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色山水有问必答》系中国画技法有问必答丛书之一。中国山水画的设色方法千变万化,流派纷呈。千余年来,它作为中国绘画的*门类及其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本册介绍了青绿山水、浅绛山水画等设色山水技法中碰到的50个疑难问题。介绍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中重要的浅绛画法和青绿画法,如画树木、墨法、笔势、山石法、染皴法、云水、用墨等。 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本着 取法乎上 的精神,阐述传统基本技法,结合传统名画作品解疑排难,除了分步骤介绍了设色山水的画法步骤及画理外,另附有独立成幅的示范图。简明实用,十分适合初学者学习参用。
本册拟收录著名山水画家周裕国先生历年来写生创作的山水画小品精品力作约70余幅,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斗方、条屏等小幅式构图表现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致,画面峰峦叠出、沟壑纵横、行云流水涌动其间,给观者可居可游,可亲可爱,颇有小幅见鸿篇之美。
孙成慷的山水画作品无疑是属于写实的一类。他以写生的方式来描绘故土乡情。通过对川西风貌真切细腻的描绘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他多年来不懈怠地写生,画自己熟悉的山岗、村落、老树、老屋、灵山、秀水、古桥。他勤奋地探索传统笔墨语言与写实造型的有机结合,使其在审美格调上融为一体。成慷的画正是在深入了解现实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思想追求加以提炼而成。他的画,布局平淡天真,直抒胸臆,以魏碑的笔意入画,设色明快鲜活,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一股清新自然的蜀山风情扑面而来。读其画不难看出,其艺术作品皆来源于生活,且多为普通常见的田园风光。画家将自己儿时的记忆、感知以及多年来对四川山水、乡村的真挚的情感倾注其中,故其笔下的古镇、石桥、老树、瓦屋、溪流渔船、西畴南田、九峰三泖、农叟荷筱、平坡鸭喧,无不自
恽寿平的山水画在明末清初的画坛上是独树一帜的,他既不只求笔墨形式的美而泥古、仿古,也不苟同于奇僻纵恣的片面创新。他是以自然天真、淡雅灵秀为宗旨,学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标奇立异,值得今人借鉴。 恽寿平重视绘画反映客观的真实性。在山水画的创作上,他的造型能力相当强,能很好地抓住自然景物的形与神,把它们表现得既真实又生动,将这些事物很真好看的形、神、韵表现出来了。他重视写实,但又绝不刻板地抄录、描摹现实。 恽寿平绘的《恽寿平山水画选/中国历代名作典藏》所收录作品均为恽寿平山水画中的精品,包括册页和立轴,既可以感受到其水墨画的光鲜灵洁,清气逼人,又可体味其青绿山水中的淡逸古朴。恽寿平一生画了大量的山水画,约占恽氏所有画作的三分之一。本次高质量的印刷出版必会给读者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成为
《历代名家册页 田园山水》是“历代名家册页”丛书之其中一册。图书以高精度大幅面等同于原作的形式,展示了历代名家经典田园山水作品,为中国画学习者提供了较为实用的学习范本。
中国画坛无人不晓《芥子园画传》,但多见黑白版本,安徽美术出版社隆重推出彩色版《芥子园画传》以飨读者。此套《芥子园画传》是康熙刻本,印制精美,色彩温润雅致,最为重要的技法图片也十分清晰。怀旧、质朴、厚重、润泽,是这套书优美的特点。这套丛书初学者可将它作为登入艺术殿堂的宝典使用,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皆得惠于此画传,可谓是国画启蒙之良师;鉴赏者又可将它作为古董把玩,从淳厚的老宋体文字中,从天趣盎然的山水花鸟中领略古代画家们的闲情逸致。
