问题,这未来就有可能是毁灭性的。这里需要的就是智慧,是中国的先哲孜孜探寻的人类应有的存在方式:理仁。精神分析是一种“有关欲望的科学”。它能用“快乐的知识”去寻找智慧,来改善个体和集体的意识和明辨能力。
《幸福书:追求生命中的永恒喜悦》作者布吕克内是法国屡次获奖的著名小说家及散文评论家。在书中,作者通过分析历史上幸福观念的演变,打破一般人对于幸福的迷思,并对人世间的享乐、痛苦、责任,乃至于美好的人生,提出许多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见解,读者称其为“幸福圣经”。 作者告诉我们美好人生的秘密,就是永远不要一成不变地去追求幸福,尽管去迎接它,不要强留,失去了也不要遗憾。人生的幸福就在你看待幸福的方式中。
本教材在总结和吸收近年来国内外医学伦理学研究和教学成果的基础上,以典型案例导入的方式,将当前许多前沿的医学发展问题及医疗卫生改革问题纳入了医学伦理学的研究视野,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践,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伦理决策能力,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信念。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医学道德规范体系、医疗人际关系伦理道德、预防医学的伦理道德、临床医学实践中的伦理道德、护理伦理道德、卫生管理工作中的伦理道德、生育控制与生殖技术伦理道德、移植伦理、放弃治疗与长期照护的伦理道德、临终关怀与死亡伦理道德、医学科研工作的伦理道德、现代生物医学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和医学伦理教育、评价、修养等,共计十六章。
人人都要思考,人人都要推理,人人都要论证,而且每一个人都要面对和他人的推理和论证。我们每天都被来自诸多媒体如书籍、话语、收音机、电视、报纸、雇主、朋友和家人的推理所包围。 有些人善于思考,善于推理,擅长论证,但有些人则不是这样。良好的思考、推理、论证能力,部分来自某种自然的天赋。但无论我们的天赋如何,都是可以得到改进和加强的。学习逻辑正是改进人们天赋的推理和论证能力的优选办法之一。通过学习逻辑,人们能够掌握进行良好思考、避免错误推理的策略,并掌握评价论证的有效技术。 《逻辑的力量》秉承这样一种信念,即逻辑工具的确是有力量的,对逻辑的学习是提高读者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优选方法之一。《逻辑的力量(第3版)》的每一章都表明:逻辑工具能够用来分析和评价关于重要问题的意义重大的论证。
这本书被称为民国奇书,而且是台北国立图书馆镇馆之宝,八十年代于台湾、香港和日本。那么此书奇在何处,宝在何处,为何? 作者李宗吾以“正话反说”的形式,把中国历代“明君”、“圣人”脸上画的、头上蒙的那些仁义道德撕扯得干干净净,并统一地给他们一个新的定义“厚黑”。厚黑,简单说就是面厚心黑而已。刘邦因为厚黑而得天下,曹刘孙因为厚黑而三分天下,李世民因为厚黑而坐上皇位,由此可见,这些明君们的“发家史”其实就是“厚黑史”。而所谓的“圣人”也是因时势而造,因为汉武帝尊儒,所以孔子所推崇的人连同他自己就都成了圣人,如果汉武帝尊的是道家或法家,那么圣人们就又要换个名单。李宗吾文笔犀利、言语辛辣,以超凡绝世的思想深度,看透这埋藏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之根本,并写诸笔端,将其大白于天下,这番高论甚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