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约成书于明隆庆时期,是作者许仲琳根据宋元讲史话本《武王伐纣平话》,并参考民间传说创作而成。本书以“周革商命”为线索,从商纣王进香题诗渎神开始到姜子牙祭坛封神、周武王大封诸侯为止,描写了周武王起兵伐纣的曲折过程。小说将暴君纣王作为书中主要的反面形象,通过设置炮烙、虿盆,剖孕妇,敲骨髓,置酒池肉林等一系列情节,揭露了纣王凶残暴虐的本性。此外《封神演义》还塑造了大量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忠诚无畏的哪吒,机智英勇的杨戬,狡猾残忍的妲己以及阴险毒辣、倒行逆施的申公豹等 ,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以清初四书草堂刊本为底本,参以流行别本,进行点校、整理而成。
临风有客,三千秋鸿,唯有东坡留影 江上秋风,千里传音,壮景应须好句夸 从今潮上君须上,苏轼邀你一起更看银山二十回!
《东周列国志》是明人冯梦龙编撰,后经清人蔡元放对之进行润色而成,是迄今为止讲述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人物故事最通行的小说读本,刊行数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作者凭借一种宏阔的历史视野,取材《左传》《国语》诸书,对纷繁的历史事实加以适当的剪裁连缀,形象而生动地再现了春秋五霸兴衰更迭与战国七雄逐鹿中原的五百多年历史。 本书以点石斋为底本,加以校点、整理而成。
这是一堂听了就会上瘾的唐诗课,B站视频播放量累计已超过10000000+,500000+人皆称“这就是我梦想中的唐诗课,高老师就是我梦想中的语文老师!”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高盛元,将唐诗分为“爱与被爱的”、“旅途与故乡”、“离别与重逢”等十二个人生主题,重新诠释唐诗的意义。高老师用极富感染力的讲解,生动展现诗人的思绪,令读者在阅读间与诗人产生共情,与诗人在当时的境况中相遇,让读者在读懂唐诗的同时,感受自己与唐诗的精神共振。原来唐诗离我们并不遥远,唐诗与读者永远存在情感共鸣。
★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代表作品。 ★累计发行量逾百万册 ★《语文》推荐阅读书目 《儒林外史》,清代吴敬梓作。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了人们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同时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该书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本书由张慧剑校注,注释精当,对现代读者阅读和了解清代社会概貌很有帮助。此次收入“《语文》阅读推荐丛书”,特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制作,书前配有“导读”,书后有“知识链接”,以给青少年朋友以必要阅读指引和知识积累。
《儒林外史》是我国著名古典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及官绅的精神面貌,成功塑造了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和八股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如得意或失意于科场的举子,有清廉或贪腐的官场老手,有骗吃骗喝的书生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批判了八股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 《儒林外史》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眼光,更形成了一种手法,创造了一种小说结构形态,成为中国小说史上一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杰作,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不可超越的地位。
这本《唐诗三百首详析》是《唐诗三百首》的近期新注释解析读本。唐代是诗歌创作的极盛时期,唐诗选本在唐代即已开始出现,唐以后更有多种选本流行,而其中篇幅较为适中、选诗较为精当、在旧选本中传播最广的是清代孙洙(别号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三百首》,因为这个选本入选的大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故有“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的美誉。《唐诗三百首》成书以后,一向有多种注释本流行,这些注本各有特色,对读者阅读和欣赏唐诗均极有帮助。为使读者扫除最基本的阅读障碍,并启发读者欣赏和领略原作的魅力,我们编写了这本《唐诗三百首详析》,注释简明准确,解析详细深入,是各领域读者赏析研习《唐诗三百首》的上佳读本。此次收入“丛书”,特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制作,书前配有“导读”,书后有“知识链接”,以给青少年朋友以必
《菜根谭》是明代文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格言体人生智慧书,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做好自己,如何涉世待人,如何过好生活,如何面对命运等方面,从方方面面教导人们如何超越现实人生的苦难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正心、修身、养性、育德,让自己能够正义有效而又悠闲从容地活在世间。本书以武进陶湘1927年序刻的《还初道人著书二种》之一的《菜根谭》刻本为底本,采用题解+注释+翻译的形式,以方便现代读者阅读理解。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三国演义》再现了从黄巾起义到晋武帝之间近一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互相征战的历史过程,刻画了几百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和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精彩场面。为传承经典,优选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实际阅读需求,本书以《三国演义》一百二十回全本为底本,以忠于原著的人物、情节和语言风格为标准,用现代白话文的方式,重新编译、整理而成。本书正文前配有拉页,为读者展现独具特色的人物关系及重要文臣武将的归属划分。此外,本书加插了经典古代线描版画,让读者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小说的内容。