叶子先生的文章就所见《游春图》原作,从《游春图》的时代风格,《游春图》的辅助依据及流传考略,傅熹年一文的局限与错误以及书画鉴定的方法论等问题展开论析,认为《游春图》确系展子虔的原作真迹,而非“北宋的复制品或徽宗画院的复制品”。 本着学术研究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为进一步普及书画鉴赏的基本知识,征得叶子先生的同意,我社决定将这篇论文公开出版。为使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游春图》,我们还将傅熹年、张伯驹先生有关《游春图》真伪的文掌作为附录,以供读者参考对比。 中国书画鉴定是一门科学,是集欣赏、鉴定、品鉴、诠释、庋藏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而真伪的鉴别又必须建立在理论和实践、目鉴和考证相结合的基础之上,除了需要具备的文化学识之外,还必须掌握与书画相关的笔墨内蕴、师承渊源、个性风格、文献
黄宾虹(1865-1955),安徽歙县人。学识渊博,画山图水,收远势于咫尺,守静笃而飞扬,笔力扛鼎,为一代宗师。生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谓[胸贮五岳],当之无愧。是故所画,浑厚华滋,不特师法造化,且合自然,臻于神化。晚年变法,得黑、密、厚、重之别致,逴烁前人,誉驰中外。 是册黄山卧游集,乃先师为孝文写黄岳胜景。虽然简略,但教人耐味,亦于小中见大,意趣无穷。又另书黄山诗,合为一册,堪称三绝。画中如轩辕峰、松谷五龙潭、一线天诸图,苍莽中而见灵秀;散花坞、文殊院紫玉屏、云巢洞诸图,更见笔墨浑融,变巧不竭。 先师之画,因得上乘之法,故有上乘之作。每画,先勾勒,后皴擦,继而以宿墨点笃,或以宿墨积染,虽至密至黑,而能实中有虚,通体舒畅。其尢妙者,擅于水法妙用,每于骨疏神密处铺水,不丰不瘦处渍水,因
《富春山居图》是元“家”之首黄公望(1269-1354)晚年之作,是中国传统写意绘画中的经典作品之一。作品描绘了我国浙江省风景区——富春江沿岸的秀山丽水。其构图布局疏密有致,远近层次变化多端,山体气脉相贯,平坡茂林笔笔相生。笔墨松秀苍逸,精巧简约,用墨淡雅,浓淡干湿并用。干笔画骨、湿笔点染骨。皴法以披麻皴为主,把山体的沟壑阴阳结构,寥寥几笔便达其意,使作品繁而不乱,简而不空,“筋、肉、骨、气”四势皆备,其神韵让后人惊叹。该作被历代艺术家、收藏家视为稀世珍宝,皆给予高度评价。 本书是《富春山居图》的临摹范本。
中国传统山水画绵延几千年,名家辈出,流派纷呈,画论著录更是精严深广,但古代画稿,画论常为师徒传授所用,对外多密而不传。本书是作者积几十年临摹、创作、教学经验的总结,可谓之作。 临摹古画是学习传统山水画的必经之路。本书作者以荆浩、董源、巨然等山水画巨匠的62幅作品为例,对每幅作品按照勾、皴、擦、点、染及设色的步骤,进行技法解析,指导有志于学习传统国画的美术爱好者逐步掌握学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本书既有原作展示,又有作者临摹范例,同时在附录部分中包括了国画基本知识、山水画基本技法、画论释词,以及关于国画传统的百年论争等大量资料,为读者提供了赏析名品佳作,了解国画发展脉络,学习传统技法的丰富素材,是一本适合于美术爱好者,尤其是中老年绘画爱好者的不可多的技法书。
什么是山水画 山水画是以山川、林泉、云水、屋舍、舟马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国画。 山水画讲究的是在方寸之间,表现出或雄壮恢弘,或闲情逸趣,或可游可览、可戏可赏的文人士大夫情怀。 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目前存世的比较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绘制的是春日踏青的景象,传达出的正是前面我们所讲的闲情逸趣的山水情怀。
《中国画教学大图临摹范本:五代荆浩匡庐图》大图为五代荆浩所作,全景式山水,整体气势雄伟夺人,细部刻画又甚精到。当中挺立一峰,峥嵘崔鬼,秀拔欲动;两侧而下,群峰竞立,如芙蓉初绽;山间有飞瀑如练,云气、屋宇、桥梁、林木,曲折掩映。正如画上元人韩屿题诗所说:“翠微深处著轩楹,绝磴悬崖瀑布明。借我扁舟荡空碧,一壶春酒看云生。”全画一派雄奇、壮美、幽深的气象,使人感受到画家驾驭大自然生命力的宽阔胸襟。古画临摹是高等院校国画专业的基础教程,是学习中国画的必修课,此套书正是针对此课程而编写。为此从历代名画中精选出几十幅,用超大幅面的形式展示,高质量还原原作风貌,便于清晰地观赏、研究、临摹。
