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通过身体实现同精神的联姻”。本书摆脱了一般电影教科书的叙述框架,从身体语言的丰富性、暧昧性和神秘性作为切入点,展开对银幕上的身体、运动、时间、空间、色彩、声音和文化无意识的解读,构建了一个新的电影叙述体系。新体系语涉100多部中外经典名片,均有别开生面的批评和阐释,特别是对中国近年出品的《德拉姆》、《英雄》、《青红》、《小武》、《天下无贼》、《横空出世》、《鬼子来了》等影片有新的阐释。全书图文并茂,行文富于诗意和哲理,附有插图200余帧。本书是作者近十余年来在北京清华、台湾暨南国际和清华深圳研究生院讲授电影课程的讲稿。作者深广的西方知识背景以及多年从事电影创作的实践体验构成了本书广阔的理论视角和强有力的精神特色。
本书是专为表演专业艺考考生而撰写的实用指南。作者从梳理艺考“三关”的流程入手,宏观上提出了报考和应试时的注意事项与备考建议,又从自己十六年的考官经验出发,微观上提出了应对“三试”的策略,如应试时的着装、仪态、谈吐,朗诵材料的选择,小品风格的选取,以及命题表演的应对等,让考生对考试流程、内容和应考技巧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把握应考的主动权,从容应对竞争激烈的艺考。 全书还附有表演应试题型题库、朗诵材料库,北电、中戏、上戏、中传等院校招考专家的忠告,及毕业于上述院校的演员的报考经验分享。
这是一本指导编剧从开发故事概念到完成剧本交易的分步指南。本书将剧本创作的过程分解为一系列成熟的步骤和阶段。作者迈克尔·豪格结合自己作为剧本顾问的多年经验,提供了多种酝酿创意、克服写作瓶颈的技巧。同时,豪格用图表的形式分析了数十部好莱坞经典片例,手把手地教读者遵循、运用卖座剧本中蕴含的经典原则。豪格还准备了一系列在推销剧本与出售的过程中必须关注的要点,供有志开启自己职业生涯的年轻编剧们参考。本书为所有对剧本写作有兴趣的读者推开了一扇大门:好剧本其实是有标准的,你不机会知道那些标准是什么,还能够参照这些标准,完成一部广受买家欢迎的剧本!
本书是专为表演专业艺考考生而撰写的实用指南。作者从梳理艺考“三关”的流程入手,宏观上提出了报考和应试时的注意事项与备考建议,又从自己十六年的考官经验出发,微观上提出了应对“三试”的策略,如应试时的着装、仪态、谈吐,朗诵材料的选择,小品风格的选取,以及命题表演的应对等,让考生对考试流程、内容和应考技巧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把握应考的主动权,从容应对竞争激烈的艺考。 全书还附有表演应试题型题库、朗诵材料库,北电、中戏、上戏、中传等院校招考专家的忠告,及毕业于上述院校的演员的报考经验分享。
《纪录片编创艺术》融注了作者多年的科研成果和教学实践,内容丰富,主要涵括:纪录片创作概论;纪录片选题策划和艺术创作手法;纪录片叙事艺术;纪录片画面造型艺术;纪录片声音艺术与场面调度;纪录片网络新媒体传播等。该著作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纪录片编作的理论体系,能结合中外纪录片发展史上的创作者及其代表作品、典型案例进行学理分析;对纪录片造型艺术语言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与运用技巧;对纪录片的叙事艺术、创作手法的嬗变,新媒体纪录片传播等前沿的内容也进行了论述。
《编剧的艺术》是一部论述编剧方法的名著,同其他一些剧作法书籍不同,它是从戏剧的基本要素出发,深层剖析了戏剧结构的秘密。在作者埃格里看来,一部成功的戏剧必须具有一个逻辑清晰的前提,发源于具有三个维度的人物,并且拥有预示和升级的冲突。全书引用大量经典戏剧剧本如《玩偶之家》《伪君子》《悲悼》《推销员之死》等,对人物性格、冲突类型进行了细致分析,探讨其成功或失败的深层原因。 全书结构严谨、例证鲜明,并有一些针对编剧创作中常见问题的答疑解惑,其文风既旁征博引,又平实易懂,本身便是一部的文学作品。阅读《编剧的艺术》,对深入理解从易卜生到奥尼尔的编剧创作,对戏剧、电影电视、新闻、小说等叙事性文体的写作均能有所裨益。
本书从8个关键的传统艺术观念入手,揭示中国艺术史上核心的艺术理论概念如何产生?这些概念具有哪些层次的涵义?它们如何被内化到艺术创作和鉴赏等实践环节?以及随着历史语境的变化和艺术的演变,这些观念主要经历了什么样的变迁和演绎。中国的艺术实践一直是多彩多姿的,艺术思想也是复杂多样的,我们本着不强求定于一尊的态度,在悠久的中国艺术发展历史中采撷艺术理论的精华,将它们汇集和梳理出来,这样的工作也可以从多个角度给予中国当代艺术以启示,从而有助于呼唤传统艺术精神的复归,有利于当代国人借助艺术这一广阔的平台,在民族艺术的熏陶下,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摒弃沉湎娱乐的态度,安顿我们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