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分为表演篇、音乐篇、舞美篇,具体涉及行当、四功、五法、锣鼓经、皮黄、曲牌、化妆、服装、盔箱、道具十个类别,针对很多作者直接经历或间接了解的真实案例,逐个进行较为深入的解析,既有常识,又有趣闻;既有艺术规律讲解,又有美学探究。
本书系作者继《太真外传》《红鬃烈马》《龙凤阁 红楼》之后,记录整理的 梅派京剧失传剧目选集 之四。书名《神话应节戏》,包括《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麻姑献寿》《洛神》《上元夫人》五出京剧,以及《金山寺》《断桥》两出昆曲剧目。为了保证剧本、唱腔的统一性,作者参照其恩师梅葆玖先生以及童芷苓、张南云、李胜素等梅派传人的演出本,尽可能准确地记录整理。本书由张纪华、周毅先生记谱。这套丛书的出版,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望能对全国乃至全球梅派京剧演员、爱好者研习、排练、演出梅派经典剧目,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本书从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行当、脸谱、戏装及服装、音乐、声腔、声韵、念白、道具、程式、特技、京剧基本功、京剧艺术特色等方面着手,设置了近160个问题,以一问一答的形式,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兼之图文并茂、中英对照,向读者介绍京剧基础知识。是一本为市面所稀见的京剧知识普及读本,既适合京剧专业人员进行宣传推广,又适合京剧爱好者(包括中小学生)学习领悟,还方便外国人阅读了解。 能在对外文化交流,特别是京剧对外演出宣传时,为外国人了解京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本著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封面题签,沪上著名画家潘之封面插画,著名京剧专家王家熙、徐幸捷、田恩荣专业审定,可谓名家毕至,联袂推荐。 总之,本书以微见著,可引导中外读者漫步京剧艺术殿堂,一窥其博大精深之奥妙。正是: 旦生净丑末,极态演
本书系作者继《太真外传》《红鬃烈马》之后,记录整理的 梅派京剧失传剧目选集 之三。书名《龙凤阁 红楼》,包括梅葆玖先生演出的《龙凤阁》(《大保国 探皇陵 二进宫》,又称 大探二 ),以及梅兰芳先生演出的《黛玉葬花》《千金一笑》《俊袭人》等三出 红楼 戏,附加收录了梅葆玖演出的头二本《虹霓关》、言慧珠演出的《木兰从军》的部分场次。为了保证剧本、唱腔的统一性,作者参照其恩师梅葆玖先生以及童芷苓、张南云、李胜素等梅派传人的演出本,尽可能准确地加以整理。仍由张纪华先生记谱。这套丛书的出版,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望能对全国乃至全球梅派京剧演员、爱好者研习、排练、演出梅派经典剧目,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海派京剧剧本的题材分为古装新戏、时装新戏、洋装新戏和时事新戏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是海派京剧在戏剧改良运动中出现的戏剧形态。古装新戏是以历史题材为主要创作对象的新历史剧连台本戏。时装新戏、洋装新戏和时事新戏,则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来源,又以流行的时装为视觉特征。本书从这四种类型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剧目,可一睹海派京剧的风采。
本书是京剧流派唱腔裘派的伴奏教程。本书收录了裘派的一些经典剧目的主要唱腔,对这些唱腔的曲谱和唱词都进行了整理和收集。这些经典剧目包括《除三害》《御果园》《姚期》《牧虎关》《刺王僚》《白良关》《将相和》《探阴山》《赤桑镇》《遇皇后》《打龙袍》十一个剧目。这十一个剧目都是裘派的经典剧目,并且在民间流传甚广,是许多经典名家都常演的剧目。而这些唱腔也都是经过名家们千锤百炼过的经典唱腔,不仅优美动听、扣人心弦、朗朗上口,而且极具流派特色、个性风韵独具,是真正的民族艺术精品。
