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集体劳动的成果,也是书画部与宣教部为使专业展览能被更多观众理解而做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希望此书对传播兰亭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希望观众在以后的某一天,不经意地瞥见这本书,仍能回忆起这次珍品云集的兰亭展。
人类文明的发展,有赖于先进文化的和支撑。先进文化能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其中重要一环还在于文化创新。要创新就必须先继承,因此整理和挖掘的传统文化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毛笔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壮丽而多姿的独特文化景观。岭南书法也曾经有过辉煌和灿烂,从先秦至南越国时期,便有墨书、陶文、砖铭和木刻等传世;随后,秦砖汉瓦、晋铭隋碑层出不穷。
本书分技法训练和鉴赏两部分,在技法训练部分不单纯强调硬笔单字的临写,而是重视线条和技法等基本概念,重视方法的讲解和训练,取法的对象不局限于现代硬笔书法作品,而是强调直接向古代经典法帖取法,强调用专业的思维和方法进行训练;鉴赏部分则用书体来逐个介绍。
我国书法历史悠久,历代书家名人辈出,直到今天,依然为广大国人喜好而习练。其中尤以行书和草书影响最广,习者最众。为满足广大书法爱好者的临习需求,本书选取现在常用字近三千个作为字头,从历代名家墨迹、名碑、书帖中精选出行书与草书范字,所选范字近二万余,按照现代阅读习惯,以拼音音节顺序排列,每多音字则选取一种读法,并且在本书中只出现一次。另,本书所列字头,按今日阅读习惯,均采用简体字,但书中范字均按从前书家所写,保留原貌。凡书中所列范字,历来为书家所好所习,然限于编者水平,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方家、习者,不吝批评指正。
本套书精选历代碑帖(自殷商至近代)影印出版,纵贯中国书法史,更加精当合理,底本注重艺术性与版本价值相结合,是广大读者学习书法艺术的法帖。
人类文明的发展,有赖于先进文化的和支撑。先进文化能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其中重要一环还在于文化创新。要创新就必须先继承,因此整理和挖掘的传统文化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毛笔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壮丽而多姿的独特文化景观。岭南书法也曾经有过辉煌和灿烂,从先秦至南越国时期,便有墨书、陶文、砖铭和木刻等传世;随后,秦砖汉瓦、晋铭隋碑层出不穷。
本书由王永鸿、周成华主编,本书内容分为书法纵览、书法名家、篆书名篇、隶书名作、草书佳作、楷书精品和行书名篇七部分,每一页都搭配了清晰的书法作品供读者欣赏,采取一问一答的思考模式,更能够帮助读者加深记忆,提高理解。
汉字发展到阶段后,书写者在文字中融入自己的审美情感,书法随之产生。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形成了异彩纷呈的书法艺术。书法艺术经过书法名家的吸纳、创新和传承,内容日臻完善,风格流变有序,魅力无穷。从中国书法名家入手,识别、鉴赏书法艺术,感受不同历史时期书法名家独具一格的风格,是提高书法艺术欣赏能力的捷径。 本书以简洁的文字,按照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系统地介绍了各时期书法名家的艺术特色,演绎出中国书体风格的流变及人们不同的审美趣味。文中大量珍贵的书法作品图片,便于读者理解书法名家的艺术风格和鉴赏他们的代表作品。阅读此书,会让你感受到书法之美、笔墨之妙。
圆体书法自18世纪被英国的书法大师发展以来,一直因其流畅和优美而广受推崇,是社交书信、请柬和其他优雅交流中受欢迎的书写风格。 《圆体字》的作者埃莉诺·温特斯,一位享有盛名的书法教师,将提供全面而又循序渐进的指导。在对圆体字短暂而又迷人的历史作一番介绍后,作者即开始深入地讲解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的书写。每个字母都拆成各个笔画进行演示,讲解清晰透彻。 读者还将读到关于彩色书写、正确用纸以及学习如何修版、改正与剪裁的详细介绍。此外,作者还展示如何用圆体字来写简单的段落和简短的语录或诗歌,解释信封、名片和请柬等商业用途的圆体字书写。
人类文明的发展,有赖于先进文化的和支撑。先进文化能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其中重要一环还在于文化创新。要创新就必须先继承,因此整理和挖掘的传统文化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毛笔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壮丽而多姿的独特文化景观。岭南书法也曾经有过辉煌和灿烂,从先秦至南越国时期,便有墨书、陶文、砖铭和木刻等传世;随后,秦砖汉瓦、晋铭隋碑层出不穷。
陈安羽,男,1922年3月生,浙江定海人,1938年1月参加新四军,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军教导总队政治队、军事队学习一年。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教导总队政治干事、宣传干事。“皖南事变”后,被囚于上饶中营,坚持斗争,越狱后转占于苏中根据地,历任一师七团干部教员、县和政工部部长、区党委城工部秘书室负责人、苏中独一旅营教导员、旅政治部科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苏皖边区政府暨参议会留守机关秘书兼组织科长,结东野战军军政干校大队长、教导员、党委书记。参加选遣纵队转战皖北,并任合肥军管会社会部部务委员兼侦察科长,“三野”渡江工作委员会成员。杭州解放后,任市军管会政务部办公室主任,电气公司军代表,浙江省委巡视组长。1949年8月以后,任中共余姚县委书记,宁波地委委员兼秘书长、城工委书记,省委工业部办公室主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符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海岳山人等。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晚年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建海岳庵。宋徽宗宣和时擢为书画学博士,同年升任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他天资高迈、为人潇洒狂放,好洁成癖,冠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他的书画自成一家,精于鉴别,善诗,工书法。其书尚古意,讲求古雅脱俗的笔意,并提倡晋人的自然天成的书风,自名书斋为“宝晋斋”。他擅篆、隶、真、行、草诸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他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
《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碑高三十厘米,宽九十三厘米,十三行,行二十字,楷书。唐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颜真卿为抚州刺使,路过江西南城,浏览麻姑山后,撰文并书写。大历六年(公无七七一年)四月立。此碑书法端严雄秀,为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之一。其字横轻竖重,字形相向,用笔易方为圆,以转代折,笔姿轻妙。宋欧阳修《集古录》谓:“此记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愈看愈佳。”原碑久佚,在明代为雷火所毁,故拓本稀少。翻刻甚多,皆失真。此册影印的是明翻刻明拓本,为广大书法爱好者临习颜体楷书提供了极好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