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斯兰教典籍选三编》,是对民国时期中国伊斯兰教典籍的整理、编录。本套书收有《汉译耳木代》《上海清真寺征信录》《清真醒世篇》《古兰经国文译本》《回教人不吃猪肉的道理》《播音》《回教哲学》《回教真相》《回教教育史》《回教基督教与学术文化》《先哲言行类钞》《汉译古兰经*章详解》《清真礼拜教科书》《格言联璧》《天方大化历史》《清真要义》《穆罕默德的默示》《由上海至麦加》《穆民之一日》《清真撮要》《选译详解伟嘎业》《回教初步浅说》《至圣实录纪年校勘记》《穆圣的夜行与升霄》《斋月演讲录》《中国回教史》《模范中阿会话》《连五本》《穆罕默德言行录》《回教哲学史》《教义学大纲》。其中既有对伊斯兰教义理的研究,也有通俗的普及读物。除了思想类的著作之外,还有典制、历史类的著作。举例来讲,在
激进主义一直是一股穆斯林世界的破坏性力量,成为伊斯兰教的肘腋之患,流毒千余年,今后还要和我们如影随形地伴生下去。鉴此,我们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维度,梳理漫长的穆斯林激进主义历史演进轨迹,探寻其背后实现不同时代传承的激进理论家和践行家的言行,目的不是渲染激进思想及其行为,而是力求提供一份能够正确把脉激进势力历史发展趋势的资料,让政府和社会了解这段激进历史,并以史为鉴,找到同激进势力作斗争的坚定信念和智慧,*终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大局和世界和平添砖加瓦。
本书对从康德以来的批判哲学进行溯源式的再思考和批评,证明专享保证必然的就是自然法则的偶然性。本书让思考的对象从局部的关联转变为保证之物,将其放置在与人世经验接近不同的关系中,进而化解传统哲学中“经验”与“”的区隔。
1920年8月,年轻的瑜伽行者尤迦南达踏上了斯巴特城号,开始了长达30余年的西方之旅,自此,来自东方的古老智慧、探索人类生命奥秘的克利亚瑜伽将照亮整个西方,解救无数迷茫的心灵。 尤迦南达大师以饱含深情的笔触,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他与上师圣尤地斯瓦尔之间感人至深的深切情感,与甘地、泰戈尔等圣人之间倾心相与的坦诚交流,以及他运用瑜伽密术体会宇宙真义时所感受到的巨大愉悦。本书在出版的近半个世纪里一直备受欢迎,曾荣登美国《洛杉矶时报》排行榜,先后被译成18国文字,影响极为深远。
《心经》,全经只有260个字,是佛教大乘典籍中,文字最短少,却最深奥微妙的经典。这部简短的经广受世人喜爱,在佛教道场里,从日常课诵到大小佛事,无不念诵此经。然而,诵念者虽多,但是能真正了解义趣的人却很有限。关键原因在于这是一部经过萃取浓缩度极高的经,但却能精确而完整地阐述五蕴、四谛、十二因缘等皆空的佛教核心义理,并清楚告诉人们获得真正解脱智慧的修学次第。 如何破解《心经》的浓缩文字,直达解脱智慧的关键?本书作者张宏实先生,运用他所擅长的现代电脑工具和图解方法,向读者揭示: 读懂《心经》的4大关键。 10个中外《心经》版本逐字交叉比对,还原心经的完整面貌。 达赖喇嘛精彩解释《心经》最后咒语所隐含的修行次第。 日本的空海大师、中国的东初老人精辟分析《心经》是密教经典。 对于
奥古斯丁在哲学和神学上影响人类文明1600多年。作为一个杰出的思想家,他的信仰归宿可以说代表了一代希罗人文知识分子的选择。他所确立的“信仰寻求理解”的认识论路线成为西方古典文明的标记。在他之后的一代代思想者不断从他的思想寻找灵感,不论天主教神学,更正教神学还是启蒙哲学甚至当代的存在主义, 都从他那里寻找精神资源,他是西方文明里绕不过去的一个根基性人物。 作为现代文化人,无论你的思想路径如何,你已在有意无意中被他影响。 本书收入的两篇是奥古斯丁人论(Doctrine of Man)的代表作。《论自由意志》探讨恶的来源和人的自由意志问题。《论本性与恩典》探讨人的全然败坏与上帝的全然恩典。二文奠定了奥氏对人的本性探讨的基本思路,成为西方性恶论的经典阐释。
目前,国内已出版了不少介绍罗杰斯学术理论和思想的书籍以及罗杰斯本人的几乎所有主要著作,但仍然没有一本罗杰斯的传记。《卡尔·罗杰斯传记》是国内第1本比较全面地介绍罗杰斯个人生活、职业生涯、学术思想的传记。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实现良性发展,最终达到自我完善,他坚信关爱、理解、个体尊严的价值。卡尔·罗杰斯的所有理论,无论是他的“当事人中心疗法”、“自由学习”,还是“全功能的人”的概念都具有鲜明的人本主义特色。在《卡尔·罗杰斯传记》中,罗杰斯的个人生活和他的学术思想是紧密相连的。《卡尔·罗杰斯传记》让人们对罗杰斯的理论及其人本主义心理学,甚至是人本主义理论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本书的研究主题是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学哲学,主要关注他关于“面相观看”和“意义体验”问题的评论,尝试用“语言游戏”的方法来阐明心理学家们所犯的“语法错误”。全书首先解释维特根斯坦对沃尔夫冈?科勒、威廉?詹姆士和约瑟夫?雅斯特罗等人所作的批评,随后重构他关于“看”的两种用法的论证,以及关于内在、外在关系相区分的理论,在此基础上再探讨语词意义与图画面相之间的关联。
大道之真谛,必由历史实践所总结而来。故以孔子之圣德,尚仅止“述而不作”;小于何知?尤不敢妄事臆创。本书之作,也不过是把久遭蔑弃的中华传统大道,溯源竟流地略加拂拭,希望稍获澡雪。殷勤望其重现煜煜光华,以救今曰之偏蔽而已。虽未敢草草从事,但讹误仍终难免。若有乖忤,责在小可;若有可取,则本先贤所赐,实未敢掠美自是,故亦当不无一得。 《礼记·礼运·大同篇》开篇就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径直揭示了中华文化的真精神。因而即以前四个字,作为本书的标题,意在指出:中华文化,即乃人类文化之正源主脉。 中华,自成世界。远从尧舜揖让起,直到清代中叶,堂堂五千年,便以“天下”自任,而逐渐成长起来;一直未曾自居于需要竞存的列国之林。故其所言之道,历来就是“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之大道。而不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急遽发展的时代。信息爆炸使得人们感到更加迷茫,知识似乎与信息成了同义词。人们疯狂吸收信息的同时,却不可避免地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失落。何谓知识?知识与我们这个物种的生存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思索这些问题,对于重拾我们的主体性具有重要意义。海德格尔是公认的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其存在论影响了二十世纪及其后哲学的走向。书稿深入探讨了海德格尔的知识实践论,阐发了其与古代认识论——亚里士多德的知识论之间的关联,其对近代知识论的革命,其与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关系。进而探索了从海德格尔的角度出发,实践性知识与理论性知识的关系。从而从哲学的角度阐发了知识的内涵,探讨了其对人类主体性确立的深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