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名虔礼,字过庭,唐代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一作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或富阳(今属浙江)人。官至率府录事参军,工文辞,擅草书,师法二王,宋代米芾以为“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 《书谱》,又称《书谱序》、《运笔论》,孙过庭撰并书于垂拱三年(687),历来被誉为“词翰双绝”: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理论著作,也是后人学习草书之优选范本。本书所刊纸本墨迹,为《书谱》卷上,纵27.2厘米,横898.24厘米,三百五十一行,三千五百余字。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书一个版面呈现一首完整的王羲之行书集字宋词,共有一百首,供读者临摹学习、创作参考和欣赏研读之用。本选题为书法学习资料类图书,市场面广,且本书内容丰富,整整有100首集字宋词,比市场上的同类书多出三到五倍。
穴雁塔圣教序移建于永徽四年(653),由太宗、皇太子李洽(后来的高宗)撰文,褚遂良书。唐初是楷书初步成熟的时期,在太宗喜爱王羲之书法的背景下,《雁塔圣教序》有着浓厚的行书味道,即在这块楷书碑中,可以看见许多的行书笔画。 这次使用的拓片是宋拓本,在历代传下来的拓片里是数一数二的。我们通过对原碑的研究,发现很多细腻的部分在拓片上漫有显示出来。这次公开的照片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全面了解《雁塔圣教序》的原貌。碑中大量修正的綫条告诉我们,这块碑的书法曾经被修正过。从修正的事实出发,我们可以联想到建碑时的一些不太正常的情况。褚遂良是当时的宰相,正常情况下,不会留下这磨多的修改的笔画。 杨守敬到日本介绍漠唐碑刻以后,日本书法界对碑刻的研究成果日益丰硕。与杨守敬有过直接交流的日下部鸣鹤的弟子比田井天
本书从流传下来的隶书经典碑帖中精心集字成宋词一百首,字体忠于原著,内容脍炙人口。本书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创作参考、临摹学习和欣赏研读之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搭建起从临摹到创作的便捷桥梁,实用性强。
字卡甄选精拓九成宫高清版本,全文收录1200字完整版,分成上下两册。 左页采用九成宫原碑李祺版本,保持原碑风貌。 右页采用清人姚孟起临本,并辅以米字格定位对照学习,降低初学者的学习难度。 随附简体释文,范字清晰放大,易于理解经典、读帖与临摹。
本书从流传下来的米芾行书经典碑帖中精心集字成宋词一百首,字体忠于原著,内容脍炙人口。本书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创作参考、临摹学习和欣赏研读之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搭建起从临摹到创作的便捷桥梁,实用性强。
本书全称《高丽好大王碑》,又称《广开土王境平安好大王碑》。清光绪年间(1880年前后)出土。据考为东晋义熙十年(414)刻,隶书。纵612厘米,横185厘米,44行,行41字。在吉林省集安县。为六米多高的巨碑。此碑乃高句丽第二十代长寿王为纪念第十九代王谈德而建。碑文叙述了高句丽建国的神话和谈德的战功。此碑书法似隶似楷,有秦诏版遗意。方整纯厚,气静神凝,遒古朴茂,属笔势宽绰高美一宗。与东汉诸碑刻隶书相比,别具风格,故此碑名冠古今。本书的出版优选上还原了此碑帖的全貌,便于读者学习研究。
本书是“历代名家尺牍精粹”丛书之一种,是明代文人徐渭的尺牍合集。徐渭,字文清,更字文长,号青藤、天池,是中国明代文学家、剧作家、书画家。徐渭多才多艺,兴趣爱好广泛,在诗文、戏曲、书画和理论批评方面均有很高成就,冠绝一时,受到时人与后人的推许。诗文书画均表现其鲜明的艺术个性,一生著作繁富,对后世影响颇大。他的尺牍也很有特色,泼辣机智,幽默多趣,颇受苏轼的影响,文风远启金圣叹之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古代经典碑帖善本》系列丛书由书法专业教授傅如明、刘天琪、刘逊芝三位专家担任主编;浩瀚文化编辑制作;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主要针对书法爱好者、初学者及书法专业院校学生使用。本系列丛书所选碑刻拓本及墨迹传本均为很好善本,汇聚海内外很好碑帖善本资料于一体,并附碑帖原尺寸拉页挂图,是书法临摹、欣赏的很好范本。
《自叙帖》,纸本,纵二十八·三厘米,横七七五厘米,一百二十六行,共六百九十八字,首六行早损,由宋代苏舜钦补成,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自叙帖》乃怀素草书巨制,是其晚年草书的代表作,书于唐大历十二年(七七七年),内容为自述写草书的经历和经验,和当时士大夫对他书法的品评,如当时的名人物如颜真卿、戴叔伦等对他草书的评价。《自叙帖》用细笔劲毫写大字,笔画圆转遒逸。
《九成宫醴泉铭》是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县。《九成宫醴泉铭》碑原碑现藏于碑亭国家4A级景区(今陕西宝鸡麟游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全碑共24行,行满50字。碑高2.44米,宽1.18米。宋代碑帖拓本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九成宫醴泉铭》碑被称为"三绝"碑,即唐太宗的事儿,魏徵的词儿,欧阳询的字儿。《九成宫醴泉铭》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是欧体楷书的典范,被誉为"天下第一铭"。本书是将黄自元临写的《九成宫醴泉铭》碑阳与拓本对照印刷形成一个跨页。
《郭虚己墓志》1997年10月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市首陽山一座唐代土洞墓中。该墓志高107厘米、宽104厘米,蓋顶篆书“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十六字。正文为楷书,35行,满行34字,共有1150字。《郭虚己墓志》为颜真卿四十岁时所书,比《多宝塔碑》还要早三年,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颜氏书法作品。
