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动力学引论(第3版)》是基于作者的有关研究工作和国内外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综合写成的,目的在于对气候变化,尤其是短期气候变化的理论和动力学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希望对我国气候动力学的研究和发展有所裨益。《气候动力学引论(第3版)》第三版中,在原第二版的第4章增加了“MJO的数值模拟”一节(包括5个小节),主要INNT作者在这方面取得且得到国际同行高度重视和肯定的重要研究成果;在原第二版的第7章增加了“中太平洋E1?Nino事件”一节(包括5个小节),主要论述近些年大家都很关注的另外一种E1?Nino事件的特征和演变,以及它的影响;在原第二版的第11章也增加了一些关于年代际气候变化的新内容。希望通过各章的分析和论述,使读者既可以看到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和重要影响,又可以从一个新的高度认识气候及其变化,从而得到新的知识
本书为物理学家谢希德重要著作,作为经典文库丛书再次出版。群及其表示理论是处理具有一定对称性的物理体系的一种有力工具。本书在论述群及其表示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介绍群论在原子、分子和晶体等物理体系中的应用。本书可供大专院校物理系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固体物理》首先介绍了固体理论所必需的量子物理基础和晶体学知识,而后讲述了固体物理的基本理论(包括晶格动力学、自由电子理论和能带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半导体性质、固体的磁性质、固体的介电与铁电性质以及固体的超导电性的物理基础和性能起源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固体物理》可作为材料类本科生和研究生,也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高等学校教材:物理化学讲义》从量子化学基础出发,通过统计热力学过渡到宏观物理化学理论框架,突出了溶液在化学中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将化学动力学统一到热力学理论中,以新体系、新角度、新内容全面梳理物理化学的知识结构。本教材兼顾经典理论与学科的新发展,并试图展现物理化学各个分支的统一性。 全书分上、中、下三篇,共十五章。上篇为基本理论,包括单个分子的能级结构、从单分子到多分子、从分子性质到宏观可观测量、热力学概论与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基本方程,共六章。中篇为宏观物质的性质,包括纯物质的相态、溶液的形成与基本性质、溶液与多相混合物、表面与胶体(1)、表面与胶体(2),共五章。下篇为化学变化,包括化学平衡、非平衡态热力学与输运过程
本书先系统地介绍数学模型的导出和各类定解问题的解题方法,然后再讨论三类典型方程的基本理论。这种处理方式,便于教师授课时选讲和自学者选读。书中内容深入浅出,方法多样,文字通俗易懂,并配有大量难易兼顾的例题与习题。本书可作为数学和应用数学、计算数学、物理、力学专业的本科生以及工科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的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非数学专业本科生的(不讲或选讲第6章)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数学工作者、物理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前言部分介绍了介观物理这一新的学科出现的历史背景及概貌,本书各章独立成篇,前半部分内容包括量子扩散区涉及的主要物理现象:弱局域电性,普适电导涨落,正常金属环中的持续电流,以及弹道输运区的物理和作为讨论输运现象基础的Landauer-Buttiker公式。后半部分除介绍微加工技术及器件应用上,并着重讲述在小尺寸系统中人们较为关心的物理问题:电子结构,库仑阻塞,光学性质等。本书适合于高等院校物理类系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及教师阅读,也可作为教学参考读物,对于在有关领域内工作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也是一本有用的参考书。
本教材涵盖了固体物理基础知识与半导体物理学两部分内容,全书由9章组成:、2章阐述了固体物理基础知识,包括晶体结构及其结合、振动、缺陷的相关理论;第3~8章系统阐述了半导体物理学基本理论,包括半导体晶体能带论、平衡载流子的统计分布、电传导特性、非平衡载流子、接触理论及表面与界面理论;第9章阐述了半导体光电效应。各章的引言部分介绍了本章主要内容、重点应掌握知识点,以及学习难点;章后附有习题。在附录中还介绍了为半导体物理学重点理论内容设置的5个实验指导。本教材思路清晰,物理概念突出,尽量避免繁杂的数学公式推导,易于读者理解和掌握。而且无须先修固体物理学课程就可以直接使用本教材学习半导体物理学知识。本书是理工科高等院校电子类专业的本科教材,也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的考研用书。
全书分为五章。章,电介质的极化,从宏观和微观两种不同的分析角度讨论了电介质极化的机理,对电子位移极化、离子位移极化、偶极子转向极化、热离子松弛极化、空间电荷极化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导出各类极化所遵守的规律。第二章,电介质的损耗,对电介质在静电场、交变全书分为五章,章介绍电介质的极化,第二章介绍电介质的损耗,第三章介绍电介质的电导和击穿,第四章介绍铁电晶体,第五章电介的热刺激松弛理论及其应用。