苗文琦的《二人台初探》堪称二人台研究的开山之作。但该书出版于1961年,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二人台在后期经历的脱胎换骨的变化无法在该书中得以体现。邢野先生主编的《中国二人台艺术通典》堪称二人台的资料大全。但该书卷帙浩繁,洋洋600万言,非专业研究人员而不得其门径。20世纪末,两位老人王世一和李野曾有过编著《二人台概论》的设想,但最终未能实现,诚为憾事。 于是我们不揣浅陋,尝试完成一本关于 百年二人台 的小书,希望读者读完《百年二人台》,能对百年来二人台发展的基本情况有整体认知。这便是这本小书的由来和它所追求的意义。
京剧并非北京土生土长的戏曲,而是由中国南方入京的徽班艺人和汉调艺人相互借鉴,并吸收了当时浒于北京多个剧种的优长而形成的新剧种,迄今已有二百年的历史。京剧植根于东方文化这块丰厚的土壤,与西方戏剧有着根本的差异。*次看到京剧的现代人,难免会对京剧产生某种距离感,听不懂也看不懂。但假如了解了京剧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就会发觉一切是那么有兴味,说不定在某个早晨,耳边传来了咿呀弹唱,你忽然发觉自己已经爱上了京剧。 The opera is not born and raised in Beijing opera, but from southern China to Beijing, Anhui opera artists and Chinese tune and artist, learn from each other and to absorb the new theatrical form, to the time Hu Yu of Beijing Operas excellent long, so far, two hundred yearshistory.
《周信芳全集》共24卷,包括演出剧本、艺术文论、唱腔曲谱、影像资料、演出史料、日记书信六个部分。收集了周信芳一生的文化遗存,把他留在当代的所有资料尽量囊括其中。其中演出剧本共12卷,包括周信芳编剧或经其改编后演出的剧目,其中单本32部,整本17部,连台本戏6部。
《周信芳全集》共24卷,包括演出剧本、艺术文论、唱腔曲谱、影像资料、演出史料、日记书信六个部分。收集了周信芳一生的文化遗存,把他留在当代的所有资料尽量囊括其中。其中演出剧本共12卷,包括周信芳编剧或经其改编后演出的剧目,其中单本32部,整本17部,连台本戏6部。剧本卷四收入整本《血泪英雄》《苏秦合纵》《满清三百年》《董小宛》《冷于冰》《铁尚书自食耳鼻羹 方孝孺碧血十族恨》。
《周信芳全集》共24卷,包括演出剧本、艺术文论、唱腔曲谱、影像资料、演出史料、日记书信六个部分。收集了周信芳一生的文化遗存,把他留在当代的所有资料尽量囊括其中。演出剧本共12卷,包括周信芳编剧、演出和收藏的代表作剧本,其中单本剧本32部,整本剧本17部,连台本戏6部。剧本第十一卷收入连台本戏《文素臣》一本至四本。
本书是一本唱腔曲谱方面的教材,是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材。本书是京剧流派唱腔裘派的伴奏教程。本书收录了裘派的一些经典剧目的主要唱腔,对这些唱腔的曲谱和唱词都进行了整理和收集。这些经典剧目包括《除三害》《御果
《中国京剧唢呐曲牌研究》是作者对我国京剧唢呐曲牌进行长期研究的新成果,同时也是戏曲音乐研究领域的重大理论进展。全书共分为五章,不仅对戏曲音乐的渊源、戏曲音乐的形成与发展、戏曲音乐的特性、戏曲音乐的地位与作用、戏曲音乐的声腔类别、戏曲音乐的结构以及戏曲器乐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通过实际案例对戏曲唢呐曲牌的考释、戏曲曲牌的创作以及昆曲曲牌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此外,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首次将二十余首京剧舞台上常使用的唢呐曲牌及曲谱进行归纳和整理,成为《中国京剧唢呐曲牌研究》中大的亮点。一方面,填补了当前中国京剧唢呐曲牌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作理念,使《中国京剧唢呐曲牌研究》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书选取京剧中一百个具有示范意义的戏曲故事,在每个故事配以经典舞台剧照作为插图,汉语和俄语两种不同语种呈现。中文故事翻译成俄语,翻译时尽量保留中国韵味,表述方式上也 加统一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