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派插画大师、美术教育家安德鲁 路米斯集大成之作.十二项美的要素,十二堂审美大师课,从题材到技法,从认知到心态,系统建立审美认知基础,从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解读莫奈、凡 高、伦勃朗、马蒂斯等大师70余幅经典画作。无论是一般艺术类爱好者、初级学画者、插画师等艺术类工作者都能有所收获。
本书收录了洛尔迦的七十首诗歌代表作,并另附两则剧本片段,所选篇目写作年代贯穿他整个创作生涯。 加西亚 洛尔迦是继塞万提斯之后*为世界所熟知的西班牙作家。他的诗歌音韵悠长,感知细腻,想象绝妙,堪称传统与现代技艺的完美结合。字里行间的情绪涌动孤独又热切,融合了极致的快乐和悲伤。 他的诗歌与人生是对西班牙本可能有的一个更好时代的留念与预想,那是保持谦卑、满怀勇气地用写作反抗不公,是替社会底层没有声音的人奔走发声,是把戏剧艺术带到*偏僻的乡间田埂,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拥抱世界 毕竟*后的*后,爱的定义,是一个人拥抱另一个人。
《古画微》是国画大师黄宾虹所撰的一部专门阐释中国古代绘画之幽微的通史性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全书共计二十四篇,以时代先后为序,聚焦于各时代的代表画家和各自不同的风格,并梳理了他们的传承和流变,对中国三千余年的绘画史做了经验性的总结。此书见解独到,一直在美术史论领域占有不可撼动的地位,被视为研究中国绘画史的***经典。
达利通过现实主义手法呈现出幻觉中的景象 马格里特将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转化为神秘的图景 奥本海姆用毛皮包裹杯盘制造出可怕的诡异感 邮递员舍瓦尔以拾来的 宝贝 搭建出理想宫殿 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受欢迎、影响*广泛的艺术运动之一,它打破了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壁垒,揭示出现实固有的诗意和陌生感。在本书中,我们会看到促使其产生和发展的艺术理念,看到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通过绘画、雕塑、电影等不同方式探索和展示现实的另一重境界。
《快速绘画:开发创造力》是一本教你如何快速学会画画的书,也是一本通过绘画来提升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实用手册。 作者认为很多人不能画出好的图画,不是因为没有技能,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很好地运用自己的右脑。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左脑负责人的逻辑思维,对事物的条理性敏感;右脑控制的是感性思维,具有直觉性和整体性,擅长观察和感知(比如绘画和做创意),对事物的细节敏感。 在我们所受的教育中,成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观察能力要强。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左脑的理智很容易压制右脑的感性。因此,只要我们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转换思维(从左脑思维转换到右脑思维),我们画出的东西可以像我们看到的一样好,一样真实。 书中特别设计了几个简单的开发右脑的练习,如画线条,练签名,画情绪,倒着画,画脸,画手,画阴影等,只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三十年间,无以计数的宣传画穿越千山万水,布满千家万户,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政治教育的最为主流的社会化方式之一。本书运用一种新颖的图像政治学方法,对中央美院宣传画特藏中两百余幅塑造了女民兵形象的宣传画进行描述、分析和阐释,讲述一则新中国女性如何通过构建其全新的性别认同和国家认同,变成社会主义建设中的 半边天 的故事。
