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年谱长编》计1卷(册),549千字,收录图片290幅。本书以 信 为要义,以朱光潜的生平行止,尤其是和美学思想形成相关的文艺思潮、理论批评、社团流派、文人交往、家庭温情线索为核心,从社会背景及重大文化事件、朱光潜美学自身理论和观点的转换、家庭及文人之间交往事况三个方面展开,以年月为经纬,编述其生平活动、言论、著作及影响等。全书分十一卷逐条纪事,并辅之于美学专题的分析,纪事和专题相结合,遵循科学的方法收集史实、说明因果,演绎出谱主的美学理论和人事、社会历史关系的来龙去脉,勾勒出朱光潜一生的全貌。
《新编傅山年谱》笔者尹协理从一九八二年开始研究傅山,焉傅山在生活非常艰难的情况下做出如此众多的贡献深深感动。但由于以前研究与宣传不够,国内外能全面了解傅山的人并不多见。于是决定深入研究傅山的事迹及其贡献,到处搜寻、广泛发掘傅山的*作与流传至今的手稿;利用晋阳学刊这个学术园地,在主编高增德先生的支持下,开辟了傅山研究专栏,联络省内外专家学者,发表了一批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笔者自己*是努力撰写学术研究论文,在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研究、文史等国内各大专业杂志发表,宣传傅山的思想与学术贡献;在此基础上,向笔者供职的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刘贯文先生、副院长张海瀛先生*力建议,由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发起,召开全国性的傅山学术讨论会,以引起学术界对傅山研究的重视。于是在省委省政
本书稿是日本东洋文化研究所访问学者史杰鹏为所开《史记》 撰写的讲稿的结集。分为“刺客”“游侠”“战争”“谋略”“女性”等专题。多从文字、音韵、训诂的角度切入,对先秦、秦汉的社会情状、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等方面进行剖析。把《史记》这部史学名著放在它所产生的历史情境中加以观照。对一些历史爱好者感兴趣而存在争议的话题,如“李广和卫青、霍去病孰强孰弱”“羹颉侯的封号是否含有贬义”等,进行专门的辨析,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语言生动,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张旭、车树昇、龚任界编著的《陈衍年谱》系 闽人年谱丛书 之一种,以福建侯官(今福州)人,近现代著名诗人、词人、诗文评论家、学者陈衍为对象,在前人编纂著述的基础上,旁证考订而成此书。本年谱从陈衍的诗文、信札、翻译、编辑等资料中系统地搜集他在政治、经济、教育、文艺和日常生活诸方面的活动,也参照与谱主同时代人留下的书信、日记、评介文字和海内外各种档案及私人收藏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陈衍一生以及数十年来中国政治界、经济界、文化界和教育界的发展轨迹,为国内外学者进行此方面的研究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和线索。
本书校点明清之际黄道周弟子等撰写的年谱三种,即(明)洪思《黄子年谱》、(明)庄起俦《漳浦黄先生年谱》、(清)郑亦邹《黄石斋年谱》,以及本书附录的明清人撰黄道周传记19篇,包括明朝黄景昉《黄道周志传》、明朝洪思《黄子传》、明朝査继佐《黄道周传》等。此书原在我社以 八闽文献丛刊 之一种出版,此次修订后再版。整理出版黄道周的相关著作,乃至对黄道周的生平进行著述,可以为学术界研究其理学思想、艺术创作、人格魅力等方面提供载体,乃至为研究晚明社会风云突变的政治、社会、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提供相关资料。
本书由两部年谱、一部日记组成,包括《夏同善年谱》(据上海图书馆藏夏敦复等编《夏侍郎年谱》,1920年铅印本),《王祖畬年谱》(据上海图书馆藏王祖畬编,王保譿续编 《溪山老农自订年谱》,1918年刻本),附《王保譿日记》(据南京图书馆藏《溪山小农日记》稿本)。《夏同善年谱》时间跨度较长,编年、记事详细,有日记的特征,对研究 夏同善生平,了解晚清政治、文化有史料价值。《王祖畬年谱》记述王祖畬生平,《王保譿日记》主要为1911-1912年间记事,对了解清末近代江苏历史、地方社会及藏书家 活动颇有价值。