共有10章,主要介绍核物理的基本知识:核的基本性质、核力、核模型、核衰变和核反应;核物理实验技术、原子能的利用等。《原子核物理(第2版)》由杨福家编著。
《光学实验》结合同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实践,通过作者马宁生、李佛生多年来对实验仪器的开发和实验内容的增设,终编写而成。全书共有34个实验,覆盖面较广,具有较鲜明的同济大学物理实验特色。基础实验使学习者掌握基本的实验理论和测量方法;近代实验反映了新的知识和新的测量方法;拓展实验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扫一扫每个实验中及封底的可进入《光学实验》的微课程平台。 《光学实验》适合高等院校光学类专业的学生在基础实验中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自1993年COM发布以来,COM本身经历了重大的变化,但是它的基本思想和结构一直保持相对稳定,这也正说明了COM思想的魅力所在。尽管如此,由于COM的神秘本质,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很容易地理解COM的思想,理解COM的魅力。《COM本质论》不是一本供新手学习的书,也不是一本教授如何开发COM组件的书,而是一本帮助读者在一定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对COM的理解的书,许多内容需要一定的经验基础才能看得明白。COM是跨语言的组件对象模型,但是它与C和OO(面向对象)思想的渊源可谓深矣。这本书中解释了这些内
《光学设计》系统地论述了光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重点介绍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光学系统有关设计内容,以阐明光学设计中带有共性的问题,并列举了一些科研设计实例总结出来供大家参考。 《光学设计》可供高等工科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及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师生使用,同时也可供从事光学系统及光电仪器的研究、设计、制造和系统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参考。
读者眼前的这本论文集《与研究》,是2008年韩国国际交流财团所支持的在南京大学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古时代东亚的舆图与世界地理知识以大明混一图及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的成果。《与研究》主要探讨了“混一疆理图”中的南亚和东南亚;《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相关诸图间的关系;传世15—17世纪绘制的中文世界图之蠡测等内容。
内容提要????本书深入描述了IEEE的开放系统接口标准-POSIX线程,通常称为Pthreads标准。本书首先解释了线程的基本概念,包括异步编程、线程的生命周期和同步机制;然后讨论了一些话题,包括属性对象、线程私有数据和实时调度。此外,本书还讨论了调度的问题,并给出了避免错误和提高性能等问题的有价值的建议。本书使用了大量注释过的实例来解释实际的概念,并包括Pthreads
陶瑞宝编著的《物理学中的群论》是《物理学研究生教学丛书》中的一本。书中对有限群、李群和李代数的基本理论作了导论性的介绍。至第十四章对物理学中常遇到的一些群的结构和表示作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其中包括点群、空间群、磁点群、磁空间群、置换群、SU(2)群、R(3)群、旋转双值群和双值点群以及洛伦兹群、SU(M)和CL(M)群等。第十五至第二十一章,重点介绍点群和空间群在分子和固体物理中的应用,包括群论在分子和固体中电子和振动态以及半导体中电子自旋-轨道的耦合、环境场的对称破缺、朗道相变理论等领域的应用。《物理学中的群论》可作为物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和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供从事凝聚态物理工作的读者参考。
本书是工科研究生和本科生学习“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的学习指导书,也可以作为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场论初步,典型方程的推导和定解条件的提出,直角坐标系下的分离变量法和二维Laplace方程在极坐标系下的分离变量法,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的级数解法与Sturm Liouville本征值问题,正交曲线坐标系下的分离变量法——Bessel函数和Legendre多项式的引入、性质和应用,求解定解问题的行波法,积分变换法,Green函数法和变分法,简单积分方程的解法和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某些初等解法等.除0章外,每章分为三部分:一、基本要求与内容提要;二、基础训练,其中包括例题分析、习题、解答与提示;三、拓宽与提高,其中包括例题分析、习题、解答与提示.0章介绍积分方程和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某些解法,主要为读者深入研究数学物理问题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