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个国家,必先了解此国的人。在本书中,你将一览中国历史长河,认识曾在哲学、艺术、文学、宗教、科技和政治等领域留下深深烙印的88位重要人物。 To understand a country is to understand its people. In this book, we will take you on a tour through the long history of China to recall the life stories of 88 important figures who left their personal marks in philosophy, art and literature, relig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olitical movements.
......
......
......
《山海经》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全书现存18卷,其中“山经”5卷、“海经”8卷、“大荒经”4卷、海内经1卷,包含了不少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本书作者从卡通形象的独特角度绘制出里面的山精海怪和人物,旨在让全年龄的人群都能趣味轻松阅读《山海经》,了解这本文化精粹。 全书收录了《山海经》所有原文,并一一对照译文,根据文字描述作者绘制了上千张卡通形象插图,将其中所有的精怪和人物都展现出来。图文并茂,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让人卷不释手。 本书适合国学爱好者、传统文化研究者等阅读。
中国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处,多半在子学的渊薮中。如果把中国文化比作一棵树,那么“经”是树根,“史”是树干,文学是五彩缤纷飘荡着芳香的花朵,而“子”则是沉沉的累累果实。果实才是这棵文化之树的最终成果。也正是这累累果实养育和成就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品格与精神风范,也正是这果实的种子使中华文化得以繁衍、广播。作为子学史的疏理,前人言之最精者莫过于《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三书之子部序。故笔者以此三目序为纲,在讲义的基础上撰就了这部《子学略说》。这实际上是一部简略的中国学术史,望能使学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中国学术史的脉络。
文房四宝不但是中国文人的书写工具,而且是中国文化的承载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文人与文房四宝须臾不可分离,对于中国文人来说,“笔墨精良,人生一乐”。 我们追随历史的足迹,探寻笔墨纸砚的前世今生、了解还淳返古的制作技艺,领略独有千秋的笔墨纸砚;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回味中国古代文人的奇闻轶事,窥探文房四宝的现状以及未来之路。
中山的村落文化底蕴深厚,可以说是半部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本书聚焦中山市的雍陌、安堂、大环、沙涌、横门渔港、桂南6个村落,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了这些乡村的改造过程与保护振兴实施效果。全书既有中山历史村落的概况、历史、格局介绍,又有古村改造的真实故事讲述,也有对这些村落的现状问题及改造的建议和总结等。书中大量的实景照和效果图为中山历史村落的改造提供了依据,起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作用。本书为中国历史村落的保护振兴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学诗浅说》是一本关于如何学习旧体诗词的普及读物。由于著者对古典文学有极深的造诣和识见,对一部诗史了然于胸,本人又擅诗词,故无论谈诗的结构与形式、鉴赏与诵读,还是谈诗的发展与流派、写作途径与方法,都显得游刃有余,可谓既循循善诱,平易亲切,又要语不繁,切中肯綮,令人读后有豁然开朗之感。
本书几乎囊括了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务工作者在实践中所需的各方面相关知识,既“通天线”,又“接地气”。以基层党组织到底“做什么”“怎么做”“写什么”“怎么写”等为着力点,对党务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近千个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还对100多个专业名词、基本知识要点作了解答,彰显了本书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