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考学问答、教学问答和教学理论问答三部分。部分中,作者根据多年招生的经验,详细介绍了表演专业考试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初学者正确认识表演专业和演员这一职业的特点。第二部分中,作者积五十年之教学经验,细致解答了表演教学内容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主要包括基本技巧训练问答和学习创造人物问答,全面解析了中戏四年表演教学的流程和传统。教学理论问答中,作者针对具体问题,探讨了一些表演理论问题,主要面对刚从事表演教学不久的青年老师。
中国话剧诞生于20世纪初的大变革时代,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它的发展,形成了中国话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个性。中国话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环境里有着多样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色,始终紧扣时代脉搏,对现实社会有着深切的关怀。今天,话剧艺术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独特的影响力。 近年来,已有不少中国话剧史的专著相继问世。在此基础上,上海图书馆依托丰富的馆藏资源,组织历史文献中心“上海年华”项目组成员,从大量馆藏历史原照、近代出版的书籍、期刊、报纸以及戏剧说明书等文献中选取500多张与中国话剧相关的历史照片,进行系统的编辑、整理和研究,推出了《中国近现代话剧图志》一书。本书涉及范围从19世纪晚期话剧萌芽时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间跨度近百年。全书共分三部分,分
戏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先生的散文漫笔精选,由戏剧评论家童道明先生编选,还附有诸多评论家表演艺术家演员写的关于于老的文章。另附有多幅首次公开的珍贵照片。
上海的戏剧观众的审美取向又与海派文化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何以话剧职业化在上海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话剧这一自身蕴含现代性的戏剧样式和上海现代文化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的关联?上海孤岛这种繁盛的演剧局面出现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一个特殊的历史地域中,是正常还是反常?它的出现,是戏剧发展的必然,还是偶然?它与历史上其他表面类似的话剧现象相比较,其内在又有很大的不同,那么,造成这些不同的根源何在?和其他剧种的同时期演出相比,这种状态又是不是真正的繁盛?…… 当面对当代戏剧发展中出现的通俗化、市场化的戏剧现象时,重回戏剧史中,对当年那段曾被忽略的类似的发展阶段进行重新整理和研究,有必要。
《从父亲到长夜 李宝群剧作评论集》是戏剧界的编导及理论名家对总政话剧团编剧李宝群多年创作的剧目的评论文集。因李宝群在国内取得的成绩甚至成为一种现象,故而研究李宝群及其作品已经成为戏剧届人士及爱好者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从父亲到长夜 李宝群剧作评论集》的出版对于表演院团、艺术院校师生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价值。
从20世纪初部分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成功演出《黑奴吁天录》算起,中国现代话剧已经走过了整整100年,在这100年问,话剧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诞生了曹禺、欧阳予倩、夏衍、田汉等的话剧作家,而且涌现出了《雷雨》、《日出》、《上海屋檐下》、《茶馆》等震撼人心的剧作。尤其是进入文学艺术的新时期以来,在众多戏剧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话剧获得了的发展空间,人才辈出,戏剧舞台上真正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与蓬勃开展的话剧活动相呼应,理论界对于百年中国话剧发展历史的总结与检讨也日益展开,人们试图通过梳理与回望,把握中国话剧在整整l00年的时间里跳动的脉搏,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同时,给未来留下可借鉴的启示。这部《中国话剧艺术通史》便
《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报告系列:上海话剧艺术发展报告(2012-2013年)》系统梳理了2012-2013年度上海话剧艺术在艺术创作、理论与评论工作的推进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与成绩,同时,针对上海剧场的新建与改造、资本运作对话剧的影响以及实验戏剧等对上海话剧的新动向进行了探讨。此外,《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报告系列:上海话剧艺术发展报告(2012-2013年)》对上海话剧艺术的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作了对比案例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为今后上海话剧艺术工作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历史回放舞台辉煌: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纪念图册》从中国话剧的诞生(1907—1918 )、五四新剧(1919-1929)、抗战初期(1930—1936)、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8)、新中国话剧(1949-1966)、新时期话剧等部分讲述了110年的话剧历史轨迹,分析了中国话剧与近现代的民族命运紧密联系,以及它始终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共进,与民族血脉同频、与家国命运共振的关系。表现了一代又一代的戏剧人顽强不息的奋斗求索所成就的传统、剧场美学和文化内涵。 《历史回放舞台辉煌: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纪念图册》字数为20余万字、图片600余幅。 《历史回放舞台辉煌: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纪念图册》的出版,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和研究价值,是一部水平较高的精品图书。
艺术作品,最能鼓荡人心的是戏剧;现代戏剧的主流是话剧。话剧跟中国社会有什么关系?话剧跟普通人生有什么关系?话剧是如何植入中国本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它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光鲜可爱、怪诞生猛之处,有什么秘而不宣的制作秘笈,使它能在过去对中国社会人生发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在现在能对知识精英阶层提供源原不断的创造灵感,对文化大众产生持久的艺术魅力。并使普通民众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一睹为快?作者带着这些疑问在中央戏剧学院修习多年,执教多年,自以为有所领悟、于是发而为文,写了此书。为使阅读赏心悦目,特意配图数百幅。读书少的看图,读书多的看字,读书不多不少的图文并茂看,不亦乐乎。该书将重要事件、人物、代表性作品融为一体,全方位审视中国话剧史的发展进程,史论结合,图文并茂,表达了作者个性化
话剧在抗战时期的繁荣,在中国话剧发展史上是空前的。抗战需要话剧,话剧也在抗战中得到了发展,并逐步走向了成熟。《上海抗战时期的话剧》由邵迎建所著,抗战戏剧的创作与发展道路仍对今后的戏剧创作具有着一种启示与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