尘世?庙宇?遗世明珠?敦煌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隐藏着生命奥义的 天书 。敦煌石窟历经千年持续营建,现存七百多个洞窟,其丰富性和系统性是现存文化遗产中的;其中包含了中国古代宗教、历史、艺术等多方面文化内涵,极大地补充了中国艺术史。现实与理想,科学与艺术,宗教与神话在这里已经难分彼此。从丝绸之路到数字敦煌,从壁画、彩塑到音乐、舞蹈,樊锦诗、赵声良、王旭东、荣新江等十位敦煌学学者精讲敦煌艺术的精美绝伦、前世今生,从大师敦煌艺术课中,真正走进敦煌、了解敦煌,欣赏敦煌艺术之美。
该书为宋代系统记录宣和初年皇室所藏历代绘画作品之作,作者不祥。本书按题材分为十门,每门有短叙篇,共收录画家231人,作品6396件,是中国历史上部系统记录宫廷收藏书画的巨著,在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艺术大师贝蒂 艾德华全新力作《画家之眼: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用主视眼绘画、观察和开发创造力。 我们的眼睛也是有不同分工的,分为主视眼和辅视眼,就好像人有左撇子和右撇子一样。主视眼所看到的东西会被大脑优先接受,辅视眼则起到辅助的作用。科学研究显示,左撇子或右手使用者都有自己的主视眼,并与主导大脑(左脑或右脑)保持一致性。当你了解了两只眼睛(主视眼和辅视眼)的不同,并运用在绘画练习中,你可以提高观察能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在这本新作中,贝蒂 艾德华通过自画像、肖像画作品、自拍照、眼睛微型画及眼睛的历史文化,向我们揭示了艺术家如何用主视眼观察世界和作画,普通人如何找到自己的主视眼,怎样运用主视眼有效地学会观察、学会画画,了解主视眼和大脑的关系、人类的脸和表情、绘画与眼睛、左右脑模式和
《绘画的精进》以回答艺术家*常见的两个问题: 这幅画现在是什么? 和 这幅画完成了吗 为出发点,提供了一种独特新颖的自我批评方法,能够给予正在进行油画、水彩、丙烯和素描学习和创作的画者以正确的指导,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估和批评,从而帮助其确定风格并解决其绘画中所遇到的难题。《绘画的精进》一书的作者通过36节艺术创作课,200多种图解、提示,近100幅国内外大师代表作品的剖析讲解,来促进读者深化理解、提升绘画技术、提高视觉思维方法,从而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完美画作。
《日出时让悲伤终结》是音乐评论家、文化学者刘雪枫关于西方经典音乐的随笔集,更是作者近三十年来在音乐评论及唱片鉴赏领域笔耕的阶段性精华结集。书中描绘西方音乐史上巴洛克和古典时代群星璀璨的壮观图景,梳理、品鉴了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巴洛克及古典时代的音乐巨匠及其作品,从文化和文明的历史的视角和开放的视野,同时对如何欣赏、理解和评价当下的音乐阐释提出了开风气之先的洞见。
本书以知识点的形式系统论述中国美术史的知识要点,帮助广大考生加深对中国美术史的理解,并掌握答题的一些方法。本书可供艺术硕士考试复习用,也是文艺理论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参考书。
炼金术被埃尔金斯称为 被遗忘的化学 ,其文献记载中大量违反科学常识的知识和公式,却是一门用于思考物质及其内部运动过程的发达的语言。因此,关注炼金术能帮助当代人反思和重构古典时期的绘画本质和艺术理论。 作为利用水与石混合的例证,绘画等视觉艺术是其一,炼金术是其二。在炼金术中,贤者之石是终极目标;而在绘画中,通过水与石的关系终表现出独一无二的图像和色彩是终极目标。炼金术和绘画一样,其本质是实验室中复杂、肮脏、混乱而漫长的实验,这些实验的成功率不高,失败的案例也很多,并且绝非仅靠文本功夫就能深入探究,必须结合充分、专业、倾尽全力的实践。 物质性的记忆 构成了绘画的主体,而本书正是通过对炼金术常见步骤的分析解读,重现并反思油画画布上细腻的颜料纹路、笔触技巧和调配秘诀,从而有效地充实和巩固
《中国画论选读》收集了 庄子论画 魏晋胜流画赞 画山水序 山水论 等多篇我国古典绘画理论比较杰出的代表作品,古今并重,各代具有。本书所选各篇包括人物、山水、花鸟、走兽、兰竹各种题材,包括讨论、研究﹑品评、叙述,以及理论、方法各种体裁。
