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详细的资料,细腻的笔触,勾画出英格兰足球王子大卫·贝克汉姆与娱乐辣妹维多利亚的成长历程,展示了他们之间传奇浪漫的爱情故事,描述了他们在被媒体热捧之后、喧嚣繁华背后的真实生活,记录了他们奋斗在足球场和娱乐界中的酸甜苦辣,对贝克汉姆与弗格森教练之间的恩怨纠纷、与阿根廷队员之间血海深仇、与球迷之间的剑拔弩张、与媒体之间的是是非非等有墨颇多,内容引人入胜,值得一读再读,一品再品。
《贺麟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是社科院哲学所为纪念贺麟先生诞辰百年而举办的纪念会的论文集的合编。贺麟先生为一代宗师,在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方面都有建树。研讨会也因此而涉及了贺先生哲学的各个方面:从学问到人格,从介绍西方哲学到新儒家的思想,面面俱到。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但未及写出定稿。1962年在台北病逝。 胡适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南港)院长等职。胡适还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袁振英传》是系统介绍袁振英生平的著作,大致上描述了袁振英一生的经历。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袁振英,书中附录了袁振英的部分自述、近年来一些学者发表的研究文章、袁振英生平简表等资料。袁振英是广东东莞人,先后参加上海、广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中作过重要贡献。
我次看萨特的作品,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外国文艺》杂志译载了他的《肮脏的手》,这个剧本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后来又在《世界文学》杂志1980年第4期上读到他的《死无葬身之地》,它给了我精神上的巨大震撼,而此时萨特已经去世。自那以来,25年过去了,当时如饥似渴地捧书阅读的情景恍然如在昨日——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已是萨特百年诞辰。 据国外统计资料,生活在20世纪的作家、思想家中,按其作品被人引用的情况排名次,萨特是稳稳地排在位。我们说萨特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家和思想家,应该不是一个过誉的说法。对于这样一位文学和思想大师,在他百年诞辰之际,奉献一本关于他的传记,是我很想做的一件事情。 传记首先要真实。而真实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可以称之为客观的真实,如“某一时间萨特母亲给了萨特两耳光”,这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思想家、杰出学者。本书系统叙述了自具特色的章太炎学说形成、成熟、嬗变的历史过程,在充分肯定章太炎在革命史上业绩的同时,结合其生平,重点突出了他的学术活动与学术成就,说明他如何来自旧学营垒,适应时代潮流而一步步成为20世纪中国思想史上、学术史的一位巨人,展现了近代中国国学的新的内涵及章太炎为中国国学贡献一块的瑰宝和根源。
天才可能是天生的,但大师绝不是天生的。在这92位大师的成长历程中,老师和亲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为您讲述的是大师成长中那最为关键的一步。
......
本书中的这些人物,大都不在人世了,但是他们在人类历史的广场上留下过庞然背影,留下过空谷足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存在,提升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类的光荣。因此,这些人物完全有理由成为一种典范,激励成长,激励心灵。
本书是《南方人物周刊》新锐记者吴虹飞第三本访谈录。《名流》将给读者带来什么?海岩、赵涛、郑钧、还是、阿来、慕容雪村?……还是,只是吴虹飞?《名流》依然延续吴虹飞一贯的思考和手笔,将各路名流一网打尽,毫无疑问,是一份关于历史、文字、艺术等领域在这个时代的底稿。
人生短短几十年,何苦撑得那么疲惫,何不学会忘却?一定要抓住今天,抓住当下,别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每天都是一天:活在当下拒绝遗憾的人生哲学(经典珍藏版)》读者寻找内心苦苦追寻而又难以找到的答案。它告诉读者如何忘记过去,抓住今天;如何认识自我、修正自我、战胜自我,活出真我的风采;告诉读者在经历磨难时应该怎样面对……《每天都是一天:活在当下拒绝遗憾的人生哲学(经典珍藏版)》中文字如涓涓溪流浸润你的心田,让你的内心不再荒芜,让你不再彷徨无策。
在纪念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百年华诞的日子里,老舍茶馆和中国乡土艺术协会等单位联合隆重举行纪念老舍先生百年华诞的活动。不少老舍先生生前好友、名作家、名戏剧家、名曲艺家和从事老舍研究的学者共聚老舍茶馆,觉悟回忆老舍先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化、热爱人民艺术的高尚品德,一些老舍研究学者、教授还在会上交流了学术研究成果。会后,把会上的发言、论文编成论文集《百年老舍》,由老舍茶馆资助出版了这本兼有纪念性和学术性的文集。
民国在新旧的杂糅中跌撞前行,在传统与新文化运动的冲撞中也造就了一个个炫目的传奇人物。我选取的这些人物,他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作家。在南京这座旧都里,随便走几步,都能寻出当年这些才子佳人们的踪迹来。 他们才情四溢,大概是有才自然有情吧。他们中既有“冠盖满京华”的胡适,也有“斯人独憔悴”的萧红。是才思溢淌了幽情,还是幽情激发了才思?我不知道。 他们特立独行,却也共享着那个时代的烙印。他们和他们所在的时代一样充满了矛盾:高贵而平和,脱俗而市井,风流而坚守,孤傲而谦卑。 他们的爱情结局,大都犹如优伶独自在台上甩着水袖。看似繁华,其实散场过后,便是死寂一般的落寞与忧伤。
本书是《南方人物周刊》新锐记者吴虹飞第三本访谈录。《名流》将给读者带来什么?海岩、赵涛、郑钧、还是、阿来、慕容雪村?……还是,只是吴虹飞?《名流》依然延续吴虹飞一贯的思考和手笔,将各路名流一网打尽,毫无疑问,是一份关于历史、文字、艺术等领域在这个时代的底稿。
梁漱溟(1893-1988)的一生像迷一样传奇。他年少便名满京华,却断然辞去北大教职,投身乡村建设运动。为救国他九死一生出入抗日前线,虽以文化创造为务,却又多次周旋于党争政协;身陷噩运时,仍惊世骇俗之论,以文章名世,奠新儒学之基,却拒不接受学者、哲学家之衔。梁漱溟一生多不可思议之处,却自认只为解决人生问题而活,简单明确,并无任何玄虚。他就这样纯粹地活着,成全了自己,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全了世界。
本书作者的传记的显著特色,是史料翔实、语言生动,从刻画人物中显出示相当吸引人的艺术感染力,本书是初试此道的最早专著,却已经才华崭露,预示着更大的成就。在狄德罗的多种传记中,这是值得称道一部分。本书不是以小说体裁描绘狄德罗的生平,作者只是力求叙述得生动一些,既然这位哲学家的思想和形象在一百五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