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编舞理论与技法》这本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体系完整、结构严谨的专著按照舞蹈创作的规律,从宏观感性的创作理念突破,再到微观理性的作品选材角度落实;从舞蹈层级的单位动机开始,继而扩大到舞句和舞段;随后再阐述其在独舞、双人舞、舞剧中的具体应用;最后以三部的中外舞剧做实际案例分析。尤其是在舞剧创作理论上,作者肖苏华老师提出了自己许多完全崭新的理念。
只看别人舞蹈,就像站在岸边观海,只看到海的潮起潮落,却感受不到海浪冲击的快乐。做一位快乐的舞者吧,将平凡而枯燥的生活,舞出绚丽多姿的色彩! 行云流水优雅慢三,跳出轻盈飘逸淑女美仪;洒脱流畅活力快四,舞出翩翩迷人绅士风度。 由中国交谊舞冠军、交谊舞蹈挡、从事交谊舞教学20余年的国家一级音乐舞蹈教师亲自示范教学,舞步动作规范精准,技术细节体贴入微。拍摄时采用了大量正面和背面对比镜头,解决了以往教学片中习者与教师方向不一致的矛盾,从而使复杂动作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是目前大众交谊舞教材,学交谊舞要从这里开始!
杨宝森是京剧表演艺术家,他的唱腔具有独特风格,是京剧老生唱腔影响很深的一个流派。2009午是杨宝森先生百年诞辰,他逝世50周年山即将来临,本书在1999午初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部分的资料,力求将杨氏的艺术记音传韵,更形象更全面地介绍给读者。本书适合京剧爱好都阅读。
《中国电影史料影印本丛书:影戏剧本作法》包含了影戏剧本的方方面面,从戏剧与人生的关系开始讲起,引入戏剧的价值,进而讲到影戏剧本上需用的名词、影戏材料的收集和选择、剧情的结构、命名、说明与对话、取景、穿插、作者的修养、零碎问答等,甚至单拿出一个章节来进行详细的讲解,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对我们了解电影早期剧本有重要意义。
本书以孙颖教授主张的“文化教学”为宗旨,坚持舞蹈技术技能训练中的传统审美教育,是《中国汉唐古典舞基训教程》的配套教材。 本书中对当代教学理念、基本训练教程,舞蹈教学管理等方面,分别进行了理论到实践的论述与解析,是一本中国古典舞教师的实用手册。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是唐满城教授在北京舞蹈学院历届中国古典舞系教学专业授课实践中逐步完善而成的教材。《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宗旨是把身韵教学积累的宝贵经验转化为一种科学的教学规律和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兼顾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示范和思维上给予学生限度的锻造与启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身韵教学法正是秉承了挖掘学生创造性潜能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理念,最终达到让学生熟悉教材、运用教材和发展教材的目的。
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戏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传统的戏曲艺术逐渐走向衰落。保护戏曲艺术,正是保护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有的戏曲艺术学院,在培养戏曲人才、保护戏曲艺术方面多有贡献。戏曲艺术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对基本功的训练。基本功主要是指身段训练和形体训练。书稿对戏曲学习中的基础性训练,身段和形体训练配以精心勾画的素描,进行了详细解读。书稿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和实用价值。
剧场幕后对大众而言是很神秘的,妹尾河童通过自己有亲和力的细腻文字,丰富的设计原稿、演出剧照将剧场的方方面面展现在读者面前。他表示“本书并非为了舞台界专业人士所写的技术书籍,而是要向‘从未看过戏’的读者介绍‘戏剧’的趣味。”即便如此,剧场人不能错过,因为《窥看舞台》为专业人士与一般观众搭起作品之外的另一座桥梁;对有志于表演、戏剧的年轻人而言,《窥看舞台》更是进入宝山的踏脚石;而一般读者肯定也能以“窥看幕后”的轻松心情体验舞台背后精彩的故事。
百卷本《中国全史》是二十世纪末由学术大师季羡林、张岱年领衔主持、数十位专家指导、百多位杰出学者倾力撰著的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全史”。 全书从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教育、宗教、习俗、科技、文学、艺术十个方面展开论列,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国远自上古、下迄近世的历史发展进程,对中华五千余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制度流变、风云人物、思想贡献、科技发明、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以及文学艺术等,均作了详尽的描述、精到的剖析、中肯的评断,并以现代的、前瞻的历史视野对万千历史现象背后的规律给予了多层丽、多侧面的总结,提供了治史、治政、治国以及修身齐家等多方面、多角度的启迪。 全书架构恢弘,结构谨严,史料翔实,文字流畅,是一部极富特色的中国通史著述,体现了很高的学术水平,具有较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 全书
丰子恺是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可惜他的艺术教育的论著解放后很少出版。最近在专家的研究下,整理出了丰子恺在浙江大学任教时的三种手稿讲义,今汇编为《艺术教育》重刊。本书虽是课堂讲稿,但具有一定条理性和可读性,对于从事艺术教育者而言不愧是绝佳入门读物。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的艺术——他关于尖叫的人物和扭曲变形的人体的戏剧化图像——似乎体现了“二战”后人类体验到的黑暗与绝望。培根的这些画集中象征了现代人类生存状况中内在的焦虑,并且运用丰富的示意技巧暗中指涉了提香、委拉斯克斯、伦勃朗等前辈大师。尽管作为一个肖像画家出名——主要是画一些朋友,如卢西安 弗洛伊德和培根后来迁入的伦敦苏荷区波西米亚艺术圈的成员——培根的艺术视域跨越了不同的时空。事实上,他的主题包括了风景、神话、诗歌、电影和他自己戏剧化的生活。凭借高超的艺术造诣,培根将这些主题整合进富有暗示性而又晦涩难懂的复杂图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