这是一本大唐才子风华录。唐朝,摒弃了所有,也包容了所有。唐朝,盛大了时代,也悲歌了时代。盛唐的诗人们,在盛唐发光的影子下,面目模糊,金光闪耀,他们好像总是摇摇晃晃,诗酒趁年华。没有人看到他们走在山间,行在海上,快乐时会舞蹈,唱歌时也哭泣。他们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普普通通的。他们才华横溢,也落魄祈祷,他们固执保守,也轻言放弃。他们即是我们,历史总会交叠。本书选取20余位独具代表性的盛唐诗人,诸如千古情圣杜甫、逆袭牛人高适、完美男神王维等,写尽他们的爱恨离愁,写尽他们的快意江湖,从他们美妙绝伦的诗歌中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文天祥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尽人皆知。我们所熟悉的文天祥,是那个战败被俘后舍生取义的宋朝忠臣。然而,历史不止一面,人生从来多姿。文天祥的一生,更是坎坷、不屈。他曾是状元、官员,官至右丞相,他是使者、英雄,却终成阶下囚……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看高中状元时意气风发的文天祥、仕途浮沉时忧国忧民的文天祥,去看看率军勤王时正气凛然的文天祥、宋元更迭时以身殉国的文天祥。
国学普及读物,繁体竖排。《搜神记》是一部笔记体志怪小说集,共二十卷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计有近五百则。大部分故事的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内容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经典故事有《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搜神记》原已散佚,后由明代胡应麟从其他书中辑录而成。本书开创了古代志怪小说的先河,对后世影响很大,书中许多神话故事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此次以《学津讨原》本为底本进行整理。
《水浒传》一书描写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好汉在梁山泊聚众起义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体小说。 为传承经典,优选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实际阅读需求,本书以《水浒传》一百二十回的通行本为底本,以忠于原著的人物、情节和语言风格为标准,用现代白话文的方式,重新编译、整理而成。本书正文前配有拉页,为读者展现独具特色的人物关系表,让读者更好地把握小说的整体脉络。此外,本书加插了经典古代线描版画,让读者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小说的内容。
《八仙全传》原名《八仙得道传》,以八仙小说系统中 早的长篇小说《东游记》为底本创作。小说按八仙出世的时间先后分别讲述了他们的成仙始末。 以太上老君的弟子、 成仙的铁拐李对其他七仙的寻找、点拨为线索,将时间跨度从秦到宋、原本独立的个体故事串联为整体。并添加了大量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历史典故,使内容 加丰富多彩、玄幻离奇。
在白居易出道前,唐诗在各方面皆有标杆。论浪漫有李白,论沉郁有杜甫,论淡远有王维,论刚健有骆宾王,论才华有王勃,论悲怆有陈子昂……然而,没有谁像白居易那样直白和勇敢。他不只勇敢,生命力出奇地旺盛,结结实实活了75岁。白居易的活跃时期正值中唐,宦官专权于内,藩镇割据于外,帝国在下坡路上疾驰。白居易以诗歌为武器,勇敢抨击丑恶现象。他的笔锋所指的,是统治阶层,他令他们“变色”“扼腕”“切齿”。多年在官场沉浮,白居易写的讽喻诗,比老杜要多得多,还形成了“新乐府”“秦中吟”几个系列。白居易称得上“大唐最勇敢的读书人”白居易平生最爱写诗。几十年前,即使李白跟杜甫联手,也只写了2000余首。可他孤军奋战,一个人就写了3000多首,堪称唐诗创作数量冠军(存诗最多)。直到去世那一年,他还在“走笔还诗债”。白
本书收录了1958年成都会议期间,同志亲自圈选的唐宋明朝诗人歌咏四川的诗词,共计65首。诗词依唐、宋、明朝顺序编录,包括诗词原文、作者简介、题解、注释等部分。这些诗词,或描绘巴山蜀水,展现风土人情,或怀古咏志,送别思乡,内容丰富多彩,注解简明易懂,将唐宋明不同时代四川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人物风貌和地理环境悉数展现,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华诗词“四川篇章”,在思想、内容、艺术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为纪念同志诞辰130周年,我们再版了这本诗词集,也希望读者能从中学习传统文化精髓,品味巴蜀诗韵,感受经典之美。
公元759年至765年,杜甫先后寓居成都3年9个月,留下了240余首“成都诗”。成都清澈的江水、丰富的植物、温润的气候、众多的古迹、时人的身影与生活场景、远山近水的城市气象,无一不在杜甫笔下清晰呈现。正如阿来在本书中所言:“成都以宽厚人情、优美自然容杜甫在此3年有余,杜甫还成都优美诗章,美誉千载。”阿来饱含深情,通过精读150余首杜甫成都诗,呈现出一代“诗圣”杜甫在成都的悠然岁月。“没有杜诗,我们几乎无法描摹成都;没有杜甫,我们也几乎无法歌颂成都。”
《词林正韵》为清嘉庆年间江苏吴县人戈载所撰。《词林正韵》为介绍填词用韵的工具书,是作者在参酌考定两宋名家词集后撰写的,作者依宋代韵书《集韵》的排列次序,把206韵分成19部。现以初刊本道光元年翠薇花馆刊本为底本影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