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日本书法艺术的研究和思考,全书分成 东瀛书论 日本书法史 日本篆刻史、书法理论史和书法教育史 三编,从日本书法史、日本篆刻史、日本书法理论史、日本书法教育等方面,详细阐述日本书法的发展过程,不仅详述古代日本书法,更涉及近现代日本书法发展的多方面,是了解日本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实用篆书字汇》参照《新华字典》的体例,按汉语拼音音节顺序编排。对多音字则取其中一种读音,凡出现过的字,以后就不再出现了,如“重”字,在C部出现后,Z部就不再出现了。《实用篆书字汇》的注释文字采用简体字,对有些形异义同又有繁体的字则合并在一起,同列于一个字头下,不单独排列,如“于”和“於”。《实用篆书字汇》收录的字原则上是常用的汉字,对一些不常用的字但碑帖中较多出现的字,也酌情收录。《实用篆书字汇》收录的字的非例出处以朝代先后顺序排列,但有时由于版面的排例需要,同一朝代书写者的顺序可能会出现先后不一致的情况。由于《实用篆书字汇》是书法工具书,为求古代书法的真实性《实用篆书字汇》选 用的字例,尽可能撷以墨迹,适当采碑刻中的字。对碑刻中损坏的字,则稍作修补尽量还其原貌。为体现字典特
《书法》杂志在二○○六年举办了书法“百强榜”的活动,在全国书法界有了比较大的反响,被称之为“南方书法媒体的大展”,也是在中国书协主办的系列活动以外的民间性的的书法活动。这个活动的初衷虽然是为了纪念《书法》杂志两百期而举办的,但也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当前书法界发现新人、培养新人的要求。这个活动的有些举措是其他活动所不具备的。首先活动的工作做得很细,对每件来稿都有落实,给每位来稿者都寄了《朵云轩藏古今法书选》明信片表示感谢,并寄了作品集。对入选百强的作品我们在杂志上用了一年多时间给予连续发表,对展览作品我们先后在江苏、安徽、浙江等地连续巡展,同时,再通过评选,便有了四本一套的百强系列的《千字文》字帖。所以,人们所评价的第二个特点,那就是只有一百强榜一对展览的细节是高度重视的,并且
本书读者对象是初学篆刻的青少年。本书仅选收汉印及明清以来篆刻家之印影。本书收常用汉字三千个左右,收正反字印影近二万多枚。本书所收字影,均为原大。本书双色印刷,正字黑色,反字红色。
陈仓十碣——石鼓文,人们誉为石刻之祖,其渔猎记事,文载字体,唐代张怀瓘、韩愈认为周室之物、近代自王国维始,以及郭沫若、马衡认为先秦刻石,唐贞观石鼓发现于岐阳,五代变乱、遗弃风翔之野,宋皇祜向传师寻到已凿成臼这只石鼓,幸存文字。宋徽宗诏“以金填其文,以示贵重,且绝摹拓之患”。靖康时,金人见以金填字,必贵物,运回燕金(北京)。元军攻破燕京、石鼓又被弃于废墟。元代王械将石鼓置孔庙庑下。元大德末年时石鼓其一已无字,其一尚存数字。元皇庆石鼓置国子监大成殿内。清季高宗,设重栏保护。今藏北京故宫。元吴邱衍《学古编》中说“篆法扁者、谓之蜾扁、石鼓文是也。蜾扁法非老手莫能到。”潘迪在《石鼓音训》中提
本卷收赵孟頫、鲜于枢所书《道德经》和文征明书《前后赤壁赋》《归去来兮辞》,透过赵、鲜于之书,可对比同一时代不同书法家之风神。透过文书,则可体会同一书家,不同年纪之笔墨韵味。
《文化传承与形式探索:中国美术馆篆刻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共收录论文三十余篇,包括“对篆刻展览的思考和实践——从‘中国美术馆篆刻艺术邀请展’谈起”、“论当代篆刻的中介抉择、审美觉悟与艺术底线”、“踏天磨刀 游神三代——玺印流风的当代意义”、“当代篆刻艺术的渊源流变与创作概论”等等。
本书选收了大量传世于今的书法碑帖珍品,并非是想象其他的图书一样简简单单地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正是这些碑帖本身使得历朝历代的书法家们激动不已,朝思暮想,以至夙夜匪懈,心摹手追,才有了今天彪炳千秋的中国书法史。作者在书中的种种努力都是想帮助读者能够走近它们。欣赏它们,理解它们直至像它们一样走向不朽的创作之旅而服务的。篆、隶、真、行、草,各人自有其专擅,在碑字与帖字之间不会因用途不同而使其核心笔法有所变更。这才是广大学者需要真正理解的,也正是我们希望与读者朋友共同去品味的。只有在汲取前辈历代大师的智慧与心血之上,我们才可以少走弯路,直至得心应手,挥洒任意,直至达到至善至美的书法佳界。
《千字文》乃古代名文。自南北朝以来,书写者不乏名家,智永、怀素、欧阳询、赵孟俯等皆有墨迹传世。为了弘扬中华统文化,增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展现当代名家的书法艺术,我们出版了《当代名家书千字文》丛书《沈尹默书小草千字文》为其中之一册。 这套丛书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十余年来多次再版,累计印数达六十八万册,对当今书法艺术的普及、欣赏与研究有 所助益。现将《沈尹默书小草千字文》修订改版,原大精印,以飨读者。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它不仅是中华名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宋米芾书》精选了米芾行楷作品中的精品若干幅,以供读者欣赏和鉴赏。
本书以明清儒学的发展变迁作为书道衍变的精神背景,以贯穿清代碑学的独特审美理念为辐辏,把时代精神脉息和作为碑学主体之士人的生命情调、人格气象与相关的书法创作、书法理论融摄为一个有机的诠释,对清代书法碑学的发生与建构作了审慎而尽可能切近其真趣的探讨和阐释。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诸体皆胜,书家法帖品类众多,本书旨在对历代诸家法帖的甄选,展现名家书艺风貌。本书以行书手卷和尺牍作品为主,综合展现书家不同状态下的书艺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