张君劢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国家社会党(后改名 民主社会党 )的领袖。本书系国内部详细记述张君劢生平和思想发展史的编年体著作。全书采用资料性、学术性和传记性相统一的编撰原则,以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为依据,大量使用档案资料和日记资料,并充分汲取近年来的新研究成果,还原和再现张君劢丰富多彩、命运多舛的一生。许多史料是近年来从中国台湾、香港,以及美国新发现的,笔者经过研究考证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澄清了过去一些出版物中关于张君劢生平研究的失实记载。
沈晖编*的《苏雪林年谱长编》,自苏雪林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农历二月二十四日出生至1999年4月21日病逝,以编年体事录注的方式,逐年逐月逐日撮其重要事迹,忠实记录苏雪林的人生之旅。 笔者在撰写苏雪林年谱之前,曾花费较长时间,查阅她一生活动轨迹的**手资料,通读了她所有已出版的*作,并搜集了相当多的书信(800余函)及大量佚文,对年谱中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接触到的有关知名人物、教学与研究中的重要成果、学术上的重大发现,都一一查找当时背景资料,核定史实,细致梳理,以注解的方式,简要做出交代,目的是凸显这位几乎要跨越三个世纪的知名作家、**教授、*名学者丰富而传奇的一生。
《林散之年谱》,逐年逐月记录了林散之先生从出生到逝世九十余年的生命历程,详细记述了林老求学、交游、创作等的经历,对林散之先生的艺能做了全面的扫描和记录,资料详尽扎实,对于研究者、收藏者全面认识林散之先生的艺术才华,完整了解林散之先生的艺术创生命,深入认知中国当代美术史,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和典藏价值! 林散之先生是我国当代*重要的书法家之一,对当代书坛影响深广。 林散之先生是江浦人,幼尝苦辛但是求艺不断,先得乡贤开蒙,后为黄宾虹老提命。傅雷先生曾说,林散之先生是黄宾虹老入室高足中成就实为仅见者。 林散之先生一生淡泊豁达,晚年书画之名始为广知。高二适先生见到林老书迹大呼: 这才叫字! 启功先生初见林先生的作品时,竟然脱帽肃立,三鞠躬,以表敬意。此二事,一时传为书坛佳话。 70年
《王逊年谱》是中国著名美术史家、美术理论家、中国现代美术史教育奠基人王逊的一部传记。王逊历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任《美术》、《美术研究》编委。1957年他主持创建了中国**个美术史系,为使美术史在中国发展成为独立学科做出了重大贡献。他还参加了国徽设计、景泰蓝改造、建国瓷设计、故宫书画鉴定、敦煌艺术遗产整理等工作,所著《中国美术史》是研究中国艺术传统的经典论著。本书作者为其侄儿,在搜集原始文献和访谈基础上完成,保留了大量一手资料,对研究王逊生平和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历程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吴芳吉(1896 1932),字碧柳,别号白屋、白屋吴生,重庆江津人。民国初年*名诗人、儒者、教育家。早年肄业于清华学校,先后任教于中国公学、明德学校、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参与创办重庆大学,并任文预科主任。有《吴白屋先生遗书》《吴芳吉集》《吴芳吉全集》等*作行世。其才华灿烂夺目,与苏曼殊的俊逸才华前后辉映,代表作《婉容词》被誉为 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 的传世之作。 吴芳吉英年早逝,其人生经历和思想主张多不为人所知。王峰*的《吴芳吉年谱》综合吴芳吉的文章、书信、口记、诗歌,以详尽的史料和细密的考证展现了其一生的思想轨迹、诗歌创作、教育活动及日常生活,考辨了其与郭沫若、吴宓、柳诒徵、刘咸炘等民国学人的交游状况和思想互动,再现了民国初年一位杰出诗人、中国文化坚守者的人生轨迹与内心世界。
