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丛书主要搜集从陈、隋年间到现代的书法大家所写的千字文书法影印。这些书法包括智永、欧阳询、王羲之等。
对于任何一项事业如游艺、修身、齐家、治国,我们的民族都十分敬畏其发展的历史。就篆刻艺术而言,明清之前的文人早已经在不懈地追求“贵有古意”了。正是这个原因,促成了明清两代波澜壮阔的流派印风演进历程。
清代碑学兴盛所带来的法古风潮,使碑学一跃而至书法正统的地位,其间石鼓文再次重新成为热门书体。大书法家杨沂孙、吴大澄、吴昌硕、王福庵等皆得力于此。吴昌硕先生终身以石鼓文为临摹研习的楷模,然而他之临摹并不拘守成法,在对石鼓文书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重其形更取其神,一格,自出新意。在用笔上他打破了数千年来篆书的藏头护尾、粗细均匀的规范,以巨细不一、变化莫测的笔角来表现丰富的线务;在结体上他以参差错落、疏密呼应的技法来替代平整的字形,开创了篆书的一代新风。其作品内涵相当丰富,把我们引至一种高尚而美妙的境界。我常想,作为一个艺术大师,除了有其过人的胆识之外,他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博采众长,学而能变,变而化神。吴昌硕先生正是这样的实践的,终于成为古往今来的书坛巨
这部凝聚了郁先生几十年心血的《历代印谱序跋汇编》以西泠印社社藏历代印谱五百余部为基础,精选最重要的一百四十二部,从明代《顾氏集古印谱》开始,到吴昌硕《苦铁印选》止,广收各谱的序、跋和题记,以见其印学理论典籍方面的非凡学术价值;而编辑体例,则按每部印谱的辑谱时间、编者介绍、刻印作者介绍及开本、版框、收印数量、序跋原文等收录解说,十分简明扼要。在编撰过程中,郁重今先生不断提及他当时蒐集资料之际,张鲁庵先牛的捐献之功;硬两泠印社六十周年大庆时,韩登安先生、柴子英先生、唐长茂先生与他的翰墨交往,因此本编的出版,又无妨被看作是六十年代以来西泠印社许多长老前贤都曾介入过的一段历史的纪录——这一点,是作者从事社史研究者尤其关注的所在。
米芾研山铭虹县诗多景楼吴江舟中诗 米芾(1051-1108),初名黻,字元章,时人号“海岳外史、襄阳漫仕”,自号“鹿门居士”。北宋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襄阳(今属湖北)人,后迁居丹徒(今江苏镇江)。曾任校书郎、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故人称“米南宫”。米芾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世号“米颠”。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且精于鉴别,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书画自成一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 《研山铭》,行书,卷纵36厘米,横一36厘米,用南唐澄心堂纸书写行书大字三十九个。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研山铭》是米芾书法精品中的代表作。此帖沉顿雄快,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不受前人法则的制约,抒发天趣,为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 《虹县诗》,纸本长卷,
《沙曼翁》主要内容为书画名家沙曼翁的书法、绘画及自用印作品精选,配合沙曼翁诞辰100周年研讨会。《沙曼翁》所选作品均带有释文、尺寸及创作年代,书前有言恭达、萧平、赵绍龙等名家撰文作序,后附沙曼翁艺术年表及谈艺语录。
《二金蝶堂印稿》为赵之谦好友胡澍于同治二年(一八六三)辑拓,是谱收录印章由赵氏为沉韵初和魏稼孙所製印钤拓而成;《二金蝶堂印谱》由清末浙江绍兴篆刻收藏家傅栻于光绪三年(一八七七),遍访友人所藏及自藏赵之谦治印钤拓而成。两谱均成于赵之谦在世时,为较早辑拓赵氏印谱,故谱中所收印蜕较今日所见赵氏印蜕残损较少,保存了赵氏印作初刻成之面貌,是为珍贵异常。两谱用纸皆紧结细密,钤盖均匀细腻、字口清晰,所用印泥为硃磦色,色泽新鲜如昔,其边款拓墨均匀、漆黑光亮,所收之印皆能展现其细节精到、精神完满,爲赵之谦原钤印谱中难得的时间较早,钤拓精良的上乘之作。
本书作者是已故著名书法家李天马先生的高足,他恪尊恩师遗训,历经十六年,埋头于金文书法的研究创作,终于结此硕果。这本金文书法作品集,以金文书室大家耳熟能详的百首经典诗词名篇,为金文书法创作填补了一个空白,是对我国书法艺术创作和发所做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也是古文字书法创作的一个重要突破。本书的特色在于作者对每首诗词中的疑难字,均作了简明而扎实的考释,显示了相当的文字学功力。
《二金蝶堂印稿》为赵之谦好友胡澍于同治二年(一八六三)辑拓,是谱收录印章由赵氏为沉韵初和魏稼孙所製印钤拓而成;《二金蝶堂印谱》由清末浙江绍兴篆刻收藏家傅栻于光绪三年(一八七七),遍访友人所藏及自藏赵之谦治印钤拓而成。两谱均成于赵之谦在世时,为较早辑拓赵氏印谱,故谱中所收印蜕较今日所见赵氏印蜕残损较少,保存了赵氏印作初刻成之面貌,是为珍贵异常。两谱用纸皆紧结细密,钤盖均匀细腻、字口清晰,所用印泥为硃磦色,色泽新鲜如昔,其边款拓墨均匀、漆黑光亮,所收之印皆能展现其细节精到、精神完满,爲赵之谦原钤印谱中难得的时间较早,钤拓精良的上乘之作。
《龙藏寺碑》亦称《正定府龙兴寺碑》。隋开皇六年(五八六)十二月立。碑在河北正定龙兴寺,正书。碑阳三十行,行五十字;碑阴五列,列三十行;右侧无字;左侧三列,上列六行,中列八行,下列二行。额正书“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十五字。《龙藏寺碑》书风端庄深穆,清丽俊雅;结体平正宽博,遒劲洞达;用笔瘦劲沉着,浑挚冲和,为隋代名碑,对初唐楷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评此碑云:“安静浑穆,骨梗不减曲江,而风度端凝,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也。”“观此碑真足当古今之变者矣。”杨守敬《平碑记》云:“国朝包慎伯尤极重此碑,定为智永书。余按永师名贵谨严,此则瘦劲宽博,顾自不同,不第物确证也,细完此碑,平正冲和处似永兴,婉丽遒媚处似河南,亦无信本
邓尔雅先生的篆刻,根源于他深湛的书法和文字学的功底。他早年宗邓石如,继而专事黄牧甫,后博涉古玺汉印。晚年以六朝碑字入印,印章风格清丽恬淡、刚劲隽永。本书收录邓尔雅先生之外孙黄大德纂集德先生篆刻近二千五百余方,使其在篆刻方面的毕生心血得以首次与世人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