人美画谱 系列丛书臻选中国古代、近现代绘画典范之作, 囊括山水、花鸟、人物诸科。 ● 延续古代画谱编纂思路, 让初学者认识古人习画的方法,让进阶者熟知中国绘画的传承体系。 ● 组织国内*院校及研究机构的著名画家和专业教师,对古代、近现代杰作进行技法示范和深度解析。 ● 高清临摹步骤一一详解, 技法演示视频同步推出,全方位满足中国画基础技法学习及临摹的需要。 书单: 1 石 涛: ISBN 978-7-102-07864-9 作者:刘荣 2 髡 残: ISBN 978-7-102-07842-7 作者:刘荣 3 王 翬: ISBN 978-7-102-07868-7 作者:于跃 4王原祁:ISBN 978-7-102-07861-8 作者:于跃 5 王 鉴: ISBN 978-7-102-07859-5 作者:于跃 6王时敏:ISBN 978-7-102-07857-1 作者:于跃 7 王 蒙: ISBN 978-7-102-07847-2 作者:张伟平 张雨婷 8黄公望:ISBN 978-7-102-07873-1
本书涉及视觉研究和艺术史研究中的一系列重要的议题,布列逊一方面立足于艺术史的传统问题,另一方面大量借用法国新理论对问题进行重新的梳理和反思,对被视为经典或者被认为自然而然的习见给予批判性的考察,对观者与绘画的关系做了重新审视。
《印象派》以短小篇幅、精彩案例详细介绍了印象派艺术的起源、发展和代表艺术家及经典艺术作品。书中重点介绍了印象派的代表艺术家,如爱德华 马奈、克劳德 莫奈、皮埃尔 奥古斯特 雷诺阿、阿尔弗莱德 希斯莱、卡米耶 毕沙罗、埃德加 德加、贝尔特 莫里索,并对这些艺术家的经典作品进行剖析,为我们呈现了一部短小精悍的印象派艺术史,为读者展示了印象派艺术的精髓。本书作为一本普及读物,可以使读者快速掌握和了解印象派艺术的精华,本书适用于想要了解印象派艺术风格的读者。
传统的纸雕艺术,即在把纸剪成镂空之后,又与折纸融为一体的立体感艺术。1925 年,在包豪斯建筑与应用艺术学院,约瑟夫 阿伯斯将纸雕引入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从 此,它便以新的面貌存在于人们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拼装沙发、服装雕饰、舞台布景、 玩具模型 本书以500幅高清实拍图,呈现了当今全球代表性的250部纸雕作品。作者汇集 了工艺品、书籍、家具、建筑设计等领域的100位艺术家,深度解析了30种纸雕典型样 式和制作过程,探讨了 纸雕 这一艺术形式为当今设计师带来的灵感和挑战,以及在 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作者以古今中外的美术教育理论为参照,以多学科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以系统论的方法以及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认为学校美术教育除了绘画性方面的目的之外,还应当有许多更重要的超绘画性目的,本书初步勾画出系统而科学的学校美术教育整体理论框架,填补了我国这方面的空白。该书主要对学校美术教育的属性、超绘画性学校美术教育的社会性目的和个体性目的作出了宏观综述,该书还介绍了儿童心理发展和绘画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儿童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想象等认知过程的发展与美术教育的双向促进作用;该书后还分析了儿童的动机与兴趣、情绪与情感、气质与性格、能力等个性品质的发展与美术教育的关系。
《古风今韵说图画》一书,是美术史论家江宏,用其严谨与周到的研究素养客观赏读历代名家画作,也融入了他的主观认识对作品、对绘画史做出了推断与分析。本书分为古今两部分,上部分论古人绘画的内容以 一品一文 式的信笔随感,清丽流畅地述说着中国绘画史的发展路程,以统一的四字短语作为一个个主题,将中国画发展脉络清晰地做一个模块分析。下部分是近年来江宏对现当代前辈名家或同好友朋作品的评说,以及多篇画展序文和一些关于自身习书绘画体会的感悟,更是直抒胸臆。在此过程中,江宏将其细腻、敏锐的思维以及个人理念展现无遗,梳理方式做到 筋、骨、肉 齐备。此稿内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框架清晰,十分适合艺术史专业学生进行深入研读以将理论回归图像本体,亦适合中国画专业学生深入了解绘画名作背后的故事,因此此稿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