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里曼以全新的视角、独特的感受和表达方式,诠释了绘画人体的美妙和展现了人体在空间运动中的美感,让人眼前一亮、为之振奋!虽此书也兼艺用解剖学的功用,但通篇讲造型艺术的真谛(解剖只是认识人体的手段或方法)。伯里曼以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图画展示了人体在运动中的变化,把复杂的人体造型,简约化理解为基本立方体的组合,用写实和立体造型方法表现空间中三维变化的形体。 人体解剖学知识对画家和雕塑家来说都是必须研究和掌握的基本功,应尽量多的了解人体内部结构,包括骨骼和肌内的造型特征与功能,以及运动变化对人体外部造型的影响。然而过去我们所见的艺用解剖学图册,大多侧重在理性地讲述人体内部结构、骨骼造型特征、肌肉起止点和作用及对外部造型影响等等,其图例大多缺乏生动性,往往不能切中要害,使得美
立足于初学绘画者的角度,系统讲述了学画中国画所需知道的基础概念和理论,提炼要点,层层深入,用简明生动的语言细致讲解,既有绘画步骤详解,又有大量的名家作品临摹范例,旨在使初学者能在掌握中国绘画技法的同时奠定中国画的艺术理论基础。近千余幅图片,图解详尽,化难为简,帮助读者轻松掌握各类绘画技巧。无论有无基础,无论哪一年龄段,都能快速掌握提高绘画的技巧。翻开本书,准备好简单的纸和笔,你会发现绘画不只是一种娱乐身心、提升品位的技艺,它还会带给你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多元的思维模式。
《“画”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由敦煌研究院主编,以敦煌的“画”为载体,以北凉至元代15个历史时期为章节,以100节妙趣横生的敦煌石窟艺术课为主题,系统讲述敦煌莫高窟一千六百余年的建筑、雕塑、壁画。一篇篇生动活泼的文字,娓娓讲述敦煌壁画中定格的精彩瞬间,分享富有启示又给人以希望的壁画故事,向读者展现古人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和宏大沧桑的历史变迁;超百幅美轮美奂的图片,带领读者深度巡游莫高窟经典石窟,感受敦煌文化艺术跨越千年的生命力。
基于作者多年来的持续观察,本书对南宋宫廷画家李嵩的《货郎图》系列进行了迄今为止最为细致、新颖的全面阐释。以百物杂陈的货郎担为中心,在逐一辨识所有货物的基础上,书中进行了一次从微观到宏观,从图像史到社会史,从小人物到大历史的追踪。书中分为若干章节,分别围绕医药、祭祀、茶酒专卖制度、元宵表演、亲子图像等诸多问题展开了有趣的考察。精简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融为一体,使得本书展现出图像研究的特殊魅力。
荣宝斋带你读懂系列(全3册) 千里江山图 清明上河图 韩熙载夜宴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普及丛书
绘画史论讲解细致入微,名作解读鞭辟入里,沉浸式体悟中国绘画,滋养美感; 绘画技巧、精美范画全视频呈现,零基础学绘画,于一笔一画间修炼沉稳心境。 两辑展示各朝代时期的代表性绘画作品,涉及绘画史论、作品解读。 大家都可以画 部分,其意义不止在于习画,也是对富有鲜明时代精神的艺术品深入体悟的过程,是美感的滋养,是沉静的修炼。绘画工具选用铅笔,内容循序渐进,其目的正是为实现大家都可以画,无论有无美术基础、无论年幼及长。
伟大的艺术品背后,总有鲜为人知的故事与传奇。在《 的无名者》中,作者玛丽-伊莎贝尔·塔代伊以生动的笔触,带我们重新认识那些被名画所掩盖的模特们:从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到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这些作品的光芒让模特的存在逐渐模糊,但他们的生命却同样精彩纷呈。 作者以细腻的讲述,追溯这些模特非凡甚至悲壮的人生轨迹:他们可能是艺术家的缪斯,可能是被时代忽略的平凡人,但他们无一例外地为这些艺术瑰宝注入了灵魂与生命力。这不仅是一部对艺术史的致敬, 是一场对人性与历史的深度探索。
国宝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南唐重臣韩熙载举办夜宴的隐秘故事。那天宴会上来了两个佯装宾客实则肩负特殊使命的画家。原来,南唐后主李煜听说韩熙载家宴会上常有荒唐之事,因此命他们来观察实情并绘图报告。传世《韩熙载夜宴图》(故宫博物院藏)即是画家之一顾闳中作品的宋摹本。韩熙载出生于唐末,成长于嵩山,成名于洛阳,活跃于南唐,去世于宋初,人生横跨五代乱世,生活地域先北后南。青年时期韩熙载壮志凌云,晚年的他选择躺平,以颓废示人。然而,他终究放不下内心的骄傲。画中的韩熙载拿起鼓槌敲击想象中的战鼓,倔强地对抗着身不由己的荒诞,直到最后带着鼓槌进入虚空之中。《韩熙载夜宴图》所达到的心理深度、所采用的叙事策略闪耀着现代性的光芒,与其古老历史形成强烈反差,实乃中国古画目前不可思议的存在。《韩熙载
作为文化部“九五”规划的重点工程,拟向全国推荐使用的专业艺术教育的教材,“大系”的编写集中了文化部直属的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被称为“国家队”院校的各学科领导人,以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相关学科的翘楚,计国内一流的专家学者数百人。同时,这些教材都是经过了长期或至少几轮的教学实践检验,从内容到方法均已被证明行之有效,而且是比较稳定、完善的优秀教材,其中已被列为重量重点教材的有9种,部级重点教材l9种。况且,这些教材在交付出版之前,均经过各院校学术委员会、“大系”各分卷编委会以及总编委的三级审读。可以相信, “大系”的所有教材,足以代表当今中国专业艺术教学成果的优选水平
北宋青绿山水巨作《千里江山图》是首屈一指的国宝名画,全卷不仅营造了一个宏大广阔的山水世界,而且画出许许多多扎实的细节,使画卷不仅具有深邃的哲学内涵,而且充满极其微妙的情味。《千里江山图》的颜色尤其令人惊叹:青绿与金黄交相辉映,既璀璨又沉着,既清纯又辉煌,青春的激情与理想的秩序和谐共生,既愉悦眼目,又表达着丰富的精神意义。《千里江山图》的传奇色彩也使人着迷:画家“希孟”完成画作时年仅十八岁,画家的年龄与画卷的宏大、深邃形成强烈反差,使画卷笼罩着一种神秘气息。
暂无内容简介。。。。。。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介绍上至远古,下至清末民初的中国绘画史,将中国文化、哲学、个性、风俗融入其中,正式提出中国画与西方画并立为人类艺术双峰的观点,是一本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美术史专著。全书分为古代史、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四编,介绍24朝、1600余位画家及创作的社会背景、政治环境,各画派源流、特点等,包括但不限于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宫廷画、文人画、佛画、界画、墨戏画等,介绍了美术目前“南北宗论”“吴浙之争”的重大争议,并对对西域、古印度、西洋宗教画等外来画派对本土画的影响进行了系统介绍。本书初版于1924年,原稿因淞沪战火焚毁,经作者撰写修订,于1936年重新出版,被列入“大学丛书”。书中观点受到包括汉学家高居翰教授在内的诸多学者的推崇。有人说,如何在世界视野下不失本位意识地观照中国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