《中国画教学大图临摹范本:五代荆浩匡庐图》大图为五代荆浩所作,全景式山水,整体气势雄伟夺人,细部刻画又甚精到。当中挺立一峰,峥嵘崔鬼,秀拔欲动;两侧而下,群峰竞立,如芙蓉初绽;山间有飞瀑如练,云气、屋宇、桥梁、林木,曲折掩映。正如画上元人韩屿题诗所说:“翠微深处著轩楹,绝磴悬崖瀑布明。借我扁舟荡空碧,一壶春酒看云生。”全画一派雄奇、壮美、幽深的气象,使人感受到画家驾驭大自然生命力的宽阔胸襟。古画临摹是高等院校国画专业的基础教程,是学习中国画的必修课,此套书正是针对此课程而编写。为此从历代名画中精选出几十幅,用超大幅面的形式展示,高质量还原原作风貌,便于清晰地观赏、研究、临摹。
《中国传统题材造型:山水》主要内容包括:传统古画中的山水造型、从山水国画中移植的造型、东阳木雕中的山水造型、形形色色的山水造型作品、山水造型的意境美、木雕西湖山水揽胜、山水造型细节撷英等。
石涛,本姓朱,名若极,明靖江王朱赞仪的十世孙,亨嘉之子。出家为僧后,法名原济,号石涛、又号清湘陈人、苦瓜和尚、大涤子等。 石涛所画山水,笔意恣纵,淋漓洒脱,奇险中兼秀润。其创作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他画山水如此,画人、画花亦如此。他画的花卉别有生趣,村野庭园以及案头所见,往往随手勾勒,既写意又写实,于爽利中蕴含蓄。 从传世作品看,石涛在画 不仅称得上是一位有创新才能的画家,同时也是创作题材极为广泛的多产作者,不仅名重当时,而且对清代以至现当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
中国画不是画“东西”,而是求“理法”,擅画者必从规矩,才不至于走偏路。徐华博士先后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长期执教于高校。他既擅长山水画创作,又兼长理论研究,是一位学者型的艺术家。 《山水画技法品析》一书,是徐华博士在大学山水画课程教学讲义、课徒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味和心得整理完善而成的,每有独到之处。 《山水画技法品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就山水画的笔法、墨法、水法、皴法做了详细论说。书中也选取了各个时期拥有代表性的山水作品,进行点评、示范。此书的出版,一方面给学习山水画的朋友提供了临摹、写生、创作的基本方法,一方面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山水画创作的思路和探究的方向,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此幅作品采用全景构图法,描绘了壮丽秀美的山水景色。以积墨法画出千岩万壑,逶迤起伏,气势磅礴。树木以横点、浑点、介子点、夹叶点等技法绘写,下深上淡,数遍点染,疏落有致。山石用雨点皴、豆瓣皴,多次皴擦渍染,用黑白对比和虚实浓淡的变化,画出远近层次,使得画面极富意境。
髡残善画山水,亦工人物、花卉。其山水画主要继承“元四家”传统,并远宗五代董源、巨然,近 代董其昌、文徵明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平淡中求奇险,繁密而不迫塞,结构严密,创造出一种奇辟幽深、引人入胜之境。用笔苍劲凝重,干而不枯,并以浓淡墨色渲染,笔墨交融,使画面产生雄浑壮阔、纵横蓬勃的气势,生动地传达出江南山川空灵茂密、浑厚华滋的气韵。
安林的山水画,总能让人联想起秦汉时代画像石、画像砖上的山石、植被、古屋——稚拙而古朴。这种源自远古的神秘意味,是作者从中国传统笔墨中发掘并迷恋的玄机,亦是作者乐于营造“平中见奇”、追求不落窠臼的艺术个性。也正是由于初的山水画创作探索,安林对传统精神的认知和笔墨有了潜移默化的认识,并将其灵感在之后的花鸟、人物创作研究中延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