《六体千字文》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书法名作,今藏于故宫博物院。据《内务部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此卷“乌丝栏,纸本,纵七寸三分,横四丈五尺二寸八分。六体书,计六百零二行”。六体为古文、小篆、章草、楷书、今草六种。明代书法家韩逢禧称赞《六体千字文》“端庄缜密”“体兼众善,俱入神品”,“信为赵书天下第一,诚希代之宝也”。《六体千字文》传为赵孟頫所书,清人安岐及今人徐邦达以为此卷为俞和等仿赵书的书家之临作的可能性更大,此卷千字文风格与赵孟頫书风十分相近。《六体千字文》正文六百行,用六体写成。其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十字只有古文、小篆二体,“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十字只有隶书、章草、楷书、今草四体。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本书以苏轼行书作品集字精典唐诗为一体,集成出自版。
《小楷孝女曹娥碑》是我国书法目前的经典之作。其书清劲古拙,浑然大美。赵孟頫称赞道:“《曹娥碑》正书第一。欲学书者,不可无一善刻,况得其真迹!”康熙也推崇道:“笔势清圆秀劲,众美兼备,古来楷法之精,未有与之匹者。”本书精选越州石氏本、王澍所藏宋拓本两种刻本,以及传晋人、祝允明、董其昌等三种临本,逐条排比陈列,使其间异同一目了然,方便读者对比临摹。书后附录部分版本的整帖、历代集评及释文点校等,希望对进一步研读有所裨益。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宗室,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官集贤直学士、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卒赠魏国公,谥文敏。元代书画大家。真、行、草、隶、篆无不精绝,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代虞集认为:“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渊深,可谓书之兼学力天资,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赵孟頫临圣教序,所见三种均为印本,一种末款为“大德六年四月十七日为栖鹫老人书,子昂”,一种为“延祐五年九月吴兴赵孟頫临”,一种为张逸希藏本,落款为“皇庆二年三月廿五日临于车桥寓舍,子昂”。本书所刊为张逸希藏本,是否为真迹尚有争议,但从这一墨迹本中能一窥《集王圣教序》的临习笔法,对于字的学书者颇有裨益。
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元朝至大三年(1310)九月,赵孟頫得独孤长老赠送的一件定武兰亭,后有南宋书家吴说、南宋名家朱敦儒、元代名画家钱选、书家鲜于枢四人题跋。赵孟頫时年五十有七,北行历时三十余日,途中,他时时展读这件定武旧刻,并写下了十三段题跋。此件真迹曾经曹世长收藏,清乾隆年间复由谭祖绶收藏,后来遭遇火灾又由英和将烧剩残卷重新装裱。近代,曾由乌程藏书家蒋祖诒收藏,后流失到日本。此件在遇火前,由清人冯铨将赵书兰亭跋文刻入《快雪堂帖》,此书才得以完整地留存下来。本书收赵孟頫书《兰亭十三跋》,不仅是赵书中之奇品,而且在书法理论上,也有其真知灼见。本书将《快雪堂
本书从流传下来的褚遂良楷书碑帖中精心集字成宋词一百首,字体忠于原著,内容脍炙人口。本书可供广大书法爱好者创作参考、临摹学习和欣赏研读之用,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搭建起从临摹到创作的便捷桥梁,实用性强。
本书共有一百首,供读者临摹学习、创作参考和欣赏研读之用。本选题为书法学习资料类图书,市场面广,且本书内容丰富,整整有100首集字宋词,比市场上的同类书多出三到五倍。
《欧体楷书100讲》从欧体书法的艺术特色、笔法特征及结构布势等多方面进行分解讲析。每讲突出一个主题,同时还对例字作临习提示和欣赏分析,循序渐进,形象生动。善之先生通过自身对书法的理解,把抽象的书法理论和古老的中国书法,以生活化的言辞,生动直观地展示在学书者的面前,通俗明了,不少内容不乏精辟独到之处,让读者通过这100讲的学习,能对欧体楷书的艺术风格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本书主要编选晚清重臣曾国藩的书信100通,并进行注释和评点。曾国藩是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一生仕宦浮沉,交游极广,他的书信对于我们了解清代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可读性也很强。所选100通信,从收信人看,包括同僚、长辈、子女辈,从内容看,涉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比较丰富。注释部分主要解释疑难字词和典故,对信中涉及的人事进行说明,点评部分则交代背景、人物关系以及尺牍所体现的作者心态等。本书选篇得当,注释翔实,点评精彩,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尺牍文学选本。
《秋水轩尺牍》共二百二十九篇,多是幕友间的往来酬应之作,包括叙候、庆吊、劝慰、请托、辞谢、索借、允诺七个方面的内容,基本反映了作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尺牍本来即是人们联系、交流的载体,所以与日常生活与个人情感最为贴近。其所写多为真人真事,所抒多为真情实感,因而最能由此体察作者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秋水轩尺牍》就真切地勾勒出一幅清代中后期底层文士的生活图景。本书以清道光十一年秋水轩原刻本为底本详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