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历代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
《曹全碑》刻工精良,虽不免风损,字形轮廓及笔画起讫仍很清晰,原貌可鉴。横密纵疏,字距大于行距,透露出楷承隶变的信息。
此书为“名家批注本”系列之一,约请当今书法名家对经典碑帖进行赏析评注,旨在为广大书法创作者及研习者提供理论和技术两方面的支持,也为碑帖爱好者提供很好的参考。《蜀素帖》《苕溪诗帖》为米芾行书代表作,加之名家批注必将有益于读者对此碑的解读和学习。
此书为“名家批注本”系列之一,约请当今书法名家对经典碑帖进行赏析评注,旨在为广大书法创作者及研习者提供理论和技术两方面的支持,也为碑帖爱好者提供很好的参考。颜真卿《祭侄文稿》《争座位帖》为颜真卿行书代表作,加之名家批注必将有益于读者对此碑的解读和学习。
刘天琪主编的《吴让之篆书吴均帖宋武帝与臧焘敕》选录吴让之《篆书吴均帖》、《宋武帝与臧焘敕》两则经典篆书作品。 《吴均与朱元思书帖》为四条屏,其艺术特色是表现在多方面的。在用笔上,此帖方圆兼施,一任自然。收笔处往往驻笔迅收,因而竖和弧等笔画的末端多尖锐出锋,精神显露。结构上,此帖上密下疏,内紧外松,字形修长,潇洒大方,体态多强调动荡之势,颇有“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的飘逸之感。与用笔和结构相呼应,此帖在用墨上也较自由。吴让之所书小篆《宋武帝与臧焘敕》,用笔浑融清健,篆法方圆相参,体势展蹙修长,显示出书家独特的艺术风貌,深得汉篆遗法,有“吴带当风”之妙。
柳公权生于唐大历十三年(七七八),卒于唐咸通六年(八六五)。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生平留心经术,尤精于《诗》、《书》、《左氏春秋》、《国语》、《庄子》等。元和初年二十九岁时即擢进士第,至文宗时迁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并经常与文宗讨论书法。柳公权初学王羲之书,又遍阅当代笔法,增损取舍,而自成一家。他曾学颜真卿的楷书,但他将颜字丰肥的笔画改变成清劲挺拔的笔画,正如苏轼所谓: 柳少师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楷书的代表作品,全称《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裴休撰,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字。唐会昌元年(八四一)十二月立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该碑书刻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
为贯彻*意见精神,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书法自学丛帖”,选取历代名家名帖,并由横、竖、撇、点、折等基本笔画和部分偏旁部首入手,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王羲之、智永、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李邕、柳公权、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佶、赵孟烦、吴叡、文徵明、邓石如等的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及《张迁碑》、《石门颂》、《曹全碑》、《礼器碑》、《郑文公碑》、《张猛龙碑》、《张黑女碑》等碑帖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为了方便读者临摹,尽可能地选用原帖中清晰、美观、易认的字,并将其放大、归类。习字者只要认真地按照该帖的训练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书写水平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本丛帖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希望能成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的良
此书为“名家批注本”系列之一,约请当今书法名家对经典碑帖进行赏析评注,旨在为广大书法创作者及研习者提供理论和技术两方面的支持,也为碑帖爱好者提供很好的参考。《黄庭坚松风阁诗帖》为黄庭坚行书代表作,加之名家批注必将有益于读者对此碑的解读和学习。
此书为“名家批注本”系列之一,约请当今书法名家对经典碑帖进行赏析评注,旨在为广大书法创作者及研习者提供理论和技术两方面的支持,也为碑帖爱好者提供很好的参考。《曹全碑》为隶书学习必经法门,加之名家批注必将有益于读者对此碑的解读和学习。
吴昌硕(一八四四—一九二七),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号老缶、苦铁等,浙江安吉人。吴昌硕是近代艺术目前的一代宗师,书画印三绝,而《石鼓文》是其所有艺术的根基。《石鼓文》又称《猎碣》,介乎大篆、小篆之间,是“千古篆法之祖”。吴昌硕在《石鼓文》上倾尽毕生心力,他说:“予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沙孟海这样概括吴昌硕对于石鼓文的临习和创新:“先生四五十岁所临石鼓循守绳墨,点画毕肖”,“大约中年以后结法渐离原刻,六十以后确立自我面目,七八十岁更恣肆烂漫,独步一时”。六十岁以后,吴昌硕熔冶钟鼎、陶器、刻石等文字体势,遗形取神,风骨勃郁,终于自成宗派,独树一帜。《临石鼓文四条屏》是吴昌硕七十五岁时所书,用笔圆劲饱满,线条厚重而不滞浊,沉雄古朴,大气磅礴,是
《历代墨宝选粹》系列字帖,选字皆出自历代法书名迹、经典碑帖。所选之字笔法特征明显、结体优美,为了便于初学者临习,将之适当放大呈现,并对损泐笔画加以修补,使之更加完善,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