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 刑法新青年 系列之一,是2023年举办的第三届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实务论坛报告、评议及现场发言的实录,由刑法课程虚拟教研室、北京大学犯罪问题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法学院、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会共同出品。 本书以贿赂犯罪为主题,从贿赂犯罪的罪与非罪、贿赂犯罪的特殊形态两大方面切入,讨论了贿赂犯罪的法益、 感情投资 型贿赂犯罪、转请托型贿赂犯罪、权股交易型贿赂犯罪等问题。 本书秉承全国青年刑法学者实务论坛的一贯宗旨,为青年刑法学者提供学术舞台,促进理论和实务的融合。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汇聚了以 80后 和 90后 为主体的青年刑法学者群体的智慧与力量,他们正以蓬勃的学术热情和创新精神,为中国刑法学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可能。同时,本书还邀请了刑法学界、实务界及编辑出版界的资深学者与专家参与评议与
本书是2014年出版的《立此存照:高尚挪用资金案侧记》的增补版,以时间为维度,记述了发生在安徽省淮北市的一起挪用资金案,本案可以说是征表我国司法体制弊病的一个难得的标本。为案件获得公正处理,本案当事人高尚历经一审判决无罪、二审改判有罪,然后是从中级法院到高级法院,再到最高法院的艰难申诉。在最高法院驳回申诉以后,高尚又向最高检察院提出申诉。本书以司法文书为中心线索,勾勒了高尚挪用资金案诉讼和申诉过程,以及本案公诉人孟宪君在退休以后,向最高检察院检举自己办错案而进入媒体视野的戏剧性变化。本书以翔实的司法资料和生动的媒体报道为材料,还原了高尚挪用资金案的法律面目和公众形象,并引述专家意见书等材料对高尚挪用资金案从法理上进行了深刻的分析。本书最后部分收录了作者的《无冤 司法的最高境界》一
对我国当前社会中商业贿赂犯罪的存在现状、产生原因、定罪和量刑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采用刑法学、证据学、社会学、刑事政策学等多种学科理论对相关问题作了深入探讨,特别是对当前我国刑事司法中新出现的疑难问题展开了详细研究,提出了不少具有理论价值的创新意义的真知灼见。
本书首先从商业贿赂的定义、内涵和特征等基本理论问题人手,对商业贿赂内生的利益关系和内在本质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揭示和剖析。其次针对目前商业贿赂多发易发的几个重点领域,就商业贿赂的表现形态、活动特点和滋生环境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从社会、经济、文化和国际视角出发,提出了“从制度建设入手,构建我国治理商业贿赂长效机制”的思路、架构和对策措施。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和科研领域的法律专业、行政学专业、社会学专业、政治学专业的教学和学习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司法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等工作者的阅读书目;亦可作为经济管理部门的行政官员、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的参考书目。
《新型受贿犯罪司法指南与案例评析》将《意见》规定的十个具体问题各自成章,每章分为司法认定、案例评析、相关链接三个部分。主要特点是:1.编写人员结构合理。其中既有全程参与研究起草《意见》稿的人员,也有司法机关从事办案工作的博士、硕士,还有高校从事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2.解读深入、简明扼要。《新型受贿犯罪司法指南与案例评析》对《意见》各规定涉及的背景、相关知识、本意以及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说明,对《意见》没有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也作了一定的研究阐述。同时,在分析论述时尽量做到简洁明了,避免繁复冗长。鉴于各类新型受贿重难点不同,认定部分的体例内容有所不同,没有强求一致。3.案例真实、比照性强。在《意见》出台以前,一些地方的司法机关已经基于对刑法规定睿智深刻地分析把握,及时果断地
《新型受贿犯罪司法指南与案例评析》将《意见》规定的十个具体问题各自成章,每章分为司法认定、案例评析、相关链接三个部分。主要特点是:1.编写人员结构合理。其中既有全程参与研究起草《意见》稿的人员,也有司法机关从事办案工作的博士、硕士,还有高校从事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2.解读深入、简明扼要。《新型受贿犯罪司法指南与案例评析》对《意见》各规定涉及的背景、相关知识、本意以及适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说明,对《意见》没有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也作了一定的研究阐述。同时,在分析论述时尽量做到简洁明了,避免繁复冗长。鉴于各类新型受贿重难点不同,认定部分的体例内容有所不同,没有强求一致。3.案例真实、比照性强。在《意见》出台以前,一些地方的司法机关已经基于对刑法规定睿智深刻地分析把握,及时果断地
《贿赂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由刘宪权、谢杰所著,《贿赂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以专题研究的形式,不仅对贿赂犯罪基本理论问题提出独立的见解,而且对近年来刑法修正案增设的贿赂犯罪、若干新型贿赂犯罪、商业贿赂犯罪等刑法适用上的全新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重点问题提出司法对策,以期对公正惩治贿赂犯罪的司法实践活动与深入解析贿赂犯罪的理论研究探索有所裨益。
公正、公平,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所孜孜追求的目标之一,而法律则是此种追求的重要载体。法律作为调整和规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更应当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法律的公正与公平,除了源于立法公正与公平之外,为普通人所感知更多的,是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公正与公平。后者包括两个方面,即执法公正、公平和司法公正、公平。法制本身的公正与公平,并不会自然而然地转化为法律实施中的公正与公平,没有执法、司法过程中的公正与公平,则再公正、公平的法律也只能停留在纸上,也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而难以付诸于现实。 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公正与公平,可以分为实体公正、公平与程序公正、公平。实体公正、公平要求司法人员就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义务关系所作出的裁决或者处理结果是公正、公平的,而程序公正、公平,则要求司法活动
对我国当前社会中商业贿赂犯罪的存在现状、产生原因、定罪和量刑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论述,采用刑法学、证据学、社会学、刑事政策学等多种学科理论对相关问题作了深入探讨,特别是对当前我国刑事司法中新出现的疑难问题展开了详细研究,提出了不少具有理论价值的创新意义的真知灼见。
本书介绍了律师办理贪污贿赂案件收案、侦查 、起诉 、审理的全过程,总结了律师会见和通信、调查取证、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及“罪与非罪”各种辩护活动技巧,提示律师办理此类案件的注意事项,揭示贪贿案件的纪检监察、技术侦查措施等特殊程序,是律师学习和研究贪污贿赂案件辩护的实用工具。
以探索我国腐败资产追回的法制化道路为目标,姬艳涛编著的《腐败资产追回法律机制研究》将研究内容的主体结构分为四章,分别从腐败资产追回机制的基本概述、腐败资产跨境转移的预防和监测、腐败资产逭回的直接措施、腐败资产追回的间接机制四个方面,系统梳理和介绍了腐败资产追回机制的历史沿革、基本内涵、发展现状、法律规范以及腐败资产追回的具体方式和途径,并重点阐述和论证了腐败资产民事追回机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资产分享和返还机制以及国际反腐司法合作等制度的创新和构建。