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习教材是地质学基础(杨坤光等编,2009)的配套教材,是为了巩固和加深对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所编写的。实习内容包括2篇:篇为室内教学实习,第二篇为武汉地区野外教学实习。室内实习包括十六次实习,实习一至实习四为矿物标本观察与描述;实习五至实习十为岩石标本观察与描述;实习十一、十二为古生物化石观赏与地层的划分对比;实习十三至实习十六主要是认识地形地质图,阅读常见的地质图件,并绘制地质剖面图。书后附有图例、岩性花纹和各种地质图件供选择使用。野外实践教学路线9条,包括岩石、地层、构造以及风化作用、河流地质作用、地下水地质作用等内容。通过实习,要求学生能认识常见的矿物、岩石,并能进行简单的描述;能够阅读常见的地质图件,掌握绘制地质图件的基本方
从2006年开始,作者在内蒙古高原上义务植树已经有九年了,也是亲自参与并见证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恩格贝地区在一群志愿者的手中,是如何从当年的黄沙漫漫发展到今天美丽的国家4A级景区。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问题已经尽了很大努力,光是拨款就已经是天文数字,但是荒漠化还是越来越严重,我们迫切需要对生态观做进一步的反省。有什么样的观念导致什么样的行为。当今,要想解决世界的生态问题就要首先建立我们正确的生态观。在这本书里,作者希望通过种树九年的亲身实践和体会,同大家探讨和交流什么是正确的生态观。
中国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有着无数的人物和事件值得记取,但人们往往很难做到完整的叙述和全面的研究,就像人们不能数清天上的星星一样。吴彤编著的《领袖科学家(王大珩叶笃正刘东生)》是一部为你讲述科学大师因创新方法而卓越的力作!请您走进科学大师,聚焦创新方法,跟大师,学创新!
.
《普通地质学简明教程》主要介绍了地质学发展简史,地球的表面形态特征、物理性质、圈层结构及物质组成,地质年代,发生于地球表面环境中的各种地质作用(如风化作用,陆地流水、风、海洋和湖泊的地质作用),成岩作用与沉积岩,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变质作用与变质岩;扼要叙述了板块构造学说,造山带与盆地的基本知识,矿产资源的基本知识,地质环境与变化对人类的影响,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与塌陷等地质灾害的特点及预报和预防。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场地地震反应分析领域内有代表性的计算方法。 全书共分7章:绪论,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几类典型问题,一维场地模型地震反应分析,二维场地模型地震反应分析,三维场地模型地震反应分析的并行有限元方法,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场地地震反应分析中的常用软件。 本书可供从事土木工程防震减灾研究、区域性地震区划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震工作者参考。
随着国家建设形势的发展和21世纪国家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变,一些面向工程一线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逐渐发展起来,这就要求课程的设置也要有相当大程度的改变。为适应专业建设的需要,我们把道路与桥梁施工专业的工程地质课、土质学与土力学课程合并为岩土工程课程,为此特编写此教材。 本教材从内容和难度上充分考虑了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基础和道桥专业的要求,结合道桥专业的知识体系,尽量做到与道桥主干专业课相衔接,为基础工程和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公路勘测设计等课程提供必要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掌握工程岩土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具备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判断、岩土工程性质分析的能力,具备土工试验和岩土程勘察的技能。 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工程力学和测量
为了提高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本 科生“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课程学习的效果,强化 课程实验及野外实习等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 知识综合分析和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课 程理论讲授、实验及野外实习相得益彰,充分挖掘雅 安市六县二区丰富的水利水电教育教学资源,特别编 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实验实习指导》。本书由四 川农业大学倪福全、邓玉、王丽峰担任主编。
层序地层学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和新技术,是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及露头资料,结合有关的沉积环境及岩相古地理解解,对地层层序格架进行综合解释的科学。随着层序地层学研究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 本书共分三篇:篇层序地层学原理,主要介绍了层序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以及层序地层学各级单元的形成机制;第二篇主要介绍了成因层序地层学、构造层序地层学、T-R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等不同学派的观点和研究内容;第三篇陆相层序地层学主要介绍了陆相湖盆层序地层学研究基础、陆相湖盆、挤压坳陷湖盆、前陆盆地、冲积环境等的层序发育模式、发育机制体系域的划分特点。
本书对周口店区域地质概况进行了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该区的地质学内容,提供了周口店区内若干典型地质现象研究点和区段,培养学生对地质现象的认识、描述和解释,针对周口店典型地质遗迹设立专题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实践教育兴趣,培养科研意识及地质思维和创新能力。
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动物和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本书介绍了什么是物候学,中国古代诗文中的物候学知识,物候学的规律,物候学的历史及发展。本书通俗易懂,特别是大量运用了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材料包括诗词,证明了中国历史上气候是变化的,气温在春秋汉唐时代高,南北朝,宋元时期低。在汉唐时代北方或中原的不少物种在宋元以后由于气温下降不能生存,逐渐移植到了南方。是我国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气象学界、地理学界的一代宗师竺可桢先生及安徽气象事业创始人宛敏渭先生关于物候学的研究资料及研究成果,也是一部难得的科普佳作。
为了提高地层研究程度、促进地质找矿、基础地质研究和区调填图现代化以及国际地质科学交流,作者在现代地层学理论指导下,清理研究了天津市已有的地层资料,并在此基础上编写成此书。本书根据地层多重划分观点和新成果、新认识,重新明确了天津市中元古代一第三纪岩石地层单位的划分、对比标准、定义、延伸范围及与其它地层单位的相互关系,确定建议使用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40个,其中尤以蓟县中一晚元古代地层叙述较详细。同时建立了地层数据库,力图使地层研究和地层单位划分与管理规范化、现代化。本书是天津市地层学研究的一部专著,为从事地质生产、科研、教学等有关部门了解和研究天津市地层情况提供了系统资料,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是一本真正意义的不用显微镜岩石学教科书。该教材是为从未学过《结晶学及矿物学》、《晶体光学》和《光性矿物学》等课程的非地质学专业类本科学生学习岩石学而编写的,旨在指导学生使用常规和简便的三小件(小刀、放大镜和鎯头)进行岩石标本和露头的观察、描述和鉴定。 全书除绪言外共分5章。内容包括:在简述造岩矿物预备知识的基础上着重介绍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基本知识、分类命名、观察描述思路和肉眼鉴定方法;书中初涉一些岩石学基本理论,但可在宏观观察中逐渐认知而不必通过显微镜研究验证;书中后一章的野外岩石学工作方法可以说是笔者多年从事岩石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积累和经验体会的总结,这有助于把自然界孤立的岩石手标本置于地质体系统的时空坐标内进行思考。 本教科书体系结构合理、概念知识新颖、涉及内容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