曹树钧编*的《曹禺晚年年谱》整理成形得力于作者的广泛求证,因为在50年曹禺研究中,作者除了采访曹禺本人外,先后主要采访了与曹禺相关的110人(亲属、同学、同事、学生),从而全面、客观地展现了曹禺晚年(1966年~1996年)的生活事迹。本书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曹禺晚年年谱上编(1966年~1989年),二是曹禺晚年年谱下编(1990年~1996年);三是附录,即曹禺逝世后的纪念活动与相关艺术活动(1996年~2014年)。同时,本书适当地穿插曹禺与巴金的关系,以及曹禺剧作在演出方面的情况。在本书中,作者除了充分肯定曹禺为中华文艺事业做出很大贡献外,也从侧面反映了曹禺晚年的复杂心态。因此,本年谱力求成为一部可供曹禺研究者参考,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图书。
李慈銘是晚清著名文學家、學者,著有《越縵堂日記》、《白華絳跗閣詩》等,藏書、校書亦具特色。近年來,關於其詩文創作與讀書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日益豐富。然而關於其生平研究則相對薄弱,至今未有一部完整的年譜面世,不能不說是學界之憾。本譜完整梳理李慈銘及其同時代人著述,考證其生平部分公案,充分運用李慈銘日記及同時代人相關詩文日記等材料,展現譜主人生軌跡與性格思想之複雜及變化。本譜首次考察其婚戀、交遊、著述之散佚、藏書積聚與歸宿、學術成長歷程、詩歌創作與主張之變化等,並搜輯李慈銘佚劄百餘通、詩文數十篇,已將部分篇章納入譜內。
本丛刊的主要内容是皖江文献整理。皖江文献,指以安庆地区为中心,涵盖长江之安徽段区域内所孕育、产生和发展并传存于世的各种文献资料。皖江地区历史悠久,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源。皖江文献整理第二批为桐城派作家年谱点校,本书是晚清重臣曾国藩年谱资料专辑,收录《曾文正公年谱》《曾文正公大事记》和曾国藩行状、家传、史传、别传、神道碑、墓志铭、逸事等。
厉鹗是清代*重要的文学家和学者之一,本书为 其年谱长编。内容分年谱与附录两大部分,年谱又分 正谱与后谱两部分。正谱详载厉鹗生前事迹,包括世 系、交游、*述、评选、藏书、交游、酬唱、婚姻、 科举、行旅、游览、疾病、经商等,事无巨细,不惮 繁复。后谱叙录厉鹗身后事迹,以明其地位影响之起 伏变迁,包括友朋追怀、文献流传、后人评论等。附 录包括墓志、传略、*述考、轶文辑存四个部分。 申屠青松*的《厉鹗年谱长编/当代浙江学术文 库》体例完备,材料丰富,考证精审,系年准确,忠 实而细致地再现了厉鹗一生行止及其时代场域、历史 影响,同时对其*述、轶作进行了系统考证、整理, 有助于为厉鹗研究的深入拓展提供坚实的文献基础。
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龙眠愚者等,出家后改名弘智,号无可、药地等,安徽桐城人。幼承家学,博览群书,诗文著于当时,与冒襄、侯方域、陈贞慧,合称“明季四公子”。方以智一生跌宕流离,才情超 ,工诗画,善书篆,乃至天文历算、音韵医学无所不窥。著述宏富,虽身处忧患流离之中,仍著述不辍,生平著述达百余种。 本书搜罗丰赡,考订翔实,辨析中允,信以传信,疑以阙疑。在年谱正文之外,还广泛辑佚方以智的诗文、书画作品,及相关传记资料等,是研究方以智及其学术思想的 参考书籍。
令狐楚、令狐绹父子在唐代政治和文学方面都是具有很大影响的人物,令狐楚是中唐重要的政治人物,与当时许多重大的政治事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又是著名的骈文家和诗人,令狐绹则是牛党后期的领袖人物,父子俩与当时文坛名家都交游甚密。本稿广征旁搜史料,对令狐楚、令狐绹父子的家世、籍贯、仕宦、交游、政治活动、文学创作(包括诗文编年和辨伪)、生平著述等作了详尽的考证和辨析,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对令狐楚父子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填补了学术界的一个空白点。 本年谱在体例安排方面比较科学合理。谱中每年之下先录时事,以见当时之政治背景、朝廷重要人事之变迁、交游之行事等;次列谱文,详列谱主本年之仕宦、交游与政治活动;然后征引考证资料,以明结论所据;对于史籍记载及今人论著有误或歧异者,则作“辨正“、“考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