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习教材是地质学基础(杨坤光等编,2009)的配套教材,是为了巩固和加深对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编写的。实习内容包括2篇:篇为室内教学实习,第二篇为武汉地区野外教学实习。室内实习包括十六次实习,实习一至实习四为矿物标本观察与描述;实习五至实习十为岩石标本观察与描述;实习十一、十二为古生物化石观赏与地层的划分对比;实习十三至实习十六主要是认识地形地质图,阅读常见的地质图件,并绘制地质剖面图。书后附有图例、岩性花纹和各种地质图件供选择使用。野外实践教学路线9条,包括岩石、地层、构造以及风化作用、河流地质作用、地下水地质作用等内容。通过实习,要求学生能认识常见的矿物、岩石,并能进行简单的描述;能够阅读常见的地质图件,掌握绘制地质图件的基本方
《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主要介绍了地质学发展简史,地球的表面形态特征、物理性质、圈层结构及物质组成,地质年代,发生于地球表面环境中的各种地质作用(如风化作用,陆地流水、风、海洋和湖泊的地质作用),成岩作用与沉积岩,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变质作用与变质岩;扼要叙述了板块构造学说,造山带与盆地的基本知识,矿产资源的基本知识,地质环境与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与塌陷等地质灾害的特点及预报和预防。
本标准规定了大地测量控制点坐标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技术要求,包括重合点选取、坐标转换模型、转换方法、精度评价等。本标准适用于地方独立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WGS-84坐标系以及ITRF框架下的大地测量控制点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坐标转换。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程鹏飞、成英燕、秘金钟、王华、欧海平、文汉江、徐彥田。
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动物和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本书介绍了什么是物候学,中国古代诗文中的物候学知识,物候学的规律,物候学的历史及发展。本书通俗易懂,特别是大量运用了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材料包括诗词,证明了中国历史上气候是变化的,气温在春秋汉唐时代高,南北朝,宋元时期低。在汉唐时代北方或中原的不少物种在宋元以后由于气温下降不能生存,逐渐移植到了南方。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竺可桢先生及安徽气象事业创始人宛敏渭先生关于物候学的研究资料及研究成果,也是一部难得的科普佳作。
本书在全面分析地下水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划分济南地区地下水系统,研究了济南地区岩溶含水介质特征。通过地下水流动系统分析,探索了济南泉域的边界条件及地下水系统内部结构特征,可为济南保泉供水及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依据。全书的研究思路及成果,对于类似条件下岩溶水资源的开发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本书可供水文学及水资源、地质工程和城市规划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为了提高地层研究程度、促进地质找矿、基础地质研究和区调填图现代化以及国际地质科学交流,作者在现代地层学理论指导下,清理研究了天津市已有的地层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编写成此书。本书根据地层多重划分观点和新成果、新认识,重新明确了天津市中元古代一第三纪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对比标准、定义、延伸范围及与其它地层单位的相互关系,确定建议使用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40个,其中尤以蓟县中一晚元古代地层叙述较详细。同时建立了地层数据库,力图使地层研究和地层单位划分与管理规范化、现代化。本书是天津市地层学研究的一部专著,为从事地质生产、科研、教学等有关部门了解和研究天津市地层情况提供了系统资料,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全书除绪论外共分8章:第1章为矿物与岩石,第2章为地质构造,第3章为水的地质作用,第4章为地貌,第5章为土的分类与特殊土的工程性质,第6章为地质灾害,第7章为几类工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第8章为工程地质勘察。本书文字简明、循序渐进、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有大量的实例图片,便于自学。 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类(工民建、城建、道桥、地下工程、铁道工程)以及水利水电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广大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亦可作为同专业的成人教育教材和参考书。
本书是为了适应现代教学和宝玉石业蓬勃发展的需要,根据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编写而成的。 书中阐明了晶体光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介绍了晶体光学鉴定的常用仪器;系统阐述了用偏光显微镜对透明造岩矿物及宝石薄片进行晶体光学鉴定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和详细操作方法,以及油浸法测定透明造岩矿物及宝石折射率的原理、方法和程序;简述了对宝石制品进行晶体光学鉴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此外,书中还叙及矿片厚度、矿物粒度和矿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并附有100多道复习思考题。 该书不仅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及地质院校地学类各专业宝玉石学、硅酸盐材料、工业岩石等专业的教材,还可供岩矿、宝玉石鉴定人员以及从事地质、工业岩石、合成硅酸盐材料等相关专业的生产科研人员参考。
为了提高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本 科生“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课程学习的效果,强化 课程实验及野外实习等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 知识综合分析和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课 程理论讲授、实验及野外实习相得益彰,充分挖掘雅 安市六县二区丰富的水利水电教育教学资源,特别编 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实习指导》。本书由四 川农业大学倪福全、邓玉、王丽峰担任主编。
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大学工科教学应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环节有:各种形式的实习、实验教学、工程训练、科技活动、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其中,实验教学是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深化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辅助手段,对学生全面把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起着重要作用。 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应该重视如下要点: ,在实验教学中把传授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理论思维。 第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大胆实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质疑、大胆实验、勤于实验,在实验中创新。对于一个实验结论,起初,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比较简单、肤浅,提出有分量的问题是需要一个引导过程的,教师与实验
本书对周口店区域地质概况进行了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该区的地质学内容,提供了周口店区内若干典型地质现象研究点和区段,培养学生对地质现象的认识、描述和解释,针对周口店典型地质遗迹设立专题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实践教育兴趣,培养科研意识及地质思维和创新能力。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场地地震反应分析领域内有代表性的计算方法。 全书共分7章:绪论,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几类典型问题,一维场地模型地震反应分析,二维场地模型地震反应分析,三维场地模型地震反应分析的并行有限元方法,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常用软件。 本书可供从事土木工程防震减灾研究、区域性地震区划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震工作者参考。
层序地层学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和新技术,是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结合有关的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解解,对地层层序格架进行综合解释的科学。随着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 本书共分三篇:篇层序地层学原理,主要介绍了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以及层序地层学各级单元的形成机制;第二篇主要介绍了成因层序地层学、构造层序地层学、T-R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不同学派的观点和研究内容;第三篇陆相层序地层学主要介绍了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基础、陆相湖盆、挤压坳陷湖盆、前陆盆地、冲积环境等的层序发育模式、发育机制体系域的划分特点。
这是一本真正意义的不用显微镜岩石学教科书。该教材是为从未学过《结晶学及矿物学》、《晶体光学》和《光性矿物学》等课程的非地质学专业类本科学生学习岩石学而编写的,旨在指导学生使用常规和简便的三小件(小刀、放大镜和鎯头)进行岩石标本和露头的观察、描述和鉴定。 全书除绪言外共分5章。内容包括:在简述造岩矿物预备知识的基础上着重介绍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基本知识、分类命名、观察描述思路和肉眼鉴定方法;书中初涉一些岩石学基本理论,但可在宏观观察中逐渐认知而不必通过显微镜研究验证;书中后一章的野外岩石学工作方法可以说是笔者多年从事岩石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积累和经验体会的总结,这有助于把自然界孤立的岩石手标本置于地质体系统的时空坐标内进行思考。 本教科书体系结构合理、概念知识新颖、涉及内容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